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從名醫介紹「入坑」到鋼琴上也滿是瓷器 | 區百齡鮮為人知的事情

2024-08-14收藏

撰文:趙誌瀚 Ryan Chiu

佳士得上月宣布,將於9月26號舉辦「區百齡珍藏:首拍」,呈獻19件橫跨宋、元、明、清的珍貴瓷器,成為這間龍頭拍行全新亞太區總部的首場開幕拍賣。

如此訊息震撼了整個古董收藏界,然而後續相關報道並不算多。其中主因,是區百齡盡管為香港一代商賈,兼世界頂尖的收藏大家,惟行事作風甚為低調,且珍藏極少展示人前,故一直蒙著厚厚的神秘面紗。

從名醫老友介紹「入坑」的收藏機緣,到鋼琴上也放滿瓷器的寓所;從兩度計劃出版圖錄未有成事,到最少HK$13億估值的珍藏 - 本文將講述七件區勛爵鮮為人知的情事。

區百齡乃是古董瓷器的收藏大家

明永樂 青花四季花卉紋玉壺春瓶︱佳士得「區百齡珍藏:首拍」專場,估價HK$1,800萬 - 2,500萬︱1998年「區百齡珍藏100件官窯瓷器」展品

1、最初收藏的其實是中國書畫

區百齡以瓷器稱霸古玩圈,惟其實最早收藏的卻是書畫。

1998年,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策辦「區百齡珍藏100件官窯瓷器」展覽,乃其自1768年成立以來,首次舉行的單一中國瓷器私人珍藏展覽。當時,區百齡的好友兼顧問、蘇富比傳奇人物朱湯生(Julian Thompson)撰文,介紹展覽的焦點瓷器。

這位官窯權威表示,區百齡很早就喜歡藝術,年少時就有繪畫的習慣,特別愛畫老虎。後來,他進而收藏嶺南畫派的作品,尤其垂青高奇峰的手筆。

高奇峰與兄長高劍父、陳樹人並稱「二高一陳」和「嶺南三傑」,乃清末民初的革命人仕。三人俱為辛亥革命的重要人物,而革命精神也延伸到藝術領域,以「折衷中外,融匯古今」的宗旨創辦嶺南畫派。

高奇峰專長動物花果,得寫生法,型態神情畢現。筆墨點染,背景渲襯,皆有著落。他天賦畫才,雖一生短促,惟幸畫藝透過眾弟子承傳而得以發揚,其中以趙少昂為首的門人「天風七子」最為人熟悉。

2、 與名醫老友逛拍賣而「入坑」瓷器收藏

朱湯生的文章指出,區百齡是於1974年秋季正式踏上瓷器收藏之路。當時,他和一位於東華三院認識的朋友,一起逛香港蘇富比拍賣,燃起了對古董瓷器的興趣。然而,文章沒有說明這位好友是誰。

直到早前,在「區百齡珍藏 - 首拍」的預展上,安蓓蕾(Pola Antebi,佳士得,中國瓷器及藝術品部國際總監)告訴筆者,這位讓區百齡「入坑」的老友,是胡世昌醫生。

胡世昌乃香港第一代兒科聖手,在醫學界備受尊崇。與此同時,他也是聞名中外的漆器收藏家,堂號曰「抱一齋」。雖然胡醫生與區百齡只相差四歲,大家又一樣熱愛藝術,但所謂「同枱食飯,各自修行」,區勛爵愛上的卻是瓷器。

據朱湯生憶述,區百齡當時雖然是首次參與競投,但就一舉買下了最少14件瓷器。有趣的是,區百齡本人曾經承認,其中兩件他開初並不是特別喜歡,原本並沒打算出手。

安蓓蕾也向筆者表示,她和區百齡認識了二十多載,非常佩服這位白手興家的一代商賈、自學成才的大收藏家。她相當懷念和區氏一起鑒賞古玩的時光,也為佳士得取得他的藏珍委托而倍感榮幸。

朱湯生的文章當年於藝術雜誌【Orientations】刊登,封面為區百齡收藏的成化青花蓮池紋罐

高奇峰【巫峽飛雪】︱香港藝術館收藏(非區百齡藏品)

安蓓蕾對佳士得取得區百齡珍藏委托而倍感榮幸

3、鋼琴上也放滿瓷器的「瓷聖」寓所

想知道大收藏家的逸事,自然得向名古董商打聽。

香港「永寶齋」創辦人翟健民,曾經到訪區百齡位於半山馬己仙峽道的寓所。他憶述當時情況:「我那時到區百齡家中作客,門開啟一看,不得了,滿屋都是瓷器,不單是房間或展櫃,就連走廊兩旁也擺滿了,就留下窄窄的通道,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

他的子女還有一部三角琴。那時候琴蓋是關起來的,上面同樣放滿了古玩,也不知道平日要怎樣開啟。與其說是寓所,我覺得更像是一所博物館。

一個人愛瓷器愛到這個地步,愛到生活上每時每刻都要與瓷器一起,區百齡真的可以稱得上是『瓷聖』。」

4、截至1998年,藝術藏珍估值最少HK$13億

上文提到,倫敦皇家藝術學院於1998年策辦「區百齡珍藏100件官窯瓷器」大展。當時,策展人、著名學者康蕊君(Regina Krahl)接受傳媒采訪,被問及區百齡的古董收藏究竟價值有多高,她如此回答:

「這些藏品的價值相當驚人。如果要估算總數,我們談的將會是很多個『零』- 差不多接近£1億吧(當時折合約HK$13億)。」

康蕊君又透露,區百齡最初並不是很願意讓收藏公開展覽,後來幾經遊說後才首肯。即便如此,當專家處理和鑒賞展品時,區百齡也堅持要在現場監督,可見他如何珍視藏品。

翟健民形容區百齡堪稱「瓷聖」

成化鬥彩花鳥紋高足杯︱將於9月22至25號在佳士得的「區氏珍藏特展」亮相︱1998年「區百齡珍藏100件官窯瓷器」展品

佳士得「區百齡珍藏:首拍」專場將於9月舉槌

5、兩度計劃出版收藏圖錄,惟終未成事

區百齡收藏一直蒙上神秘面紗,其中一個原因是未有出版圖錄。然而,他其實曾經有此打算。

古董圈第一次收到訊息,得知區勛爵要推出收藏圖錄時,反應自然是「shut up and take my money」,立即課金預訂。然而,大家不久後就收到退回來的訂金,出版計劃取消了。

出版收藏圖錄絕非一件簡單的事情,尤其是像區百齡這樣位於世界頂尖級數的人物,故眾人盡管有感失望,但也沒有放在心上。

後來,區百齡再計劃出版收藏圖錄,金額每套是五位數港幣。大家熱情不減,仍然是立刻落訂,皆因如此份量的圖錄,一方面非常值得珍藏,另一方面也是學習鑒賞的教科書了。

豈料這一次計劃,最後也是無疾而終。區百齡藏品的全貌,如今相信要待逐步釋出市場後,方能一步一步揭曉。

6、目睹西裝男撿垃圾食,決意慈善送米

2008年金融海嘯,香港掀起裁員及減薪潮。當時,區百齡在電視節目中,看到一名西裝男子在街頭垃圾桶找食物吃。這一幕令他十分震驚,憶起了自己於二戰時食不果腹的日子。

香港淪陷的三年零八個月,是這個城市最為黑暗的歲月。在日軍占領下,無數港人餓死,甚至出現人食人的慘況。區百齡出身貧苦,當時尚未成年便創辦「齡記」,靠賣二手鋼筆支撐全家生計,讓家人得以免於餓死。

如是者,區百齡在2009年創辦「區百齡慈善基金會」,並與香港青年協會共同建立了「送米助人計劃」。時至今日,基金會已經送出超過320萬公斤白米,幫助6萬多個貧困家庭渡過難關。

捱餓的日子,令區百齡在慈善上尤其關註糧食問題。或許也是這個原因,基金會曾特別贊助大學的農業科研計劃。順帶一提,是次佳士得專拍的部份收益,亦會撥捐予基金會,福澤後世。

區百齡慈善基金會贊助的送米計劃,至今已幫助超過6萬家庭渡過難關

區百齡在加拿大發起興建的「區家鎮」

7、加拿大興建「區家鎮」

戰後,齡記成功打破香港教科書被英國壟斷的局面,成為出版界先驅。接下來,集團業務逐步擴充套件至制造、酒店服務、地產投資、土地開發,在世界各地坐擁數十家公司。

翻查資料,區百齡的商業王國,最遲於1990年便進軍加拿大。不久後,他在當地興建了一個新城鎮,取名「區家鎮」(Auguston)。

區家鎮位於西岸卑詩省,距離溫哥華約1小時車程,周圍是樹林綠地等大自然風光,頗為予人自成一國之感。現時,區家鎮的四至五房寓所(約2,000至3,000平方呎)售價介乎CA$110萬 - 130萬,七房寓所(約7,300平方呎)則大概為CA$240萬(RMB 1,25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