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這十件極品文物的外觀,放到現在也符合我們的審美,太漂亮了

2024-08-07收藏

文物是古人遺留下來的物件和遺跡等,其中有很多器物銹跡斑斑,或者會有瑕疵,那是見證了歷史的痕跡。

還有一部份文物外表很是嶄新,或許是保存的較好,也或許是工藝的原由,讓它們看起來很新,並且樣式精美。

在以前科技並不發達的年代,沒有先進的工具,想要做出這些精美的器物,就需要耗費大把的時間和精力,並且要有足夠的耐心。

有人說古人的審美永不過時,就像有些器物在做工細致的情況下還保持著外觀的美感,而這種美感直到現在也被人認可著。

下面這十件文物,充分體現出古人的審美觀和工藝水平:

10:鑲玉花紅藍寶石雙珠紋金發簪

鑲玉花紅藍寶石雙珠紋金發簪

第一眼看到這件發簪的時候就被它的外觀吸引到了,顯現著優雅而高貴的氣息,真的很美。

這是一件明代的嵌玉花紅藍寶石雙珠紋金發簪,簪身嵌有玉石、紅藍寶石,花瓣生動鮮活,金子精工細琢,寶石晶瑩剔透,盡顯東方美學。

鑲玉花紅藍寶石雙珠紋金發簪

發簪頂端用壘絲工藝做出花托,上面疊放三層玉花片,花心處鑲嵌一顆紅寶石,寶石底托用黃金鏨刻出小花瓣以做裝飾。玉花下接壘絲蝴蝶形造型,中間鑲嵌一顆藍寶石,蝴蝶翅膀上端各有一只壘絲小圓球,隨行走可微微搖動,再下端連綴一朵圓形花飾,花心為紅寶石,花心周圍裝飾八片壘絲葉片。

鑲玉花紅藍寶石雙珠紋金發簪制作精美,體現了明代首飾的風格和特點,是中國古代首飾中的珍品之一。

9:清代白玉花式高足杯

清代白玉花式高足杯

這件清代白玉花式高足杯是遼寧省博物館的一件藏品,為痕都史坦玉器,也就是伊斯蘭玉器。這類玉器是清代皇家禦用的宮廷玉器,存世量極為稀少。

該高足杯由上小下大兩個截然不同的部份組成,上部為花口,口沿呈五瓣花形,腹部較瘦,下部為高足。杯身與高足之間由一個鏤空的如意形雲頭連線,杯身中部裝飾有凸起的弦紋。杯整體采用了白玉制作,質地細潤,拋光精美,是清代玉器中的精品之作。

它反映了清代玉器制作的高超水平胡獨特風格。

8:明 孝靖皇後十二龍九鳳冠

明 孝靖皇後十二龍九鳳冠

明孝靖皇後十二龍九鳳冠是中國目前僅存的四頂明代鳳冠之一,百余粒共嵌天然寶石,珍珠3500余顆,珠環翠繞,盡顯明代宮廷造作的頂級工藝。

它出土於1957年北京明定陵。這頂鳳冠高35.5厘米,徑20厘米,重2.95千克,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這頂鳳冠上飾有十二條金龍和九只金鳳,龍或昂首,或直立,姿態各異,下部則是呈飛翔姿態的翠鳳。整個冠上共鑲嵌寶石121塊,珍珠3588顆,采用了花絲、點翠、鑲嵌、穿系等工藝,造型莊重,制作精美。

明 孝靖皇後十二龍九鳳冠

鳳冠的主人孝靖皇後王氏,原是慈寧宮宮女,後因被萬歷皇帝臨幸生下皇長子朱常洛,被封為恭妃。其孫朱由校即位後,追封她為皇太後。

它不僅展示了明朝時期高超的工藝水平,也為研究中國古代宮廷服飾和禮儀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7:李蓮英的歐泊戒

李蓮英的歐泊戒

李蓮英是慈禧時期的太監,他擁有一枚歐泊鑲鉆戒指,這枚戒指出土於李蓮英的墓中,現存於首都博物館。

這枚戒指上鑲嵌的歐泊石比英國伊莉莎白女王王冠上戴的還要大,有專家曾為其估價,其價值約為1.2億美元左右。

在歐洲,歐泊石的意思是「集寶石之美於一身」,這種備受眾人追捧的美麗寶石在當時亦是女王們的專寵。正因如此,這枚戒指被獻給了慈禧,卻被李蓮英帶進了自己的墓中。

它展示了清朝時期珠寶制作的高超技藝和審美水平。

6: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蓋爐

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蓋爐

第一眼看到它的時候,粉嫩粉嫩的,還以為它是現代化工藝品,沒想到它竟是一件清乾隆時期的珍貴文物。

這件耳蓋爐以芙蓉石為原料,制作而成,其特點是通體粉紅色,布滿長短不一、大小相同的天然紋理,造型古拙敦厚,雕琢精細,現收藏於南京博物院。

在設計上,它的腹部雕飾對稱,裝飾有兩組蟠螭和鋪首銜環耳,而蓋頂則雕飾有四條小蟠螭,使整個蓋爐的造型在粉紅色的夢幻效果下,多了幾分大氣威嚴的莊重感,又不失龍騰虎躍的氣派與靈動。

芙蓉石蟠螭耳蓋爐高為17厘米,口徑為14.9厘米。

它展示了清朝時期玉器制作的高超技藝和審美水平,反映了當時皇室的奢華生活和文化品味。

5:越王勾踐劍

越王勾踐劍

它作為一件武器,細致的做工和獨一無二的造型惹人喜歡,給人一種極致的視覺享受。

這把劍出土時沒有生銹,劍刃鋒利無比,專家曾做實驗,將劍放在一沓厚紙上,劍刃劃破了足足23頁紙張,也被譽為「天下第一劍」。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是2013年頒布的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之一。

這把劍高 55.6 厘米,寬 4.6 厘米,柄長 8.4 厘米,重 875 克。劍身兩面有深色菱形暗紋,正面鑲藍色琉璃,背面鑲綠松石花紋。劍首為圓箍形,內有 11 道同心圓圈。劍身修長,有中脊,兩從刃鋒利,前鋒曲弧內凹。

越王勾踐劍

劍身采用了復合金屬工藝和硫化處理,使其具有較高的硬度和韌性。劍首的同心圓和劍身的菱形暗紋也顯示了當時高超的鑄造技術。

越王勾踐劍是中國古代青銅器中的珍品,它不僅是越王勾踐的象征,也是越國文化的重要代表。

4:萬歷皇帝玉碗

萬歷皇帝玉碗

這件玉碗出土於北京昌平區的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位皇帝神宗顯皇帝朱翊鈞(年號萬歷)的陵墓。

玉碗由白玉制成,細膩瑩潤,潔白無瑕,壁薄如紙,圓形,敞口,圈足,內外光素,造型與常碗相同。

碗蓋為金制,直口卷沿,與玉碗扣合無縫,蓋頂飾一盛開蓮花鈕,花芯鑲紅寶石,蓋身鏨刻三排蛟龍紋並鏤雕波濤紋及水草紋。

金托盤為金制,圓形,撇口,盤中央突起一圓形碗座,並飾以如意雲紋,盤底也鏨以龍紋,邊沿滿飾祥雲紋。

萬歷皇帝玉碗

玉碗材質名貴,造型別致,玉作工藝、金屬工藝均可稱巧奪天工。金蓋及托盤紋飾滿密,玉碗光素無紋,兩相配合,金白相間,虛實相生,相得益彰,宮廷氣息濃郁。

它的出土對於了解明代的歷史文化、藝術審美和工藝技術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3:鴛鴦蓮瓣紋金碗

鴛鴦蓮瓣紋金碗

鴛鴦蓮瓣紋金碗是唐代的一件金器,於1970年出土於陜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唐窖藏,現收藏於陜西歷史博物館,被譽為「大唐第一金碗」。

這件金碗共出土兩件,為純金質,兩只碗的大小、造型以及紋飾基本相同。

外壁碗腹上刻有上下兩層蓮花瓣紋飾,上一層每片蓮花瓣中分別以狐、兔、獐、鹿、如麗、鴛鴦等動物作為紋飾,周圍則以形態各異的花草為底。

鴛鴦蓮瓣紋金碗

下一層每片蓮花瓣中都刻有統一的忍冬紋,空白處裝飾著密密麻麻的魚子紋。

金碗在唐代金銀器中出土很少,多是皇帝所使用,有時在皇親貴戚舉行的一些重大活動中也有使用,一般用來作飲酒之器。

2: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青銅器,屬於禮器、祭祀用品。

四羊方尊造型高大精美,是中國青銅文明的代表性器物,被譽為「臻於極致的青銅典範」,位列十大傳世國寶之一。

1938 年出土於湖南寧鄉縣黃材鎮月山鋪轉耳侖的山腰上,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每邊邊長52.4厘米,器高58.3厘米,重量近34.5千克。

四羊方尊圖

方尊肩部四角各有一個卷角羊頭,「四羊方尊」由此得名。

肩上四條高浮雕龍互相盤纏,其雙角龍首探出器身。羊頭與羊頸外伸,羊身為方尊腹部,圈足上浮雕八只羊腿。

四羊方尊的材質中合金成分中錫、鉛含量較高,采用兩次分鑄技術,整體用塊範法澆築。

其出土後經過多次轉賣,後在戰亂中被炸成碎片,新中國成立後,才由文物專家將其修復。

2013年,四羊方尊被中國國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的文物名單。

1:遼代木雕水月觀音像

水月觀音像

此像高達兩米四一,菩薩鵝蛋型的臉龐,豐瘦得體,目光犀利,表情冷傲,坐姿閑適,神情自在。

這尊觀音像於20世紀30年代由中國古董商盧芹齋和美國人蘭登·華爾納發現於中國山西省,當時初步鑒定為遼代文物,其上彩繪則為明中期重新繪制。

遼代木雕水月觀音像是一尊中國古代木制彩繪觀音造像,現藏於美國堪薩斯城的納爾遜·艾金斯藝術博物館。

這尊遼代水月觀音坐像因其巨大的體量、優美的造型、孤傲的氣質,被業界稱贊為「現存的中國最壯觀的雕像」「宗教和美學的勝利」,其流失海外的原因是在1934年被古董商盧芹齋出售於美國。

其實在中國來說,上面這幾件文物只是冰山一角,還有很多很多外觀精美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