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玉雕顯微工藝痕跡-管鉆痕跡,喜歡玉器的朋友,一定看完非常有用

2024-01-27收藏

李征老師在他的課堂上講到管鉆的顯微工藝痕跡,並且逐一分析了實驗所遺留下來的顯微工藝痕跡呈現的特點,特性,特征。並且還對照了考古出土器物上的管鉆的顯微工藝痕跡。下面是總結,耐心看完,希望對喜歡玉器的朋友有所幫助。

眾所周知,管鉆會留下一個鉆孔,和一個鉆芯(當然前提是鉆透玉材,有時候管鉆只是為了表述一個圓圈的紋飾的時候)

我們看看管鉆的凹弧面呈現的是:滿布或者散布類平行(類平行這個詞非常重要,這是管鉆的痕跡裏很重要的一個特征)細凹槽與細條凸脊(這是因為竹或銅或鐵管向下管鉆做工的時候,解玉砂會往兩側跑,並且在管壁和玉材孔壁直接形成大部份滑動做工,小部份捲動做工的現象。),滿布或者散布晶粒凸點,晶團凸脊與凹窪(解玉砂捲動做工)。

管鉆後的鉆孔凹壁上面的遺留痕跡

這是管鉆後的鉆孔凹壁上面的遺留痕跡。

那麽管鉆後遺留的鉆芯上面的凸弧面的顯微工藝痕跡呈現的是:玉芯凸弧面滿布或者散布類平行凹槽與條團凸脊(條團凸脊的意思是,它要比細條凸脊寬一些,又比晶團凸脊窄一些,好像一種不規則的寬面條狀的凸脊形態)

別忘記了,還有管鉆在工作停止處觀察(古代經常會有使用管鉆作為鐫刻紋飾,尤其是圓圈紋飾的工藝手法,那麽我們看圓圈紋飾的管鉆底部,或者在史前時期,尤其是使用管鉆進行對穿鉆孔的時候,經常會看到工作停止處遺留的痕跡)呈現的是:滿布或者散布晶粒凸點,晶團凸脊與凹窪,滿布或者散布類平行細凹槽與斷續細條凸脊,工作停止處的斷面一定是「U」字形的。

我們在管鉆的顯微工藝痕跡圖上面,尤其是放大到120倍的時候經常會看到細凹槽,同時還會看到一些晶團凸脊,有的晶團凸脊面積比較大,有的面積比較小,有的晶團凸脊相對高聳,有的落差又比較小。這是因為我們的管鉆是使用蘸水解玉砂間接對玉材進行做工的,也就是說,解玉砂的硬度,形狀,大小,會影響到細凹槽的寬窄,深淺,長短。並且也會影響到晶團凸脊的高低,大小。(這和中古到明清的時候各個時期砣痕的不同與解玉砂的硬度,大小,形狀,粗細有關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管鉆遺留下來的三類痕跡:孔道凹壁,玉芯凸壁,工作停止處 。那麽下面我們看看各個歷史時期的管鉆痕跡的變化

史前時期,我們會有很多的管鉆使用,包括一直到西周晚期之前,古人多使用的是竹管帶動蘸水解玉砂進行鉆孔。到了春秋早期之後逐漸的出現了金屬管帶動蘸水解玉砂進行鉆孔的工藝。

竹管的工作停止處痕跡如下圖:

銅管的工作停止處痕跡如下圖:

要熟記,用顯微鏡看下自己的對照是否是這樣的痕跡。

戰國中晚期出現了金屬管帶動蘸水解玉砂密集旋鉆,去料,掏膛等等工藝。這段話非常非常重要啊!!!,我們很多同學特別喜歡去購買淺浮雕或者高浮雕的玉劍鐩,還有浮雕的玉劍飾等等,你們要辨偽存真,裏面有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環節:這浮雕邊緣,比如螭龍和地子(玉表面)的接觸邊緣都會多多少少遺留一些管鉆的痕跡。如果完全沒有,就有很多問題了,值得非常大的懷疑。所以看浮雕的漢代玉器,一定要拼命去看浮雕和地子接觸的地方的管鉆痕跡,去找,如果怎麽都找不到,就要格外小心了。所有人 這句話是重中之重啊,你們不是想學辨偽存真嗎,這裏是關鍵,古人做浮雕去雕尤其是在兩漢期間大部份都是管鉆去掉。即使後面銼磨過,打平整,但也會遺留管鉆痕跡,而且是金屬管鉆的痕跡。我不是再這裏信口雌黃啊,無數的考古出土玉器的證據告訴我們這個事實。

這是一件漢代出土的浮雕螭龍玉劍鐩上面的顯微工藝痕跡。大家看到了很多遺留下來的,雖然玉工進行了打磨,但依然遺留下來的金屬管鉆痕跡,而且大小還不一。

不管是史前和高古在大量使用管鉆這一工藝手法,到了中古,明清也一樣在大量使用去料。

視訊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