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龍年說龍之西周綠松石龍紋玦

2024-02-26收藏

西周綠松石龍紋玦

綠松石(Turquoise)因「形似松球,色近松綠」而得名,是中國傳統的玉石,現普遍作為12月的生辰石,象征成功和勝利。

【眾覺自在-專藏】

綠松石在新石器時代就已被廣泛套用為玉飾品。綠松石制品就時間而言,自新石器時代存在至今,時代久遠;就地區而言,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均有發現,分布廣泛:在商周時期的殷墟婦女墓隨葬品中就可見鑲嵌有綠松石的器物,漢唐時期廣州南越王墓中發現有綠松石的印章,雲南古滇國的隨葬品中也曾發現大量的綠松石制品;就數量而言,存量可觀:僅賈湖遺址就發掘出土了54件之多,在二裏頭遺址宮殿區內還發現了專門制造綠松石的作坊遺址……這些情況都充分說明了綠松石及其制造業在古時政治生活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它是權力、財富、地位的象征。中國傳統名玉此言不虛。

綠松石一詞始見於清代,記載於【大清五朝會典】中,如【康熙會典】卷四八記載,「郡王冠服:崇德元年(1636)定冠項三層,上銜紅寶石,……,嵌綠松石四顆。」清朝將綠松石列入制定王公冠服的規則中,表明了作為皇權象征的綠松石在當時的重要地位。

其實,滿族對綠松石的崇尚由來已久。清王朝滿族和綠松石的淵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東漢、兩晉、北燕、唐、遼、元、明等各個時期也都有綠松石文物在東北出土。由於早期先民多從事農業、兼顧捕魚與放牧生產的遊牧生活,故出土的早期綠松石可見魚耳飾和鸮形飾。

【眾覺自在-專藏】

古代綠松石制品按其功能的不同大致可分為鑲嵌類和非鑲嵌類兩種:鑲嵌類即指以片狀物為基礎組合粘嵌,裝飾於漆木器、玉器、青銅器等,或組成神化了的動物紋樣,具有強烈的宗教色彩;非鑲嵌類即以穿墜的形式,作為服飾之用,如耳飾、項飾、腕飾及其他佩飾,有鉆孔,以珠、管為主,也有少量墜飾。

玉有缺則為玦,玦是中國最古老的裝飾品之一,集實用性、觀賞性於一體,貫穿於中華民族各個歷史時期,在古代主要是被用作耳飾和佩飾,類似今日之耳環,較大體積的塊則是佩戴的裝飾品和符節器。

【圖片來源於網路】

玉玦在形制上是單一的,就是環狀的並且有缺口的造型。但是,在紅山文化時期,為了完善宗教的內容,在形制上又衍生出了很多的型別。隨著生產力及其審美觀念和宗教思想的不斷發展和提升,紅山文化早期出現了璧形的、扁體的、柱體的、珠形的、環形的,可見,玉玦在當時祭祀活動中所占的重要位置和使用的廣泛性。

【眾覺自在-專藏】

此品,呈環形狀,環體一側有缺口,缺口可見明顯的切割痕跡,中部鉆以大圓孔,局部帶有土壤環境造成的深褐色土沁,蘊涵著千年的歷史,器形制規整,環狀兩側利用減地與浮雕技法滿飾排列有序的螭龍紋飾,線條簡潔,抽象流暢,兩面紋飾相同,充滿秩序的律動感讓人身心愉悅,是西漢玉器最引人矚目的美學,整組器形規整,刀工樸拙有力,沁色自然。

早期玉玦一般無紋飾,形體較小。古代佩玦含義豐富,如表示有能力決斷事情、表示決心等。玉玦不僅有裝飾作用,而且具有強大的禮儀功能,古人認為可以透過玦來聽從上天或神的指示。本品雕琢簡潔,大小適中,讓人無可挑剔,綠松石天然色澤與自然的土沁色澤更是增添了一份獨有的韻味!造型古樸典雅,每一次虔心觀賞都會讓人心生寧靜與祥和,這是隨身項飾領域實為可遇不可求之寶物。

參考文獻

[1]郝用威.綠松石謂的由來[A].中國地質學會地質學史專業委員會、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質學史研究所.中國地質學會地質學史專業委員會第24屆學術年會論文組譯[C].中國地質學會地質學史專業委員會、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質學史研究所:中國地質學會地質學史研究會,2012:5.

[2]辛愛罡.二裏頭文化非鑲嵌類綠松石制品的功能分析[J].中原文物,2015,No.186(06):46-51.

[3]胡鳳英.綠松石飾件賞析[J].收藏界,2010(09):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