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玻璃尷尬前進演化史:農村不起眼的草木灰,在古代是如何變成玻璃的?

2024-09-13收藏

導語

中國的陶瓷與西方的玻璃各具特色,前者是中國的傳統工藝,而後者則是經常被拿來與瓷器進行比較的一種材料,至今在很多領域都被廣泛套用。

像古埃及的木乃伊外面裹的就經常是玻璃,且這種用玻璃制成的包裝物品保存了幾千年之後也不過是有些泛黃,還是保留著當時的質感。

但是中國的古時瓷器也有不少「真貨」,如宋代的汝窯、哥窯等瓷器,就是完美無瑕、似水般通透的高檔工藝品,可以說是物以稀為貴。

那麽古埃及、羅馬的玻璃與與宋代的中國瓷器,哪個好一些呢?

古埃及人和羅馬人又是如何制造出玻璃的?

玻璃的起源。

在古代,玻璃與今天的顯著不同體現在在其品質上。

最早的玻璃往往是由一些碎石、巖漿等經過高溫加熱後冷卻下來形成的固體物質,這種過程與現代制造玻璃的過程並不相同。

在一些比較溫暖的地區,野外能發現一些自然形成的玻璃物體,這些物體的原料,除了上述提到的石頭等物質外,還有土壤中的一些二氧化矽、氧化鋁物質。

所以,為了提高玻璃的透明度古代人們也會在這些二氧化矽、氧化鋁物質中加入一定量的石片、砂石等,經過熔化後得到更加優質的玻璃。

歷史學家們認為,新月沃地就是玻璃的發源地,而新月沃地在歷史上曾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進行農業耕作的地區之一,位於兩河流域,即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裏斯河流域。

在這片土地上,人們逐漸從狩獵和采集轉向農作和畜牧,開始定居下來,建立了城市和文明。

這種變化使人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探索和創新,逐漸形成了先進的文化和手工業,其中就包括了玻璃制造技藝。

古埃及人和羅馬人的玻璃制造業非常發達,他們采用了一種叫做「青磨石」的特殊材料,這種材料是由石英砂和其他礦物質經過高溫加熱後形成的。

青磨石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矽,含有極少量的雜質,經過高溫熔化後,能得到品質更好、透明度更高的玻璃。

古埃及人和羅馬人還采用了另一種制造玻璃的方法,這種方法是將一定比例的碳酸鈉加入到熔融的二氧化矽中,碳酸鈉能使熔融的二氧化矽的熔點降低,從而降低玻璃的制造溫度。

這種方法使得古埃及人和羅馬人更容易制造出高品質的玻璃,並且玻璃的顏色也更加豐富多彩,可以透過加入不同的金屬氧化物來調節。

總之,玻璃的起源與人類的創造力和智慧密不可分,隨著時間的推移,玻璃制造技術不斷進步,品質也越來越高,逐漸成為一種重要的商業產品和藝術形式。

玻璃替代了草木灰。

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就開始制造玻璃制品了。

他們在制作玻璃時,除了使用自然形成的玻璃外,還學會了燒制青磨石的技術,在兩河流域的砂石中摻入一定比例的石英砂,然後高溫加熱後冷卻下來得到優質的加工玻璃。

在古埃及和古羅馬人的手中,玻璃的品種和品質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最顯著的變化是,古埃及人會在制作玻璃時加入一定比例的銅、鉻、鐵和錳等金屬氧化物,使玻璃的顏色從完全透明發展為不透明的各種顏色,如紅色、藍色、綠色等。

而且,古埃及人玻璃制作工藝高超,手藝人不僅能把玻璃吹制成各種形狀的物品,還能用玻璃制作成花紋狀、圖案狀的物品,如花瓶、飾品等。

在公元前200年到公元前100年時,羅馬人逐漸學習了古埃及人的制作玻璃技藝,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改良,羅馬人特別善於將各種材料進行混合。

經過他們的改良,羅馬人使用的玻璃不僅比古埃及人使用的玻璃更加色彩斑斕,而且也更加堅固耐用。

到公元後200年時,羅馬人在玻璃制造方面達到了一個高峰,此時羅馬帝國統治著整個地中海地區,玻璃成為當地人各類生活用品和奢侈品的主要裝飾材料。

但是,在中世紀時,由於歐洲頻繁戰亂導致匱乏貿易,尤其是羅馬帝國的滅亡使各個歐洲國家之間的聯系變得更加困難,此時玻璃的制造技術也逐漸降低。

直到中世紀後期,一種叫做草木灰的物質被發掘出來,其還被作為肥料施撒到麥田中。

早期的歐洲人只知道立即施撒,而不知道等焚燒之後的大量灰燼能夠用於制造玻璃。

草木灰中碳酸鈉的含量很豐富,草木灰的發掘使得歐洲地區的玻璃制造技術開始逐漸復興。

與之前的青磨石相比,加入足量的草木灰的二氧化矽的熔點降低了許多,這就意味著制造玻璃的溫度可以降低許多。

如兩者的熔點分別為1720℃和850℃,這就使得玻璃的生產成本大大降低,從而能夠普及開來,人們再也不是只能當奢侈品使用,而是可以當日常生活用品來用。

在此之後,歐洲各國相繼興建了玻璃工廠,玻璃的使用更為廣泛。

而中國的玻璃制作史就比較悲慘,在古中國沒有草木灰的情況下,制玻璃的工藝就非常簡單。

中國人的玻璃制作技術雖然不落後於古埃及和古羅馬,但中國地域大環境好,玻璃原材料十分稀缺。

中國主要的玻璃原材料是石堿、石英和綠松石,而石堿是從高海拔上刮下來的,石英是從河道地上沙石中篩出來的,綠松石則是從山中挖出來的。

就是因為這些原因,玻璃的原材料十分稀缺,玻璃自然也只能作為奢侈品被用於裝飾和供奉。

玻璃與瓷器的比較。

古埃及、羅馬的玻璃與宋代的中國瓷器,哪個更好呢?

首先要明確一點就是無論是玻璃還是瓷器,都是在古代人類能夠將二氧化矽加熱到熔點的情況下才會形成的,熔點是一個物質的物理內容之一,並不是玻璃的缺點。

所以在熔點達到之後,玻璃制品不會開始就容易破裂,只是它要比瓷器更加嬌弱,不耐高溫。

而在古代人類的環境中,經常會出現高溫的情況。

首先是高溫的天氣,尤其是在夏季的時候,即使是建築物中也很容易如此。

其次是高溫的火災,震驚全世界的大明火爐就是一個例子。

這種情況下,玻璃制品就會因為高溫的原因而很容易破裂,且在高溫條件下玻璃與瓷器相比,玻璃的強度也不如瓷器,這就使得在高溫條件下使用玻璃制品所受的物理損害更大。

此外,玻璃是能夠熔融成型的,可以透過混合各種材料在高溫條件下熔村制成不同形狀的物品,而瓷器的成型方法相比更為單一。

如果古代用來制作容器的黏土中有氣孔,燒制過程中這些氣孔就會化成氣泡囤積在器身,導致陶瓷制品在高溫條件下爆裂。

但玻璃由於不含空氣,無法形成氣泡,那就不會爆裂,因此更適合用來制作一些高檔的精美物品,但不適合用來提供一些日常實用的東西。

但是再高檔再精美的物品,也都抵不過耐摔耐高溫的瓷器耐用。

從實用價值來看,瓷器是更好的選擇。

而從審美見解來看,一般來說古埃及、羅馬的玻璃器物在色彩上會更加豐富,但宋代的瓷器在造型上會更加精致。

因此,兩者究竟哪一個更好,這最終就要看個人的審美判斷了。

更何況如今想要制造出當年如古埃及、羅馬所制造出那樣的造型更為復雜的玻璃物品,在中國是困難的,但是在國外則沒那麽困難。

隨著現代的科技日新月異,之前不相容的東西現在變得越來越相容,或者說玻璃不再像以前那麽嬌弱,可以在現代的玻璃制造技術中造出更為堅硬耐摔的更復雜的玻璃物品,那麽是否會有盛行的趨勢呢?

結語

總之,在我們的印象中,玻璃是人們常見的日常用品,然而在幾千年前,玻璃還是一種十分貴重的奢侈品。

隨著人類文明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玻璃的制作工藝不斷改進,品質也越來越高,逐漸成為一種重要的商業產品和藝術形式。

但是現代玻璃的強度和耐用性還有待提升,首先是耐熱性,為了提高玻璃的耐熱性,現代玻璃制造商們已經研究出一種叫做「鋼化玻璃」的新材料。

鋼化玻璃的制造過程是在溫度控制下將玻璃加熱到熔點,然後迅速冷卻,形成表面加固的晶體結構,從而提高其強度和耐用性。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這種玻璃在一定條件下還是會破裂,回想一下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鋼化玻璃門、窗戶,不小心用力撞到玻璃上可能會導致玻璃破裂,甚至造成傷害。

因此,對於鋼化玻璃的進一步研發和改進是非常必要的,未來可能會出現更高強度、耐熱性更好的玻璃材料,或者在設計上更加人性化的玻璃產品。

在此基礎上,環保和永續發展也將成為玻璃制造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之一。

隨著人們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玻璃制造商們可能會尋求更環保的原材料和生產工藝,以降低能源消耗和廢物排放。

玻璃作為一種可回收利用的材料,也將繼續發揮其在永續發展方面的優勢。

綜上所述,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和環保意識的提高,未來的玻璃制造行業將會迎來更多創新和變革,為人們帶來更安全、更環保、更美觀的玻璃產品。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路,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份,聯系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