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老翡翠的「材質鑒定」和「年代鑒定」的本質,及未來可能的後續

2024-03-21收藏

本來一直沒打算寫這篇文章,因為關於老翡翠的科學鑒定,其實就這麽多點事,即便「材質鑒定」和「年代鑒定」這個舊桶也早就論述過了。但是「舊桶」總是會可能被裝上各種新水。我們針對2024年春節前後的一些說法,再給廣大藏友做說明如下:

「無論什麽年代的翡翠,其名稱和材質鑒定必須符合國家標準」這個說法,或許有些藏友已經看到了,而出台上述說法的同一個部門,也明確聲明「年代鑒定」請咨詢文物有關部門。這兩種自相矛盾的說法,我們解釋如下:

1、按著某地礦部門國家推薦標準,去其下屬的商業檢測機構做「材質鑒定」,他們有沒有事實上做了「年代鑒定」?

很多人看到這裏,又一臉懵圈了。而且我們也看到了一些「珠寶鑒定師」立馬拿著雞毛當令箭,來打假的口吻如出一轍,無非是「名稱」和「材質」不符合,顯然他們早已接到「線報」。還有人說老翡翠就是假翡翠,清代造的假翡翠也一樣是假翡翠。

好吧,我想反問一下這些商檢機構:你們聲稱不做「年代鑒定」,事實上你們也無「年代鑒定」的資質、標準,和能力。為什麽知道這件「樣品翡翠」它是 當代處理 的呢?那你到底有沒有做 「年代鑒定」

負責任地說,只要是按著現行有效的三版推標任一版,2010國標,2017國標,2023國標對任何翡翠做了「材質鑒定」,且出具了「漂白、充填、染色」的證書,它必然是已經做了「年代鑒定」。 因為「漂白、充填、染色」中的漂白和充填兩項技術,出現於1960-1980年代 ,正式被美國寶石學會使用紅外光譜儀來區分天然翡翠和「漂白、充填」翡翠,是1999年。而國內的「材質鑒定」方面推薦國家標準,無論怎麽改,也沒脫離這個1999年美國寶石學會的大範疇。那麽,請問,當你註明「漂白、充填、染色」時,有沒有聲稱此件樣本是1960年代後處理過的翡翠呢?

所以,如果你根本就沒有做 「年代鑒定」 ,你是如何得知它是 1960年代後 處理的呢?

還有一些網友來評說這是清代制造的假翡翠,是不是更加荒唐呢?你都沒見到我號上發過的老翡翠的圖片,也沒有去送檢過,如何就自己同時目鑒了「年代」(清代)和「材質」(假翡翠)呢?清代的「假翡翠」還有染色石英巖呢,我連圖都沒上,別說實物了,更別提檢測,你咋知道這是「翡翠」?

這個無聊的文字遊戲可以成為某部門的正式答復,到底又說明了什麽問題呢?大家自己好好思量。總而言之,我們的科學已經淪為了話語權和利益的附庸,連猶抱琵琶半遮面的面紗都去了。

以當代「漂白充填染色」工藝處理過的翡翠

2、古今材質是否果然毫無區別?

很多人粗一琢磨,對啊,那古代的鉆石不是鉆石嗎?古代的翡翠不是翡翠嗎?古代的石英巖不是石英巖嗎?按著材質檢測沒毛病啊!因為中國一些普羅大眾思考問題邏輯不嚴謹,再說人家本來也沒必要嚴謹,老百姓嘛,就給了他人鉆空子的機會。但是制定標準和做檢測的機構不嚴謹,那就只能被理解為故意利用老百姓的無知了。

我們先說第一種區別何在:首先,古代人在我們之前先挖礦,他們如果挖光了某種東西,到了現代人這邊,礦絕了,那他們就必然拿了某些跟你現在挖的不一樣的東西。我們不能拿今天的礦物去限制古人。類似的,你不能說今天我們已經沒有了土葬的風俗,古代人就都是火葬的。

那民間文物有沒有發現材質上跟古代不一樣的東西?當然有。比如,古人收藏的天然鋯石裏面,我們發現有低型鋯石和高型鋯石(按硬度分的,低的5左右,高的7及以上)。那麽,現在的天然鋯石跟合成鋯石裏發現了高硬度的嗎?民間文物裏大多數的剛玉類紅藍寶石,其硬度密度也有高於現代天然及培育類剛玉的。

所以我們的地礦下屬商檢部門因為自己沒有挖到此類的,就推說古代沒有,其實跟文博系的偽專家幹的是一類的事,跟拿著博物館的標型器說,「我們已知的官方博物館裏的元青花上沒有你這樣的紋飾,所以你這個就是新仿的」,是一回事。你還能用列舉法決定古人畫什麽題材呢?那是不是我們即將考古的紋飾,一定都是過去紋飾的重復?

第二種區別:民間有很多文物是古人雕琢過的隕石,那這更是現代礦坑完全沒有見過的材質。天上掉下來的星星,難道其材質也要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的國家標準麽?

第三種區別:也就是本篇爭論的核心焦點,即翡翠一類,傳統的最佳化和保護技術,是否有可能部份改變翡翠的材質,使其不符合所謂的國家標準?當然可能啊,因為物質跟物質是會發生交互作用的,即便是風都可以把石頭風化了,導致一塊本來致密的巖石內部結構松散。老的玉器上面長了沁,這難道不是材質改變了麽?老翡翠的傳統燉蟲蠟工藝如果連蠟都燉不到石頭裏面去,直接拿蟲蠟在外面拋光一層就得了,還燉什麽燉?

但是這種材質上的區別,就可以認定它是「假翡翠」麽?或者是經1960年代後的化工技術「漂白、充填、染色」的麽?當然不可以啊,不然你不是什麽都套用一下國標就完事了麽,玻尿酸化妝品敷到臉上改變了皮膚的光滑細膩度,也可以套用一下國標,說是硫酸潑過的。

天然明清翡翠,竹節雕麻花紋樣

3、請問做「年代鑒定」,是否可以鑒別出不同年代的「最佳化」或者「處理」手段?及其材質異同?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依照科學的「年代鑒定」方法對文物類翡翠進行有效鑒別後,是可以區分新老翡翠的材質的,同時也包括新翡翠中的天然翡翠和處理翡翠。因為古代的加工工藝和現代不同,清代和民國的工藝它就是1949以前的,當代的工藝它就是1960年以後的。所以你如果有科學辦法分辨年代,事實上就已經把材質區分開了。一項現代的技術不可能跑到古代去做貢獻,除非它的發明人進行了時空穿越,這是我們都具備的常識。所以我們要說明的是,一旦一件東西被以科學的方法鑒定為是明清的,它的材質就是符合明清的材質標準和加工工藝的,但它未必符合當代的材質標準。而我需要知道當代的材質是什麽數據,困難嗎?不困難,市場上買一件A貨,再買一件B+C貨就得了。所以,「年代鑒定」清除了,「材質鑒定」很容易搞,反之則各種張冠李戴是必然的。

綜上,第一,按著國家推標做的「材質鑒定」,本質上就是打著「材質鑒定」的旗號給文物做了「年代鑒定」且扣上「當代處理」的帽子;第二,古今材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以大同小異也可以迥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各種情況客觀存在,非要抵賴說不存在這些區別,不是科學的態度;第三,按著科學的方法做「年代鑒定」,一定可以區分清楚「材質異同」。

結論:「無論什麽樣的材質,只要是翡翠,都是可以透過「年代鑒定」檢測出來的,而且同時考慮了文物鑒定的系統的科學方法,和國家標準中鑒定材質的標準。因此,只做「材質鑒定」而沒有做「年代鑒定」的說法,事實上並不成立;相反,做了「年代鑒定」往往可以直接確認「材質異同」。

我們最後再問一句,為什麽在這個國家裏,總有那麽一批人,非要讓你把社會文物送去文物部門以外的地方檢測,且要求文物鑒定必須符合非文物部門的推標呢?

那為什麽我們是不是可以要求文物部門把「材質」一起鑒了呢?好歹出一分錢,幹兩件事,這才是真的替消費者考慮問題,給我們節約成本了。省下來的錢,我們可以用來買買東西,拉動一下消費。

鑲嵌有天然翡翠、紅寶石、琉璃,和紅綠松石及珍珠的清代鳳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