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臨展|終於知道戰國鏡中的龍長什麽樣了!這也太好看了吧

2024-02-29收藏

關於龍

龍,一種神秘威嚴的生物,在中國已有數千年歷史。在漫長的時間裏,龍的形象不斷變化發展,大體經歷了四個時期,即「原龍期」「夔龍期」「應龍期」和「黃龍期」。

夏商周時期為「夔龍期」,之所以稱夔龍期是因為這個時期的青銅器上多出現夔龍紋圖樣形式。此時的龍以鱷、蛇為原型,稍加變異,與玄鳥復合演化為夔龍夔螭,且在龍頭龍尾脊棘上曲盡變化,以求破格,而得生氣,並於主龍影像下襯以雲雷紋,層次豐富,主體突出,幾何化、裝飾化設計,充滿神奇迷離的氣氛。

「鄉寧父丁」銘方鼎 商代 高200公釐 寬129公釐 耳距157公釐 廣東大觀博物館藏

春秋戰國時期,龍紋在銅鏡中開始出現並流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當時有蟠龍紋鏡、變形龍紋鏡等。多表現為三或四條或獨立或相連的龍紋組合,單體龍紋為線條式淺浮雕,身軀蟠繞,勾連交錯,或糾結成菱形,或異化為蔓枝狀。整體紋飾配以羽狀紋、雲雷紋等地紋的映襯,顯得繁富瑰麗又神秘詭幻,畫面完美而和諧。

刻花鼻鈕三蟠龍紋鏡 戰國 直徑192公釐 厚6公釐 重425克 廣東大觀博物館藏

01

蟠龍紋鏡

屬蟠螭紋鏡中的一部份,所謂蟠就是纏繞疊壓、勾連交錯的意思。此類鏡中,龍紋以線條狀形式勾勒,且相互纏繞疊壓、勾連交錯,身、翼呈弧形蔓枝狀。通常為三個或四個單體龍紋相互勾連,作為主紋繞鏡一周,並以羽狀紋、雲雷紋等為地。

蟠龍紋鏡 戰國 直徑145公釐 厚6公釐 重221克 廣東大觀博物館藏

圓形,雙弦鈕,圓鈕座。寬卷緣。座外飾一周凹面寬頻和一周凸弦紋。雲雷紋地,主題紋飾為四個相互勾連的單體龍紋組合,龍身修長飄逸,蜿蜒纏繞若枝蔓狀,形成繁密富麗的環狀紋飾。

====================================================================

伏獸鈕四蟠龍紋鏡 戰國 直徑163公釐 厚5公釐 重307克 廣東大觀博物館藏

圓形,伏獸鈕,圓鈕座。寬卷緣。座外飾一周凹面寬頻。雲雷紋地,主紋為四組蟠龍,龍身較纖細,飾有渦狀粟粒紋,關節處綴飾祥雲,盤繞作藤蔓狀,構圖相對疏朗。

================================================================

分區式鳳鳥蟠龍紋鏡 戰國 直徑232公釐 厚7公釐 重428克 廣東大觀博物館藏

圓形,雙弦鈕,圓鈕座。寬卷緣。座外飾三只回首狀鳳鳥,外飾一周凹面寬頻。雲雷紋地,主紋為四組蟠龍,龍口大張,龍身較纖細,關節處綴飾桃心葉與祥雲,盤繞作藤蔓狀,纏繞處呈菱紋狀,構圖相對疏朗。

02

變形龍紋鏡

屬於藝術化變形的龍紋鏡,既繼承了戰國以來龍紋鏡的傳統風格,又在紋飾內容及布局方式方面有所創新,其中新紋飾的運用,如柿蒂紋、重疊花葉紋、連弧紋鏡緣等;內外分區式的紋飾布局方式;主題紋飾四分法的紋飾配置等均開啟了令人耳目一新的銅鏡紋飾題材及布局設計的先河。

三龍紋鏡 戰國 直徑135公釐 厚3公釐 重156克 廣東大觀博物館藏

圓形,三弦鈕,窄素緣。鈕外八連弧紋環繞一周。雙線勾連雷紋為地紋,雙線內外均填以密集的粟粒紋。在地紋之上三龍繞鈕分離配列,龍頭較小,長唇外卷,頭上有耳,長頸,身軀扭曲糾結成菱形,尾部作花葉蔓枝狀。三龍的足部彎曲,佇立於鏡緣內側。此類鏡的龍紋在結構上為追逐式,線條流暢活潑,富有動感。

=================================================================

分區式瑞獸花葉四龍紋鏡 戰國至西漢 直徑235公釐 厚5公釐 重905克 廣東大觀博物館藏

圓形,三弦鈕,圓鈕座。渦雲紋地紋。座外繞鈕飾兩只盤繞的瑞獸,外飾凹面寬頻一周。四方的重疊二花葉紋將主紋區分為四區,葉中填以陰線葉脈紋。主紋為四只祥龍,龍紋作了藝術化處理,呈淺浮雕,龍頭居中作回顧式張吻露齒,體軀及爪向兩側展開,尾細短而前卷,兩側的環形線條代表龍翼,象征飛龍。

==================================================================

柿蒂紋龍鳳紋鏡 戰國至西漢 直徑185公釐 厚3公釐 重376克 廣東大觀博物館藏

圓形,三弦鈕,圓鈕座。渦雲紋地紋。座外飾柿蒂紋,將主紋區分成四份,主紋為雙龍雙鳳,龍的身軀作S形卷曲,飄逸修長,長尾與從腹部伸出的一條「C」形線條左右對稱排列,線條粗壯;鳳紋尾羽與一羽翼左右對稱排列,極具藝術效果。外緣作十二連弧設計。此種四分法的布局方式在漢代銅鏡紋飾布局中被廣泛套用。

參考文獻

[1] 汪田明.中國龍的影像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

[2] 丁方忠,史晚晴.廣東大觀博物館藏春秋戰國銅鏡[M].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2:164-236.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