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雲覽秦博(一百零七)漢代貨泉

2024-07-27收藏

述說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的錢幣文化,統治時間短暫的新莽政權是一個繞不過去的重要節點。在王莽執政的短短十幾年時間裏,進行了多次大的幣制改革,造就了一大批頗有特色的「貨幣」。但是這些貨幣非但沒有起到鞏固政權的作用,反倒加速了新朝的滅亡。往期我們曾介紹過新莽貨幣「大布黃千」,今天我們再給大家介紹一下商洛市博物館館藏的另一件新莽貨幣——「貨泉」。

這件「貨泉」銅錢幣1996年在商州區西關漢墓出土,為圓形方孔錢,直徑2.3厘米,厚0.2厘米,重僅3克。正面篆書懸錐體「貨泉」二字,背面光素無紋。這枚錢幣雖然個體較小,但制作規整,字型清晰,筆畫流暢。錢的外廓和方孔棱角分明,立體感很強。在古漢語中,「貨」往往指的是貨幣、錢財,是貿易交換的價值體現;「泉」音同「錢」,故而成為「錢」的通假字,同時也表明錢財如泉水一樣源源不絕。

「貨泉」錢幣是王莽新朝天鳳元年(公元14年)第四次貨幣改制的產物。從天鳳元年起一直流通到東漢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材質一般為青銅,尚見有鐵質和銅夾鐵者。錢文為懸針篆,「泉」字中間豎筆斷開,古韻十足。莽錢制作精良,有「錢絕」之譽,為後世所稱道,從這枚「貨泉」可見一斑。

王莽的貨幣改制大約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在王莽居攝二年(公元7年),為王莽實施貨幣改革的初始階段,稱為「變漢制」。他於漢武帝之後流行的五銖錢之外,改鑄大錢,錢徑一寸二分,重十二銖,文曰「大泉五十」。又造鍥刀、錯刀,其形環如大錢,身形如刀,長二寸,文曰「鍥刀五百」。

第二階段為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他大力鑄行「寶貨」系列錢幣。「寶貨」錢材質包括「五物」(金、銀、龜、貝、銅),分別有「六名」(錢貨、黃金、銀貨、龜貨、貝貨、布貨),共計「二十八品」。

第三階段是王莽稱帝的第二年,即天鳳二年(公元15年)因上次推行的「寶貨錢」幣值換算極其復雜,難以流通,被迫廢除,又推行使用「小泉直」和「大泉五十」兩種錢。不久,又廢除大小錢,改鑄「貨布」「貨泉」兩種錢幣同時使用。「貨布」為主幣,「貨泉」為輔幣,可謂錢幣史上少有的孿生子。「貨布」重二十五銖,「貨泉」重五銖,但一個「貨布」卻值二十五個「貨泉」,比值極不合理。

王莽的幣制改革因貨幣發行量過多而出現了通貨膨脹,加之幣制的混亂,因而以失敗而告終。幣制改革失敗,加速國家和人民的雙重「破產」,出現了「富者不得自保,貧者無以自立」,「農商失業,食貨俱廢」的局面。公元23年,王莽篡漢14年之後,終於被農民起義所推翻,也為王莽幣制改革劃上了句號。(危濤)

責編:杜鵬飛

編輯:付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