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藏海雅事之--漫談在收藏當中的規矩(其一)

2024-02-15收藏

當我走過42年的生命旅途以後,還當我擁有26年的收藏歷史以後,我對於像「收藏」這件事情,則是這樣來理解、認識並去認為的,它必定是在衣食無憂,不會嚴重地影響到學習、工作、生活與家庭的前提條件下,並且已經能夠極大地滿足物質文明以後,需要精神文明來支撐與填補的時候,此時的你和我才能踏實安心地去做,要是說你和我終日都為一日三餐而去辛苦地來回奔波,不僅是不能去搞收藏的,亦是無法搞好收藏的,即便硬著頭皮去做,也會以失敗而告終。

何謂收藏?它是指「收集」「保存」與「保藏」,既在不斷地積累收藏方面的財富,又在不斷地儲備更新各類收藏知識的一個全新過程,它需要愛好者們為之付出大量的時間、精力、金錢與努力!

宋代的大文豪蘇東坡蘇軾就說道:「吾薄寶貴而厚於書,輕死生而重於畫。」以我擁有26年的收藏歷史與收藏經歷,是這樣來理解並去認為這句話語的,不管去收藏把玩何種類別的收藏品,都是需要收藏愛好者們花費不少的、各式各樣的心思。不過,花費在心智方面的心思時,要盡可能地去做到12字方針,即:「平心靜氣」「泰然自若」與「氣定神閑」,要是做不到這12字方針的話,最好不要去把玩收藏品,若一定要去把玩的話,也同樣是玩不好收藏品的,把玩各類收藏品時,心態是第一要務,要是缺少好的心態,那肯定是不行的!

我還想說的一句話語,這句話語就是--從古至今的國人,一直以來都是有信仰「無規矩不成方圓」文化的,做任何類別的人事物情,在每一個行業的裏面,全都是需要各式各樣的規矩與規範予以支持並支撐下去的。要是說或「始終都是沒有規矩的」,或「始終都沒有一定的規範」,最終的一個結果,是不需要多去言語一些什麽,終將會變得一事無成的,尤其是一旦收藏愛好者進入到收藏的領域裏面,也同樣莫不是如此的,也同樣是到處都會存在著各式各樣的規矩。

既在把玩各類收藏品,又是收藏方面的愛好者,多多少少會玩出一些只屬於自己的名堂哦。也不乏各類愛好者沈迷於收藏之中,做到「寢食難安」與「難舍難分」的地步,這也是常見的一件事情。

以我擁有26年的收藏歷史與收藏經歷來說吧,自己則是這樣來理解、認識並去認為的,不管是身處在何種社會階層裏面的個人或人群,在搞收藏的全過程當中,就要給自己制定一些規定與要求,要是說自己難以去做,也是屬於沒自控能力的人的話,最好就不要去做,即使個人硬著頭皮去做也等同於是在白做,亦是搞不好收藏的。即要做到如下三點最基本的要求,其一就是:搞收藏要做到適可而止,不能去影響到學習、工作、生活與家庭,更不能沈迷其間無法自拔;其二就是:還要多看少買,多多地去學習、去請教那些有真正水平的專家;其三就是:只能拿出一部份年收入投入到收藏當中,譬如說:只拿年收入的四分之一投入到收藏當中去,上述底線堅決不能去突破!

每行每業都有只屬於自己行業內的特點與規矩,在收藏的領域裏面也同樣是如此,也有各式各樣的規矩的,這些規矩又包含著各式各樣的「行話」與「專業術語」,即大家所說的各種切口。在各式各樣的「行話」與「專業術語」裏面還包含著各種隱語。假若是喜歡玩收藏的話,是一定要去搞懂弄明白的,要不然也是搞不好收藏的。

其一就是:在把玩收藏當中,有一個專業的名詞叫做「古玩」,它又有很多的別稱,譬如說:「文物」「古董」「奇珍」「異寶」等等。是古代遺存(留)下來的文化遺存物質,它還包含「傳世品」和「地下出土品」。被專家與學者們一致認為是「人類文明和歷史的縮影」,它還融合「歷史學」「方誌學」「金石學」「博物學」「鑒定學」和「科技史學」等各類綜合性的知識,是極具豐富內涵的。

其二就是:何謂「打眼」?!明代的戲曲家與文學家湯顯祖著有很多戲曲(劇),其中就有【牡丹亭】,「打眼」一詞最早就出自【牡丹亭】,在【牡丹亭·駭變】中說道:「是什麽發冢無情短幸材,他有多少金珠葬在打眼來。」現如今對於「打眼」有三種解釋,①:鉆孔,往墻上或某個物體上面打(洞)眼兒;②:要惹起某些人的註意,由某本人穿一件比較好看的衣服,引起大家紛紛欣賞與關註;③:是指受騙上當,由於收藏各類收藏品時,自己沒有看出某些毛病受騙上當,收藏到各類假的收藏品,或者用高價位去收藏低價位的收藏品。

在收藏的行業內,像「打眼」這個詞語,專門是指「受騙上當」,在我看來,還有兩組詞語,同樣也是指受騙上當。第一組詞語就是「今天我吃藥」或「我今天被吃藥」;第二組詞語就是「我被狠狠地砍(斫)一刀」。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在我所在的城市,個人只要是被受騙上當以後,就會說一句話的,曰:「我今朝上伊老當!」

何種型別的個人或人群,是最容易被打眼的呢?!就要數那些剛剛入門的收藏愛好者們,像這樣一類的個人或人群,又是極其的癡迷於把玩各類收藏品,很想在最短的時間內,就能擁有某一收藏品領域裏的不同藏品,是最容易打眼的。即便是某一收藏品領域裏面有真正水平的大專家,在某些時候的一個小疏忽,也照樣會被打眼的!

我始終都會存有這樣的一種觀點的,個人只要是一個收藏方面的愛好者,始終都未曾放棄過把玩各類收藏品的念頭,個人在搞各類收藏品的全過程當中,自然就是要去經歷像「打眼」這件事情的。

有些收藏愛好者們,在搞收藏的全過程中,相對而言像「打眼」這件事情會來得少一些,最主要的原因是有其三。其一就是:因為像這樣一類的個人或人群,會善於總結在收藏方面的得與失,會避免產生類似的事件,其二就是:這一類個人或人群,在搞收藏的全過程當中,會變得謹小慎微的,但凡是自己吃不準的某一類收藏品,則是不會去入手收藏的,也唯有自己有十足把握以後,才會入手收藏的;其三就是:盡最大的可能性,去做到多看多學習,少購買收藏品。

還有一些收藏愛好者們,在搞收藏的全過程中,相對而言像「打眼」這件事情就會來得比較多一些,與此同時個人或人群,所收藏的各種贗品類別的收藏品,也同樣是會來得比較多一些的,最主要的原因在我看來同樣也是有其三的。其一就是:像這樣一類的個人或人群,在搞各類收藏品的全過程中,既是不太善於總結在收藏道路上的某些得與失,學習的方式方法也是不對頭不對路的;其二就是:在自己的內心深處還會存在著--盲目自信與樂觀的心裏,還會不停歇地去收藏各式各樣的收藏品,認為總歸會有一件收藏品是對的與好的;其三就是:個人或人群只要沒有某一類收藏品,就會把它買回家的。

我至今為止擁有26年的收藏經歷與歷史,我在最初階段的時候,在把玩各類收藏品的時候,也是同樣有經歷過打眼這件事情的。

譬如說:第一項愛好分別是集郵和收藏普通流通紀念硬幣,最早的時間就是起始於1993年,等到過五六年的時間以後,我在這個時間段內,還購買過各式各樣的集郵書籍,學習過不少各類集郵知識,自信滿滿地以為自己還是有一點集郵方面的水平,是沒有問題的。

然而,事實並不是如此,我在收藏水平與收藏知識方面,也是屬於相去甚遠相差一大截,我為什麽要這樣來說自己呢?!就是因為在購買收藏郵票T129中國蘭花小型張的時候有被打過眼的,像這套小型張,它的誌號為:T129M;它的創作者(設計者)為:龔文楨;版別為:影寫版;齒數為:11.5×11;小型張的規格為:120mm×85mm;郵票的規格為:60mm×40mm;面值為:2元;它的發行量為:466.5萬枚;它的印刷廠為:北京郵票廠;它的發行日期為:1988年12月25日;在當時購買的郵票雖說是真的,由於時間一長久而久之長此以往下去以後,小型張因為保護方法不得當的原因,在小型張的四邊微微地泛黃,還要是任由其發展下去的話,對郵票保存就會變得更加不利的,郵商只為避免再次損傷到小型張,就被人為地裁剪掉1公釐,而且我購買的不只有一枚,有去收藏兩枚,兩枚小型張全部都是如此的,是我事後才發覺到的,深知收藏到有問題的郵票,再出售就比較難……

我在當時花費人民幣90元購買的,每一枚小型張的價位是45元。那麽,我又是怎樣解決這兩枚小型張的呢?!我也只知道被一名外號叫「公交老徐」的郵商按照購買價回收的,具體名字我也不清楚。【備註:他退休前是在公交公司上班的,等到退休後做起郵票買賣。】

其三就是:有一群人在一起鑒賞某類收藏品時,在其中有些人異口同聲地開口這樣說道:「這絕對是一件‘開門’的好收藏品!」……其中的「開門」兩字就是收藏領域裏面的專業術語。據說像「開門」兩字是由成語開門見山演化而來的,它主要形容的就是沒有一點異議的、年代是到位的、某個年代獨有資訊與特征全都有的、一看便知的真品。有些時候還會去說「大開門」「一眼貨」和「有一眼」。

其四就是:何謂「賊光」?!就是說在收藏的領域裏面,但凡是在各類收藏品的表面(層)的上面,會覆蓋有一層比較刺眼的光(澤),像這樣的一種光(澤)就可被稱之為「賊光」,除去像上述的這種說法以外,還有另外一種說法也是被叫做--「火光」哦!譬如說:往往是某些新的收藏品,如新瓷器釉面就會產生刺眼的「賊光」。

其五就是:在收藏的領域裏面,就有一個專業術語被叫作「包漿」。那麽,又何謂是「包漿」呢?!實話實說,這其實就是屬於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它簡而言之就是指:在各類收藏品中,會覆蓋著各類「深淺不一」「自然溫潤」和「賞心悅目」的潤光。像「包漿」形成的因素與成因,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人們長期把玩、撫摸與摩擦以後,才可以獲得的一個結果,它亦是辨識器物新舊的主要手段之一。

對於像「包漿」這個詞語來說吧,它還擁有另外的三個別稱的,它又被那些收藏愛好者稱之為「皮殼」「寶漿」和「保漿」。像這三個詞語在各類「詞典」與「辭書」上是尋找不到、解釋不出來的,它就是屬於收藏界裏面獨有的產物,是收藏愛好者們總結出來的。

除去上述主要的說法以外,還有其他的方式方法,也同樣是會產生包漿的。譬如說,諸如有:「水浸土埋」;「空氣中塵埃的吹拂」;某些高檔的木材,因為年代久遠天長日久之後,內建的油脂紛紛向外泄漏,再加上空氣中流動吹拂的各類塵埃,以及人體觸摸時留下的汗漬,層層積澱以後,會逐漸形成表面這層「光鑒照人的包漿」。

據我和各類收藏愛好者、收藏方面的專家學習與討教以後獲知,認知「包漿」需要透過長期去實踐,不僅是不同的收藏品之間會有不同的包漿,而且不同的人也會有自己對包漿的獨特理解與心得。

還有的就是--「任何類別的收藏品都是有包漿」的,有些是比較明顯容易辨認出來的,有些則是不太明顯不易辨認出來的,還有些透過對比與比較以後,彼此間是相差無幾,幾乎是沒有多大的差別的。譬如說:「書畫」「碑拓」「紙」與「娟」等類別的收藏品,就屬於不太明顯的,是比較難鑒別它的包漿的,像各類木器、各類玉器與各類青銅器等收藏品,就顯得比較明顯,相對而言容易辨認包漿。

就是因為我擁有26年的收藏歷史與收藏經歷以後,個人依舊是這樣來理解、認識並去認為的,有一些收藏品,它為什麽會成為收藏品市場上的「寵兒」與「搶手貨」,不是暫時性地成為收藏領域裏面的「寵兒」與「搶手貨」,而且長期成為收藏領域裏面的「寵兒」與「搶手貨」,除去收藏愛好者們以及各位真正專家口中所說的「真精新稀」一類的收藏品以外,【備註:所謂的「真精新稀」品指的就是:「真品」「精品」「嶄新的」「存世量極少的」某一類收藏品。】還和某一類收藏品,自身所能攜帶的、「獨有的包漿」是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與關系的一件事情。只要是屬於一件比較好的、開門的收藏品,長期去上手把玩把玩,那長年累月累積起來的包漿,就是無需收藏愛好者們去多言語些什麽的,自然而然就會身價倍增水漲船高啰!

一旦收藏品「攜帶有包漿」,就意味著收藏品自身必然是「有一定的年紀」,這個所謂的年紀,就是被流逝的歲月一點一滴打磨出來的,它所透露出來的資訊就是:給人看上去的感覺,既帶有一種溫文爾雅的熟舊之氣,還帶有大氣幽光之氣,更不失其一股內斂之氣,這三種氣息是同時並存的,真可謂是滑熟可鑒啊,它和新的收藏品所展現出來的「刺眼與輕浮的賊光」,簡直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的!

正因收藏愛好者們都喜歡包漿,對帶有包漿的各類收藏品情有獨鐘十分著迷,故而在收藏品市場上出現帶有假包漿的收藏品,假的包漿不管用什麽方法去仿造,就算和真包漿仿造的極為相像,全部是經濟利益驅使下的速成品,是經不起推敲與考驗的,極有可能在短時間內,會全部脫落露出原形,其包漿是漂浮依附在收藏品的表面上,不像真包漿是嵌入到收藏品當中,和收藏品有機地融合為一體的。

至最後,文章已撰寫至末尾,我還想說這樣的一段話語哦,曰:「有關於收藏方面的‘人事物情’‘規矩’和‘專業術語’,若是要詳細地加以舉例說明,去娓娓道來的話,其實還是有很多的,我也只不過是述說其中的一小部份而已,依據我26年來的收藏經歷,以及自己的所知,以後還是會陸續分若幹篇去詳細地加以說明!」……

【備註:①:文章為作者原創;②:各種收藏品圖片均來源於網路上;③:萬分感謝原創圖片。】

杜老倌俠客居(陸偉)寫於2019年02月18日星期一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