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2000年前的環保「台燈」竟如此超前!

2024-04-04收藏

GILT BRONZE HUMAN-SHAPED L AMP


長信宮燈是一件非常著名的文物,它是西漢時期的一件銅器,構思精巧。燈體通高約48厘米,總重達15.85公斤,通體鎏金,整體造型是一個跽坐(兩膝著地,臀部坐在小腿肚上)著的宮女雙手執燈的樣子。宮女左手托著燈座,右手在袖子內,提著燈罩,胳膊高舉,似乎在擋風,但實際上,右臂與燈頂部的煙道相通,寬大的袖管自然垂落,成了排煙管道。燈罩由兩塊弧形的瓦狀銅板組成,豎直嵌於燈盤的槽之中,可以左右開合,這樣可以調節燈光的照射方向和亮度。

0 1

漢代的環保燈具 長信宮燈

長信宮燈的設計,既防止了空氣汙染,又極具觀賞性,是一件集實用性、環保性和藝術性於一體的燈具。

這種吸收煙霧的環保式的燈在漢代出土的文物中並不少見,其造型的基本結構就是將煙道形成一個閉環,將煙霧匯入燈體內部,進行溶解。這種燈的設計造型一般都比較精巧,常與動物姿態相結合,很生動,也很具觀賞性。

這種燈最典型的造型有兩種。

一種是牛形燈,就是以牛的造型為依托,一般在牛頭頂部做一個煙道,或者直接將牛角做成煙道,透過拉伸彎曲牛角,完成一個閉環的煙道。這種銅牛燈以南京博物院的鎮館之寶之一、出土於江蘇揚州的錯銀銅牛燈為代表,這件就是在牛頭頂部做了一個煙道出來。另外,在江蘇睢寧和湖南長沙也有出土牛形燈,它們是雙煙道的燈。

另一種是雁魚燈,或者叫青釭雁魚燈,就是一只大雁回首嘴裏銜著魚佇立的造型,這種燈是以大雁的脖子和魚為煙道,完成閉環。魚身、雁頸和雁體是中空且相通的。

國家博物館、陜西歷史博物館、山西博物院和山西青銅博物館均有一件雁魚燈,其中,以國家博物館所藏最精,上面保留有較多彩繪,該雁魚燈出土自山西朔州。南昌漢代海昏侯墓也出土有兩件,一件品相較好,一件殘損。當然,還有一些結構相似但造型簡略的雁魚燈。

這兩類燈和長信宮燈的原理都一樣,但不同的是,這兩類燈是動物造型,而長信宮燈是人物造型。它們都很漂亮,但綜合體量、創意、工藝、完整度和藝術性等要素,長信宮燈還是更勝一籌。

長信宮燈非凡的技藝和精巧的構思,昭示著這件燈具絕非常人所能擁有,其名稱「宮燈」也證明,這是一件貴族使用的物件。那這件燈具究竟是何人所有呢,背後又有什麽樣的故事呢?

GILT BRONZE HUMAN-SHAPED L AMP

在使用時,燈盤中心插上蠟燭,點燃後,煙霧會順著宮女的袖管進入體內,體內一般盛水,用來吸收煙霧,避免汙染環境,保持室內清潔。

宮女的頭部、身軀、右臂以及燈座、燈盤和燈罩6部份是分鑄後組裝而成的。構件可以拆卸,可以靈活替換。出土後,發現燈罩上方部份有少量蠟狀殘留物,據此,宮燈內燃燒的物質可能是動物脂肪或蠟燭。

0 2

神秘的主人 長信宮燈

這件宮燈1968年出土於河北省保定市滿城區滿城漢墓,滿城漢墓是一座非常著名的漢墓,墓主人是西漢時期的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子竇綰。這座墓在一座小山上,墓室在接近山頂處。和一般的夫妻合葬墓不同,這座墓是兩個墓室,劉勝和竇綰各自有一個獨立的墓室。

中國古代的大型墓葬(以帝王和貴族為主)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封土為陵,一種是依山為陵。前者是在地面上堆積巨大的封土,封土內形成墓室,後者是依托一個山體,在山體內鑿出墓室。滿城漢墓是座典型的依山為陵的墓,是中國目前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依山為陵的墓葬之一。

滿城漢墓兩個墓室的內部結構較為相似,均由墓道、甬道、北耳室、南耳室、中室(前室)和主室(後室)6個部份組成,墓室內還有構思精妙的防盜系統和排水系統。

靖王墓全長51.7公尺,最寬處37.5公尺,最高處6.8公尺,容積約2700立方米,墓室中還有木結構瓦房和石板房,是一座功能齊備的地下宮殿。而竇綰墓全長49.7公尺,最寬處65公尺,最高處7.9公尺,容積約3000立方米。竇綰墓的中室很大,墓室空間非常開闊。就墓室建構而言,竇綰墓的規模、氣魄和開鑿工藝均超過了靖王墓的水平。這種對比,背後折射出的是夫妻雙方的身份和地位。

中山靖王劉勝是漢景帝劉啟的兒子,漢武帝劉徹的異母兄長。他在公元前154年受封為中山王。這個人喜好酒色,後代也有很多,比如蜀漢的開國君主劉備,就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劉勝在公元前113年去世,竇綰大約在公元前104年去世。一般認為竇綰是竇太後的族人。

竇太後是誰?竇太後是漢文帝的皇後,漢景帝的母親,漢武帝的祖母。竇太後是個權欲很強的人,在景帝在位時期,以及武帝初年,她時常幹預朝政,有時候嚴重影響朝局。竇太後的族人嫁給劉姓諸侯王,也算是門當戶對。以竇太後的霸道,其家族的人的地位在當時也必然不低。竇綰墓室和靖王墓室的對比,似乎也能對映出當時這種微妙的勢力對比。而以長信宮燈、朱雀銜環杯為代表的竇綰墓室出土物也並不比靖王墓室出土物差。

長信宮燈上刻有9處銘文,共65個字。宮燈上部燈座底部周邊刻有「長信尚浴,容一升少半升,重六斤,百八十九,今內者臥」的銘文,字跡略潦草,這可能是後來刻的。燈體上還有6處「陽信家」字樣的銘文,一般認為,這件宮燈最初可能是屬於陽信侯家的。初代陽信侯是因平定諸呂之亂有功的劉揭。

該宮燈上還有「長信」字樣。長信宮是漢代長樂宮建築群中最重要的建築,漢代的太後一般多住在長樂宮中的長信宮。據此可以推斷,長信宮燈當年是在竇太後所居的長信宮中使用,故得名。

而二代陽信侯劉中意在公元前151年,因罪被除去封國。這件宮燈很可能在此時進入了竇太後的長信宮中。而因為竇綰和竇太後的關系,宮燈可能又被賜給了竇綰,進入了中山國,最終陪著竇綰一起入葬墓中。

另外,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在出嫁之前,被封為陽信公主,這件燈也有可能最初是她的,然後到竇太後宮中,再賜給竇綰。

GILT BRONZE HUMAN-SHAPED LAMP

滿城漢墓的發現實屬意外

0 3

意外的出土 長信宮燈

1968年5月,解放軍北京軍區工程兵某部在河北省滿城縣西南一座海拔200余米的孤山上執行任務。當戰士們在距離山頂30公尺處打眼放炮時,一個奇怪的現象發生了,這次放炮並沒有像往常那樣崩下來許多碎石頭。戰士們上前檢視究竟時,發現打炮點出現了個漆黑的山洞,進入洞內,發現有許多造型奇特的鐵器、陶器和青銅器等,原來這是一座墓葬。

之後由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率領考古工作隊,進駐陵山進行考古。專家們在進行了細致勘察後,初步斷定這是西漢第一代中山國國王劉勝的墓。之後,他們判斷,附近應該有劉勝妻子的墓,於是進行考古發掘,發現了竇綰墓。

滿城漢墓是中國20世紀百項考古大發現之一,在中國考古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是因為其是依山為陵墓的代表,巨大的墓室構造,讓人嘆為觀止。另一方面,墓內出土了大量奢華的陪葬品,共有金器、銀器、銅器、鐵器、玉器、石器、陶器、漆器和絲織品等1萬多件。

這些陪葬品中,以長信宮燈、金縷玉衣、錯金銅博山爐最為精美,其中,又以長信宮燈最為獨特。在同類物件中,金縷玉衣在國內漢代王侯墓中,多有出土,漢代的博山爐也出土很多,錯金工藝的較少,滿城漢墓這件是最精美的。而長信宮燈則幾乎是個孤品。

長信宮燈被發現時,並不像現在我們看到的這樣完整,而是散落在地上,宮女的頭部、燈盤、燈罩等零部件都散落一地。原來竇綰墓主室頂部為兩坡式構造,並不十分牢固,主室的東半部頂曾經發生過坍塌,原本放置在幾案上的長信宮燈被震落在地上摔散了。後經專家修復,長信宮燈才得以恢復原本的容貌,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樣子。

如果不是機緣巧合發現這座墓,長信宮燈可能就一直以一個散碎的狀態躺在漆黑的山洞中,散落的零部件也不知何時才能重新合體。而墓的發現,讓長信宮燈重新被修復為一體,這件頂級的實用器和藝術品,也以一個全新的面貌重見天日。

長信宮燈是國家文物局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的文物之一,它的確值得這種規格的待遇,這件文物讓人百看不厭,每每看到,都讓人嘆為觀止,驚嘆其完美的形態和精巧的構思,它也代表了那個時代最頂尖的技藝和想象力。


GILT BRONZE HUMAN-SHAPED L AMP

本文載於【世界博覽】雜誌2024年第4期

責編:SU


【世界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