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澤州呂硯:千年文化的瑰寶

2024-03-01收藏

硯台,作為中華文房四寶中的一員,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漫長歲月中,澤州呂硯以其獨特的魅力,成為了硯文化中的璀璨明珠。

澤州呂硯以澄泥為原料,經過精心制作,展現出別樣的藝術風采。澄泥硯與端硯、歙硯、洮河硯被譽為中國四大名硯,而澤州呂硯則是其中的佼佼者。唐宋時期,澄泥硯備受文人墨客的喜愛,特別是唐代,澄泥硯更是被譽為「硯中之王」

澤州呂硯的美名最早可見於宋代米芾的【硯史】。米芾不僅是一位傑出的書畫家,還是一位硯台鑒賞家。他對硯台的品質有著獨到的見解,對澤州呂硯更是贊不絕口。

在【硯史】中,米芾對呂硯的特點進行了描述:「呂硯,澤州呂道人陶制。采用特殊泥料,硯首刻有‘呂’字,內外通透。其質地堅硬,與普通硯石無異。經過瀝青火油的處理,堅硬而響亮,可滲入三分許。磨墨效果極佳,與方城石硯不相上下。」這段描述不僅展現了澤州呂硯的獨特制作工藝,還凸顯了其堅硬、透亮的品質。

除了【硯史】,宋代另一部著名的硯書【硯箋】也對澤州呂硯進行了詳細記載。享有盛譽的硯台鑒賞家高似孫在【硯箋】中詳細描述了呂硯的特征,並對其贊不絕口。這些贊譽使得澤州呂硯的美名遠揚,成為了文人墨客爭相追捧的珍品。

古代文人對於呂道人制硯的技藝有著諸多記載,其中以宋人何薳的【春渚紀聞】中「呂老煆硯」最為詳盡。據記載,高平呂老原本以制墨為生,但技藝並無太大起色,於是轉而學習燒金之術。他在常山偶遇異人,得傳「燒金訣」,然而回家一試,卻燒出了瓦礫般的東西。正在困惑之際,有人指點他何不嘗試用此法制硯。呂老如夢初醒,一試之下,竟燒成了質地堅潤、光澤如漆的澄泥硯

蘇東坡,生於景祐四年(1037年),比何薳年長整整四十歲。在他的【東坡文集·題跋】中,有一篇名為【書呂道人硯】的文章,描述了澤州呂道人的沈泥硯。他提到這種硯多作投壺樣式,硯首有呂字,並非刻畫而成,而是堅致如金。蘇東坡對呂硯贊不絕口,他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得到了一枚呂硯,興奮之情溢於言表,甚至在歸途中遇到大雨也渾然不覺。這次的經歷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北宋著名的書法家米芾,生於宋仁宗皇祐三年(1051年),比蘇東坡小了十四歲。在他的著作【硯史】中,也有對呂道人硯的記載。他提到澤州呂道人制作的陶硯,以別色泥於硯首,純作呂字,內外通透。後人雖然效仿,但制作出的硯台卻是有縫不透。

黃庭堅,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生於1045年,對呂硯也情有獨鐘。他在【奉和公擇舅氏送呂道人研長韻】一詩中,對呂硯贊不絕口,將其比作玉壺冰和朱絲弦,贊其質地優良,妙質寄於匠心,素心源於林泉。他還提到自己得到舅舅李公擇饋贈的一方呂硯後,心情激動,賦詩以表謝意。

北宋詩人陳與義也有硯緣,他的詩【錢東之教授惠澤州呂道人硯為賦長句】中提到自己得到一枚呂道人硯,將其與銅雀瓦硯、弘農陶泓、石虛中相提並論,對呂硯的喜愛之情溢於言表。

此外,北宋的許景衡也在【張仲共許惠呂研因成長句】一詩中贊美了呂硯的質地堅硬、皮膚細膩、澄泓如秋水等特點。他認為呂硯是神工之作,人間難得。

宋代詞人葛勝仲也在【次韻去非謝前教授餉澤州瓦硯】一詩中提到了呂硯的制作工藝和獨特魅力。他認為呂硯的質地堅硬如石,與龍尾硯相得益彰。

這些文人雅士們對澤州呂硯的贊美和推崇,不僅體現了他們對硯台的熱愛和鑒賞力,也展示了呂硯在歷史上的獨特地位和影響力。

呂硯,質地優良,細膩光滑,展現出鐵銹紅紫色的獨特魅力。其形狀前窄後寬,前低後高,四邊收斂,底部抄手,呈現出典型的宋代風格。硯首雕刻著「呂」字,內外通透,白色泥填充,成為呂硯特有的防偽標誌

呂道人的硯台不僅質地優良,而且形態多樣,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他的硯台多以投壺樣為主,硯首上刻有「呂」字標記,非刻非畫,堅致可以試金,劃之無痕。這種獨特的技藝使得呂道人的硯台在當時就備受追捧,甚至有人願意出高價購買。

呂道人五代時期出生在山西高平(今山西晉城市高平市)。遺憾的是,呂道人並沒有將他的制作技藝傳承傳給他的兒子,也沒有傳給別人,導致他的硯台傳世稀少,價格昂貴。這也使得呂道人的硯台更加珍貴和具有收藏價值。

澤州硯不僅是一件實用的文房用品,更是一件承載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藝術品。在中國古代,硯台不僅是書寫工具,更是文人墨客寄托情感、抒發胸臆的載體。許多文人墨客都將硯台視為珍寶,甚至將其作為傳家之寶。

澤州硯在歷史長河中,不僅見證了無數文人墨客的才情與風采,更成為了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許多歷史名人都曾使用過澤州硯,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文和佳話。這些詩文和佳話不僅豐富了澤州硯的文化內涵,也為其贏得了「硯中之王」的美譽。

然而,在現代社會的快速開發中,傳統手工藝面臨著諸多挑戰。澤州硯的制作技藝雖然得到了國家和社會的重視與保護,但仍然面臨著傳承乏人、市場需求萎縮等問題。為了讓這一傳統工藝得以延續和發展,我們需要采取更多有效的措施。

一方面,政府和社會各界應該加大對澤州硯制作技藝的宣傳和推廣力度,提高公眾對傳統手工藝的認知和興趣。同時,還可以透過設立專項基金、舉辦培訓班等方式,為澤州硯的傳承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

另一方面,澤州硯的制作者和從業者也應該積極創新,將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相結合,推出更多符合現代審美和實用需求的硯台產品。同時,還可以透過開展文化交流活動、參加藝術品展覽等方式,拓寬澤州硯的市場渠道和影響力。

澤州硯作為中國傳統手工藝的代表之一,不僅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匠心獨運的制作技藝,更以其卓越的實用效能和鑒賞價值成為了文房四寶中的瑰寶。在未來的開發中,我們需要共同努力,讓這一傳統工藝得以延續和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