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有一位玉友想給自己花5萬買的原籽打個孔,這顆原籽也是多年前在新疆買的,多年來始終未能找到與之相似的原籽來搭配成手串。
於是他打算將其作為飾品佩戴,為此,他在市場上找到了一位打孔師傅,進行打孔處理。
據說料子表面還有一道裂,在商討打孔細節的過程中,打孔師傅特意提醒,打孔只收取工費,但是打孔存在一定的風險,若打壞是不賠的。
不料,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打孔的過程中,原籽竟然裂開,這顆價值5萬元的原籽就此報廢,實在讓人感到可惜啊~
一,什麽樣的料子不適合打孔?
打孔,雖說簡單,但也必須要由專業人士來操作,但在和田玉的加工與設計中,並非所有的玉料都適合進行打孔處理。
比如說對於原籽來說,一些 有裂的料子 可能就不太適當打孔。
當然還是要看裂的位置以及深度,如果對裂的位置並不好做判斷,盡量輕易不要打牛鼻孔或是對穿孔等等,不然可能會更容易裂或是打壞了。
另外還有一些 冰底碧玉,或是貓眼碧玉等等,一般內部玉質都很細,無傷無裂,品相很高。
像這樣能達到珠寶級別的的料子因為品質高,但是料性比較脆,所以市面上常見的高品質碧玉都不會太大,如果能出很大的,價值自然不菲。
因為料性的緣故,也不太適合打孔,如果不小心打崩了,輕則尺寸再小一點,重則可能就直接報廢了。
因此,針對這些優質玉料,我們大可不必選擇傳統的打孔方式,可以采用精致的鑲嵌技藝。
「鑲金無好玉,好玉不鑲金」,這句話傳達的是一種審美理念,認為真正上乘的玉料無需金屬的襯托,只有次品才需要金銀來彰顯,但事實上,這話並不絕對。
比如,那些達到珠寶級別的碧玉,以及珍貴的高端小原籽,在不願破壞其完整性的情況下,為了追求美感和便於佩戴,便往往會選擇以金鑲嵌。
既能保留玉的原貌,不會破壞其整體的完美感,又能增添裝飾效果,無疑是一種更為優雅和理想的選擇。
二,原籽打孔會貶值?
眾所周知,和田玉一旦被打上孔洞,便無法恢復原狀,這讓一些玉友犯了難:若想將原籽搭配成手串,是否應該冒險打孔?這樣做是否會降低其價值呢?
原籽是否需要打孔,取決於個人需求,而是否能夠打孔,則要視料質的優劣而定。
若是為了配手串,那麽打孔是必不可少的步驟,方便佩戴。
然而,要收集齊全一套手串並非易事,逐一挑選的過程可能耗時長久,建議在原籽配齊後再統一進行打孔,如此更為妥善。
其實,打不打孔其實對原籽的影響並不大,一顆垃圾籽打完孔品質也不會變好,同樣,一顆高品質的籽料打完孔也不會變差,關鍵還是要看料子本身的玉質。
況且,能成功湊齊一條手串,因其獨特與稀有,其價值往往會呈幾何級數增長,遠超單顆或幾顆原籽的價值。
因此,若有意收藏高端手串,打孔後的價值甚至可能翻倍,往往這樣的手串在市場上也更受追捧,價值自然水漲船高。
若是對高端籽料情有獨鐘,比如那些玉質好,皮色鮮艷,無傷無裂的高端原籽,可以選擇保留其完整性,采用金包玉的鑲嵌工藝,既避免了打孔的風險,又增添了美觀度。
所以,原籽是否打孔,還是要看其本身的品質和需求,還需根據實際情況和目標市場來做出決策。
三,打孔非小事
孔洞,作為和田玉雕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其形態各異,各具巧思。
比如通天孔、牛鼻孔、三通孔等,每一種孔洞都有其獨特的審美價值和實用功能。
打孔看似簡單,但也不是想得那麽簡單。
的確,打孔就是在玉雕作品上打個洞,留個掛繩的位置,方便佩戴。在和田玉雕作品中,孔洞不僅是實用的設計,更是藝術表現的重要元素。
比如很多作品本身已經相當完美,但如果缺乏預留的孔洞位置,則會顯得尷尬。
因此,玉雕師傅們在設計之初,就會充分考慮孔洞的問題,他們巧妙地將題材本身與孔位相融合,甚至將孔洞隱藏於畫面之中,使得作品更加和諧、完美。
這樣的設計,不僅提升了作品的實用性,更使其美感倍增,充滿了品味與藝術感。
孔洞的設計講究與整體畫面相協調,以達到意境與實用的完美結合。
它可以是圓形,也可以是方形,其形態可以根據作品本身進行變化。
有時,為了不破壞整體畫面的意境,玉雕師們會巧妙地隱藏孔洞的位置,使其成為畫面的一部份,如同中國畫中的留白,給人以無限遐想的空間。
一塊美玉,打孔的技巧或許並不直接體現其價格,但恰當的打孔卻是決定其品相的關鍵所在。
若處理不當,很可能大幅降低其原有的價值,您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