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馬上就要到了,想跟大家聊聊股民房奴這件事。
股民和房奴,某種意義上代表著人民幣最大的兩個蓄水池:股市和樓市。
經濟學書上寫著一句話:股市是樓市的晴雨表。
但這話,顯然我們的開發商是不承認的,他們一致認為:樓市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行業,才是真正的晴雨表。
蘇軾寫過這麽一句詩:春江水暖鴨先知。
到底誰才能真正反映經濟情況,我想,那應該就是股民和房奴了。
最近看到一個段子,題名叫【金融圈的三年】
風投:22年投消費,23年投芯片,24年投潛力
創業者:22年找A輪,23年找B輪,24年找天台;
分析師:22年看宏觀,23年看板塊,24年看大門;
開發商:22年跑政府,23年跑銀行,24年跑路;
高凈值客戶:22年選理財,23年選私募,24年選維權;
股民:22年上新倉,23年上杠桿,24年上征信。
一看這個段子,雖然好笑,但都是現實的寫照,真是又好笑又好哭。
堂主總覺得這個段子差點意思,差什麽呢?買房人啊。
保持樓上的隊形,應該是這樣的:
買房人:22年保房價,23年保交樓,24年保工作。
先來聊聊股民。
回看A股市場,多年來有一個特點:牛短熊長。
看到網叔點財統計,歷史上,牛市平均持續時間是34.8個月,熊市為52.5個月。
這樣算的話,熊市比牛市要多了1.5年。
尤其是進入2000年後,有37個月是牛市,平均持續時間為18.5個月。
而熊市則有173個月,平均持續時間是57.7個月,
一對比、熊市持續時間是牛市的三倍,咱就是說,這要怎麽搞啊?
那麽、要怎麽去理解A股的牛短熊長?
有很多角度可以說,今天單說一個:從機制角度去看的話,A股是利於企業融資、但不利於投資者報酬的。
之前給大家分享過一本書,就是參與中國股市從零到一親歷者、闞治東寫的自傳【榮辱二十年:我的股市人生】。
我們股市市場創立的時候,主要目的就是給國企融資的。
後來這個設定改變了,到現在已經形成了市場多元化的融資擔當。
會抓重點的,就看到了關鍵詞:融資擔當。
三聯報道過這樣一組數據:我們的融資渠道裏,銀行渠道是一支獨大。
以銀行貸款為主的間接融資占比高達70%,這和已開發國家剛好相反,已開發國家的融資主要靠股權和債券等直接融資,占比大概70%。
這樣的話、就會導致只有國企、大企業能拿到大部份的融資,剩下的就只能想其他辦法了。
所以我們就能知道為什麽那麽多企業爭著上市了,因為上市就能融到錢了。
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這三年的時間,不管是融資規模、還是IPO數量,我們都是超過美國,排在全球第一。
可以說,我們又一次遙遙領先。
當然了,領先中不包括一點:市值。
數據顯示,2023年A股總市值約87萬億元
但是美國6家科技公司蘋果、微軟、谷歌、亞馬遜、輝達、臉書和特斯拉,在2023年加起來超過12416億美元,折算人民幣超過84萬億元了。
再說得直白點,就是大多數只是為了融資,接著就是各種減持套現。
融資端有浙江國祥借殼、二次上市,減持端有夫妻離婚、技術性減持等各種花式動作。
把上面資訊梳理一下,就能知道,在這樣的機制下,散戶要想賺錢,無疑是火中取栗。
可以說到最後,最傷的,還是股民。
當然了,你也可以稱之為韭菜,比如堂主我。
如果格局高一點的話,就不是這樣說了,而是:股民就是做貢獻的!
這不是我說的,這是專家說的。
再來聊聊買房人。
過去買房的,都遵循一個規則:買到就是賺到、買得巧不如買得早。
但是,現在不一樣,在形勢面前,不買就是賺了。
各種數據都表明,正在跌跌不休。
在土地市場一側:2023年,全國300城住宅用地成交面積同比均下降超20%
在市場供求一側:2023年,重點100城新建商品住宅銷售面積同比下降約6%。
在開發投資一側:2023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10913億元,比上年下降9.6%
在二手房市場,百城二手住宅價格累計下跌3.53%,跌幅較2022年擴大了2.76個百分點,房價走勢持續低迷。
但是在萬綠叢中,還是有兩點紅的。
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覺得2023年新房的價格,是漲了還是跌了?
答案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在新建住宅一側,百城新建住宅價格累計上漲0.27%。
不是說樓市低迷,房子賣不出去嗎?咋還能出現上漲?
中指研究也說得很簡單又直白:受政策管控!
註意,這裏說的是新房子,而不是二手房。
實際上,在新房市場,因外力因素房價總體是沒怎麽下跌的,這也為進一步下探提供了可能。
第二點紅,就是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月均成交6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約4%。
同樣的數據,二線城市月均成交4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7%。
三線城市下滑更厲害,月均成交1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1.4%。
果然,城市分化愈發明顯,澇的澇死,旱的旱死。
那麽,現在買房人的意願是怎麽樣的呢?
中指研究院於1月份、在30個省約267個城市做了抽樣調查,調查物件包含了從70後到00後
結果顯示:想要買房的主力軍集中在85後到95後這個區間,對應年齡就是26歲到40歲。
同時,半年內有購房計劃的占比、下降到19.9%。
也就是說,還是有5個人有買房計劃的。
那麽根據這份調查,說明買房需求還是有一定體量的。
這也能理解,誰不想住上自己的房子呢?
你看那購買目的,排前三的是換房改善、剛需和學區房。
以前買的是小戶型,現在要接老人過來住、又或者家裏兩個小孩長大了,要換大點的房子、
要不就是咬咬牙,買個學區房,讓小孩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資源。
都說買房就相當於搭進去自己未來,失去自我,只能給老板打工。
但仔細一想,其實大多數人都不想這樣。
這個年齡段的大多數人,上有老下有小。
父母老了,不放心還住在老家,小孩大了,又不想輸在起跑線上。
肩膀上的「責任」二字,逼著自己不得不去買房。
總想著自己辛苦一點,家人就會好過一些,這是刻在我們骨子裏的基因。
這是優點,但也是無形的枷鎖。
是股民累,還是房奴更累?
炒股的把自己的存款,有些還是背著家裏人、偷偷地進入股市,虧了只能自己咬碎牙齒往肚子裏咽。
房奴雖說是光明正大,但也是掏空六個錢包,好不容易攢了首付,沒住上的怕遇上爛尾,住上的怕丟了工作、還不上房貸。
過去,炒股的和買房的,春節回老家,在聚會的時候,這兩人都是談笑風生。
炒股的說自己那只股漲了多少,買房的不經意透露自己在大城市住上房子了。
兩人一見面就互道SB,炒股的從投資角度出發,說買房太虧了,三十年下來,貸款比本金還多,不劃算。買房的則覺得腦子浸水了才去炒股。
現在,這兩人默默坐在角落,眼神一對,默不作聲,舉起酒杯,一杯悶下去: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不聊股市,也不談房子,都想著只要不把本金虧掉,那肯定是老天爺在眷顧我。
這一刻,曾經互相看不起的兩人,都從對方身上得到了一絲慰藉。
現在有點想明白了,股票也好、房子也罷,要是賺錢了,就容易成為聚會上炫耀的說辭。
千帆過盡,大起大落後才晃過神來,這些社交場上的虛榮、面子、攀比,其實不過是過眼雲煙。
買到了韭菜股,情出自願、事過無悔。
還不起房貸了,還是想想怎麽找工作,才是正事。
除了股民、房奴,你我還有其他的身份,是年邁父母的兒女,是尚在繈褓的爸媽。
春節將至,在這裏祝大家龍年大發。
買的股票連續漲停,買的爛尾順利交房,做的工作都會漲薪。
我是熬夜老城頭,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