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展覽 | 浮津耀墨——廣州市文物總店店藏端硯精品展

2023-12-06收藏

浮津耀墨

——廣州市文物總店店藏端硯精品展

展覽時間

2023年11月28日—12月3日

展覽地點

廣州市文物總店有限公司

二樓藏珍廳

展覽地址

廣州市越秀區文德北路172號

端硯產地

端硯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出產於廣東省肇慶(古稱端州)東郊羚羊峽斧柯山的端溪一帶。端硯石主要分布在以下幾個地段:一是西江羚羊峽以東斧柯山一帶,即端溪東側,端硯最優質的硯石主要集中在這一帶,主要硯坑有老坑(又稱水巖、皇坑)、坑仔巖、麻子坑、朝天巖,宣德巖等。二是西江羚羊峽北岸,主要硯坑有白線巖、有凍巖等。三是北嶺山一帶,主要有宋坑及北嶺綠端等。四是鼎湖沙埔斧柯山以東地段,除典水梅花坑、綠端外,統稱為斧柯東。五是七星巖的白端,白端石開采於明代,不發墨,常作朱批之用。

清代宋坑刻羚羊峽山脈紋硯

端硯主要坑口

清道光「端溪硯坑圖」硯

清中期宣德巖斧形硯

端硯石品

石品是對端硯石天然花式的品名。端溪各坑洞出產的端溪硯石,各有特點,不少貴重而難得,古人有不少評價。端硯石品很多,常見和名貴的有魚腦凍、蕩、青花、蕉葉白、天青、翡翠、火捺、豬肝凍、金星點、金銀線、冰紋,其它還有雞血紋、雞腳筋、白輝點等。

清代老坑素身平板硯

端硯制作

當代制硯的主要工藝流程:

A

規劃設計

B

刻輪廓線

C

刻出淺、中、高浮雕圖案

D

修飾和打磨

E

制作硯盒

圖片來自【硯史:清初社會的工匠與士人】(美)高彥頤著,詹鎮鵬譯,商務出版社,2022年)

「硯無床,不稱王」。一方好硯,自然需要一個考究的硯盒相配。明代之後,硬木盒興起,大多采用紫檀、酸枝、花梨、楠木等材料。硯盒制作不可太復雜,否則喧賓奪主、累贅庸俗,也不可有棱角出現,拐角轉折的地方要圓渾自然,手感舒適。硯盒與硯的造型要和諧統一,起到硯的保護和映襯作用。

端硯題銘

端硯從唐代形制簡單無紋飾的文房用品,發展到宋代形制豐富多樣,兼具實用、欣賞、收藏價值。明代到清代賞硯、藏硯之風盛行,文人墨客將硯台與青銅、石碑同等而語,以端硯為載體,或詠物言誌,或警言自勉,或饋贈抒懷,開辟了一條新的硯台藝術的實踐之路。

杜大綬(活躍於17世紀)【品研圖】,

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藏

明宣德巖「文震孟」獸面紋宋坑硯

此硯「文震孟」銘。文震銘(1574年-1636年),初名從鼎。字文啟,或作文起,號湛持,一作湛村。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文徵明曾孫,中國明代詩人、 書法家、 大臣。文震孟為官剛直有節,與姚希孟、顧宗孟稱「吳中三孟」。【千頃堂書目】著錄其【藥園詩稿】。

清宋坑「方諸半玦」硯

銘文1:「方諸半玦」、「丙戌中秋浚門董生制」

銘文2:「蟾魄 許遇篆」

印文:*雪山房

許遇:(約1700年前後在世),字不棄,一字真意,號花農,又號月溪,福建侯官人,許友之子。少時,受詩於王士禎,七絕尤擅長。亦工畫松竹梅石。著有紫藤花庵詩鈔,【清史列傳】行於世。為福州藏硯圈核心人物許均之父。

「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雲。」一方端硯,可用可觀可賞,與石品、工藝、題銘一一相關。石品之質、色、聲體現端石自然之美;硯式、紋飾、雕工、巧做等關乎端硯工藝之美;硯名、詩文、紀事和款識等,揭示深層次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意義。以上三個方面,當是我們欣賞和關註端硯的法門。

一方端硯,孕育於大自然,經過人工開采、雕琢打磨、使用和流通,具有了有情有文的生命歷程。端硯正是以其獨特的性質,由端州走向東亞,傳播四方。

廣州市文物總店有限公司位於廣州市越秀區文德北路172號,毗鄰城隍廟、北京路步行街、西漢南越王宮苑博物館等古跡景點和商業中心,處於廣州千年商都的傳統核心區域。

地鐵搭乘資訊:

● 地鐵一號線農講所站A出口;

● 地鐵二號線公園前站D出口。

廣州市文物(總店)

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中山五路與中山四路交叉口東南方向100公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