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夏烏迓:天工妙造魁星盞

2024-01-06收藏

(吳秀之)建盞的文化內涵與價值建不僅僅是一件實用的茶器,更是一件充滿文化內涵的藝術品,它還承載了豐富的歷史文化資訊,反映了社會的審美觀念和生活方式。青年藝術家夏烏迓把建盞設計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他結合民俗文化、傳統文化、自然情趣等,讓建盞賦予更多的故事性和文化內涵,使其更加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同時也為世界茶文化的傳播與推廣貢獻力量。魁星盞,就是夏烏迓典型代表作。

魁星就是魁鬥星,廿八宿中的奎星,為北鬥七星的第一顆星,也稱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狀元時稱「大魁天下士」或「一舉奪魁」,都是因為魁星主掌考運的緣故。因為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運,所以讀書人都鄭重的祭拜。魁星神作為重要的科舉神祇,產生於宋朝,科舉制的盛行產生對魁星崇拜現象,明清兩代更有"魁星塔"、「魁星閣」、「魁星樓」等建築。

在中國傳統文化和民俗文化中,魁星也是大家熟知的牛郎織女相會的神話,是充滿溫馨的乞巧節,後來甚至被現代解讀為中國的「情人節」。而其實,中國的情人節應該是上巳節或元宵節。七月初七似乎註定和天文學相關,牛郎織女本來也是星宿,是美好故事的一個天文觀察來源。而七月初七還是魁星聖誕。 故而「魁"是「北鬥"的化身。北鬥中的第四顆星是文曲星,即天權星,主功名。中國文化中主功名的神祇,即文曲星、魁星、文昌星。文昌星也是星座名,共六星,在鬥魁之前,形成半月形狀。有時候,文昌星特指文昌宮六星的第四星,化身即文昌帝君。

夏烏迓魁星盞的創作來源,他不但融合了民間故事,天文地理,還結合了廣東雷州的海康學宮最著名的「魁」字石碑中魁字造型。魁」字石碑中間的大紅色「魁」字,設計成一「鬼」回頭望天上魁星,構思非常巧妙。它在傳統中被認為主司文學、藝術之星,此字得到眾多學子的喜愛。另外,盱眙縣第一山上也有一魁星亭,亭中立一碑,碑文魁字與此一模一樣。而濟南市萊蕪區前盤龍村魁星樓內,也有一名碑,曰【魁星像贊】。據說是明嘉靖年間,修道之人、書法大家、五湖散人雪蓑所作。該魁碑呈圭形狀,碑身上半部份,有多種類似象形,又象鳥蟲的文字,字跡工整奇古,字型結構,左右呼應、對稱;碑身下半部,是一大寫似篆非篆,似字似畫的「魁」字,鬼部似可愛小鬼,鬥部卻又像北鬥七星,煞是可愛。仔細辯讀之下,碑身右下方,大寫魁字右邊,原來有些小字,恰巧為上面的鳥蟲草日月蟲的什麽文字作出解讀 : 魁星像贊雲 : 氣重八極,精華太陰。纏於奎壁,瑞應文明。輝生彩華,首選登嬴。翊我耄士,神照儒英。觀光上國,為王佳賓。

為把建盞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結合,夏烏迓把建盞的意、情、趣進行相互融合。傳統的建盞,以兔毫、油滴、曜變等為主,如何在傳統中進行創新?如何把人們喜愛的民間故事融入盞中?如何把建盞在化萬物為神思中,讓人體味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如何一盞在手,讓人產生「物我兩忘」的夢幻?夏烏迓日日夜夜苦思冥想,不斷設計、創作、燒制,一次次的失敗沒有打消他創新的念頭。他常常夜深人靜時一個人坐在室外,遙望星空,看月苦思。也許是他的孜孜追求,也許是他的靈感迸發,也許是人與自然的相融相通,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心靈體悟與建盞體悟融為一體中,形成那似與不似,亦真亦幻的境界 ,耐人尋味,發人深思,令人震撼魁星圖騰盞。那絲絲點點的紋飾,似無垠的宇宙,那排列有序的魁星,格外醒目,可謂手握乾坤,魁星當前。

夏烏迓魁星盞的形成,不僅是他人格和修養的體現,更是他對傳統文化精髓的吸納與積澱的折射。魁星盞的創作,是夏烏迓從生活和自然中汲取靈感,其中蕰含的生命意識,以及更高藝術平台,是建盞新的美學統一、造化的結果,魁星盞的圖騰,是一切都在無形中求有形,在有形中求自由的結果。這種意向的錘煉和內美,沒有深厚的功力,沒有真情的表達,沒有生活的感受,在高的人生境界都難以表達出來。正如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在其【美學】中所說的:「愈是優美的藝術作品,它就愈是具有內容和思想的內在深刻和真實----只有從心靈生發的仍然繼續在心靈土壤中生長受過洗禮的東西,只有符合心靈的創造品,才是藝術作品。」所以說,夏烏迓的魁星盞,是敢於超越客觀物象的作品,是表現出人的精神和宇宙之情,是一種生命的自覺和自由暢想的追求。這種境界的追求,是有我之境,又是無我之境。對於藝術而言,有我與無我的統一,才是最高境界。

(作者為文旅部著名美術評論家、鑒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