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雅昌專欄 | 季濤:藏家忍痛割了愛,拍場接盤正當時

2023-12-05收藏

撰文|季濤 編輯|孟語

圖文未經授權不得擅用


進入2023年以來,由於國內經濟發展態勢的低迷,未來走勢的不確定,企業和市場上均遇到了資金流動性不足。這也自然會影響到收藏者和企業界人士對藝術品購藏的信心。 從內地春季拍賣場上買家出價較為謹慎,高價位拍品競價乏力、買氣「恐高」中可見一斑。

雖然買氣有些不足,但市場上似乎並不缺少藝術精品大貨,也不缺少觀展、參拍的人氣。 從春拍到秋拍,各家知名拍行的圖錄裏,無論是古代書畫、近現代書畫,還是現當代藝術板塊,都出現了不少難得一見的藝術「生貨」和精品大作。像中國嘉德的春拍征集到了包括董其昌、王時敏、王鑒等人作品在內的【畫中九友集冊】,南宋張即之的【楷書卷】,傅抱石的【雲台山記圖卷】和吳冠中的【豐收】;北京保利有元代趙孟頫的小楷【臨黃庭經】和乾隆題贊,金廷標所繪的【平定西域五十功臣像贊】等等。近期正開張的秋拍較之春拍出現的精品更多。既然市場上買氣不足怎麽還會有大量難得一見的俏貨放出來呢?

這裏就要提到 拍賣「一手托兩家」的委托代理機制的優勢。 根據中國【拍賣法】的規定,拍賣行只能拍賣賣家委托送拍的物品,即代理賣家進行銷售;同時,拍賣行不能自己買自己代理的東西,只能邀請別人來看展和參與競買,拍賣行又要去服務買家。賣家希望自己送拍的東西賣得越貴越好,買家則想用盡量低的價錢買到自己鐘意的藏品。兩邊的想法完全相反,拍賣行居中依法采用公開、公平、公正的方式,協助找到其間的平衡。所以,拍賣就是一個市場調節器。

藝術品拍賣市場的發展歷史表明,每當經濟低迷時,往往是市場上精品頻出,繁花似錦的時刻。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起了國際金融風暴,而當時卻有大量的藝術品釋放到拍賣場上。那一年美國雷曼兄弟公司宣布了破產,不久,雷曼公司CEO理查德斯和太太不得不出售他們收藏的藝術品,16件戰後和當代藝術藏品得以亮相紐約佳士得拍賣場。這種精品的釋出一直延續到隨後一兩年。2009年,由於海外經濟不佳帶來的文物回流,國內拍場首次出現過億元成交的拍品,全年共達4件之多,都屬於古代書畫的板塊。其中就有北宋曾鞏唯一的傳世書法作品【局事帖】、【朱熹、張景修等宋元名賢題徐常侍的書法】和明代吳彬的繪畫【十八應真圖卷】等。

2010年的藝術市場更是出現了11件過億拍品。而且從古代書畫擴充套件到了近現代書畫板塊,11件中有3件為近現代書畫名家精品:張大千的巨幅潑墨潑彩山水畫【愛痕湖】,徐悲鴻的代表作品【巴人汲水圖】和李可染的作品【長征】。

北京保利2023秋拍拍品 朱敦儒 【與益謙郎中劄】

藝術品拍賣市場上精品大貨的釋出常遵循一個「3D」定律,即當收藏家面臨「 D EATH(死亡)」、「 D IVORCE(離婚)」和「 D EBT(債務)」時,往往是他們賣出珍貴藏品的時候。 為了解決「3D」帶來的現金流缺乏,藏家們願意平價甚至虧本賣出一些藏品。所以,不要以為經濟形勢不佳,市場買氣不足,拍賣行就難以經營。實際上正相反,由於「3D」中的第三項「債務」的原因,藏家反而會將許多最好賣的藝術品,以最容易出手的價格送到了拍賣行。顯而易見, 經濟好時,拍賣行「吃定買家」,買家們「高舉高打」般的進貨;經濟不好時,拍賣行又會去「吃定賣家」,賣家們難舍難分的割愛出貨。 兩頭獲益,拍賣行左右逢源。

中國嘉德2023秋拍拍品 張大千 【紅拂女】

近些年來,拍賣行一直面臨著「征集難」的困難,難以征到藝術精品。原因在於收藏家們正處於建立收藏體系的時候,藏多而賣少。 內地市場已經初現海外市場的老問題:只有到收藏家們「3D」的機會才可能見到好貨。而內地藝術市場興起僅有30年,收藏家們是伴隨經濟快速崛起的一代人,年齡大致在50-70歲之間。因而市場指望馬上遇到「DEATH」來釋放出精品大貨並不現實,也許還要等上至少一、二十年。幾年前,我曾在雅昌專欄發表過一篇文章【收藏家為什麽很少有離婚的?】,文中多方分析了收藏家離婚率較低的原因。看起來,指望「DIVORCE」釋出藏品也不容易。最後只有收藏家缺錢時釋出藏品這一條路可走。事實也正如此, 2023年經濟的萎靡迫使一些藏家出大貨了。

北京永樂2023秋拍拍品 王時敏【春日山水】

拍場上初現這麽多平日裏難以遇見的藝術精品,估價還不高,正是新晉藏家為建立自己的收藏體系而大顯身手的時候。 錯過了這個「村」,不知何時還能再等到下一個「店」?!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