宣德瓷器,在中國陶瓷史上占據重要地位。在北京保利2018秋季拍賣會,一件「明宣德青花纏枝花卉菊瓣紋花澆」以驚人的15,525,000RMB成交價,引起大眾關註,其非凡魅力不言而喻。這不僅僅是一件澆花之器,也是宣德皇帝審美趣味的直接體現,更是青花藝術巔峰時期的傑出代表。本期,讓我們深入探索這件宣德時期的瑰寶並細細品味「花澆」這一獨特器型......
明宣德 青花纏枝花卉菊瓣紋花澆
高13.4厘米
款識:大明宣德年制
成交價:人民幣 15,525,000
唇口,直頸,頸側飾有曲柄,溜肩,圓腹下垂,臥足。器腹中部接胎,肩頸結合部凸出,有明顯接胎痕。圈足內露胎,胎體呈米湯色。外壁通體以青花裝飾,唇部兩圈弦紋,頸部及肩部切削成多棱面,棱面上繪飾菊瓣紋,富立體感。腹部主題繪纏枝花卉,花葉旖旎,花型嬌柔可愛。宣德青花以進口的蘇麻離青料繪制,青花發色青翠沈穩,深濃處多黑褐色結晶斑。結晶斑系鈷料中竄出,或浮於器表,或下陷於胎骨,使宣德青花更加妙不可言。腹上留白處書青花六字單行款「大明宣德年制」。
什 麽 是 花 澆 ?
花澆用器流行於明清,是專用於澆花的一種壺,造型仿自15世紀西亞的銅制器皿,口沿一側有流,直頸,口、肩之間連有曲柄。宋代已有燒制,流行於明永樂、宣德時期,延續至清。
【飲流齋說瓷】中說:「花澆者,澆花之壺也。脛略似如意尊,惟僅有一耳亦可作插花用,若彩色精者頗足當清供也。」
明代永樂時期的花澆多廣口,粗頸、圓腹,一側有曲柄,造型圓渾。常繪以海水、纏枝蓮紋。宣德花澆頸較短,腹稍扁,寬頻式柄。
青花纏枝蓮紋花澆 故宮 永樂
明 永樂 青花花卉紋龍耳花澆及金屬膽
宣德青花燒造數量也是空前的,據【大明會典】記載,宣德八年(1433)朝廷一次就下達了要景德鎮燒造各樣瓷器443500件的任務,其中青花占大多數。
這個時候的花澆多為直口無流,直頸,溜肩,腹部容量大,有把柄,方便澆花時把握。相較於永樂時期的花澆,宣德花澆的頸部較短,腹部稍扁,柄為寬頻式,整體造型更為小巧精致。
明宣德 青花秋葵紋花澆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
宣德花澆多使用從西亞進口的「蘇麻離青」鈷料作為青花發色劑,常見的紋飾有纏枝花卉、海水江崖、如意雲頭等。這個時期的青花瓷器的紋飾畫得十分規矩,從不出邊線,畫筆分實筆和勾勒渲染兩種,線條流暢,紋路清晰,有一氣呵成感。
而且創新品種繁多,落款方式花樣叠出,根據器物的造型的不同而變化,故而有「宣德款識遍器身」一說。
孫瀛洲先生有歌雲:「宣德年款遍器身,楷刻印篆暗陽陰。橫豎花大四喜單圈,晉唐小楷最出群。」
產品不僅以供宮廷所需,而且也作大量賞賚海外王室貴族,成為東西方交流的見證。
明宣宗朱瞻基像(西元1426-1435年)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代是中國瓷器發展的又一高峰期,景德鎮作為瓷器生產中心,燒造出了大量精美的瓷器。清代花澆不僅繼承了前代的優秀傳統,還在造型、紋飾和工藝上有所創新和發展,總體上呈現出一種秀美、典雅的風格。
比如,清雍正朝的花澆口部似唐三彩鳳首壺,細頸,腹部為直扁圓形,圈足,頸、肩均有凸起的弦紋,肩、腹下部常飾凸起的菊瓣紋。
這類花澆口部出流,頸細長、鼓腹、淺圈足,造型頗為秀美。
清雍正 粉青釉菊瓣花澆
台北故宮博物院館藏
清雍正款青花菊瓣紋花澆
現藏故宮博物院
END
花澆,其設計與制作不僅體現了匠人對自然美的細膩捕捉,更是陶瓷藝術與技術完美融合的典範。從造型上看,花澆的流、頸、腹、柄等各部份比例協調,線條流暢,既滿足了澆水的實用性,又展現出極高的審美價值。是中國陶瓷藝術寶庫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備註:以上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