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開幕的杭州石展,評選出特級展品15方,一級展品120方,二級展品220方。我們可以簡單地將這些評級歸類為:特級相當於特等獎,一級相當於金獎,二級則大致相當於銀獎,雖然不完全準確,但這樣的理解方式大體上是講得通的。
而在這120方一級展品中,有一塊引人註目的石頭——渭河玄武巖「華夏神龍」。這塊石頭在今年6月的安康石展上榮獲了 「特等獎」 ,但在杭州的展會上卻僅被評為「一級」。這不禁讓人產生疑問:為何這塊在安康大放異彩的石頭,到了杭州只能屈居中等?
其中,至少有以下三個因素可以解釋這種現象。
1. 質地差異影響表現
現代賞石鑒賞看「形質色紋韻」,渭河玄武巖就當渭河石看,同樣是水石,與浙江原生的黃蠟石相比, 其質地確實沒得比 。黃蠟石以其溫潤如玉的質感和色澤而聞名於全國。相比之下,渭河玄武巖的質感較為堅硬,表面顆粒感明顯,因此在質地的對比上自然會失分。
2. 杭州展會競爭異常激烈
其次,杭州石展的規模和競爭力也是影響「華夏神龍」評級的重要因素之一。據統計,杭州石展的參展藏品達到1500方之多。如此龐大的展品數量不僅增加了評審的難度,也大大提升了競爭的激烈程度。
哪怕忽略石頭的質地,僅從畫面來看,杭州石展也聚集了眾多頂尖的對手。在眾多以「龍」為主題的畫面石中,即便「華夏神龍」的形態生動,氣勢恢宏,但其他石種的競爭同樣強勁,甚至可能更具視覺沖擊力。這也讓「華夏神龍」未能再次斬獲最高榮譽。
3. 地域情感與審美偏好的差異
地域情感和審美偏好在石展評審中扮演了微妙的角色。安康位於陜西,而渭河玄武巖正是出自渭河,這條流經陜西的黃河最大支流。對於陜西人來說,類似的情感共鳴,往往能為原生的石頭在評選中帶來一定的優勢。
而反觀杭州展會,評審團隊更加多元化,觀賞和評判要考慮更多因素,這讓那些與本地情感聯系較少的石種在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
最後,不可忽視的是「華夏神龍」本身的畫面。作為一塊以「龍」為主題的畫面石,它的龍形完整而靈動,氣勢磅礴,在同主題的各種石種藏石中,它依舊是實力不可小覷的一塊奇石。
每塊石頭都有其獨特的美,而這種美有時不僅取決於石頭本身,還受到其所處的環境、文化和觀眾情感的影響。所以最終還是要以平常心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