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股票

晶科能源董事長李仙德:行業低迷時期保持戰略耐心 技術創新邁入「無人區」

2024-02-09股票

證券時報記者 劉燦邦

回歸A股兩周年之際,晶科能源(688223)董事長李仙德接受了證券時報等媒體采訪,就當下市場熱點進行交流。

去年以來,A股光伏板塊持續大幅下跌,市場恐慌情緒蔓延。采訪中,李仙德多次提出,當前階段需要有對戰略的堅持與耐心,「戰略就是每一次你需要做重大決策時最重要的衡量標準,我們不會因為個別來自市場的意見或者短期的股價變化影響戰略的執行。」

本輪產能出清

會比想象更快

行業如何走出當下的產能過剩階段是頻繁提及的話題,李仙德認為,本輪產能淘汰可能會比業界想象的更快。一方面,如同2017~2018年多晶產能迅速被淘汰一樣,在供大於求的情況下,2023年沒有盈利的產能將不永續,會被快速淘汰,「我所指的是一些沒有競爭力的產能」。

李仙德還提到,沒有市場能力、沒有持續開工能力的產能也會被快速淘汰,特別是因為光伏企業需要透過持續生產來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

此外,由於光伏行業需要持續不斷的提升效率,李仙德認為,沒有持續投入能力的產能也將很快被淘汰。他以晶科為例,TOPCon電池已經達到26%轉換效率,2024年年底要提升至26.5%,光伏元件功率也都在600W以上,如果某家參與者的產能還不能達到這樣的效率、功率,將不具備競爭力。

過去兩三年,除了頭部企業大幅擴產以外,行業還湧入了大批跨界廠商,這輪行業洗牌後,跨界廠商命運如何?

李仙德認為,光伏是非常有挑戰的行業,主要體現在市場跌宕起伏、技術快速叠代以及全球貿易糾紛,這就需要全球化的能力。「這個行業更需要專業和專註,雖然有很多很優秀的企業跨界做光伏,但我並沒有看到很多成功的案例,我認為,在這幾輪波動中活下來還做得不錯的企業都具備很強的競爭力,未來的競爭也會在這幾家頭部企業之間。」

近期光伏上市公司業績預告紛紛出爐,由於去年第四季度急轉直下,不少公司業績不及預期,股價大跌也成為最直接的表現。

對此,李仙德向記者表示,一季度本身是光伏市場比較低迷的時候,疊加價格下降因素,當下肯定是行業最差的時點。

「由於恐慌情緒的存在,2024年一季度的市場需求會低於2023年四季度,但價格下降提高了光伏電站的投資收益,仍然看好2024年市場需求,相比2023年還會有20%的增長。」關於產能出清的節奏,李仙德判斷,一季度可能是行業最低迷的時候,二季度、三季度經營狀況則較為樂觀,但他也提示,從業者仍然要做好未雨綢繆的準備。

元件價格將回到

合理利潤水平

正如前述,產品價格下降是當下光伏市場繞不開的話題,在近期央企元件招標中,甚至有企業報出了0.8元/W左右的低價。

李仙德認為,這一價格下,元件業務肯定是不賺錢甚至是虧損的。一個值得關註的現象是,在2023年1月到11月份的投標中,晶科能源中標率始終排在行業前三,但到了2023年12月及2024年1月,公司幾乎沒有新中標計畫。

「在市場降價過程中,在這樣一個不理性的市場裏,晶科能源還是非常理性和謹慎的。」對此,李仙德解釋,不能說是某家企業盲目地推動價格下降,恰恰是基於對去年市場的判斷,才會讓晶科能源在最近兩個月中沒有去參與惡性競爭。

李仙德並不看好當前價格水平訂單的持續性,且晶科能源不會在當前價格水平搶單,相應地,到了二三季度,產業鏈價格水平將出現調整。

對於元件價格反彈的力度,李仙德認為將調整到合理利潤水平,這可能會是未來二三季度的趨勢,但一季度肯定是特別差的。他表示,因為產能利用率下降得非常快,會造成很多企業恐慌,並且很多企業對未來供應鏈的價格判斷是不理性的,所以才會出現當前的報價,現在簽訂的訂單價格在未來交付過程中肯定會對相關企業形成負擔。

平衡產能建設

與降低負債率

談及近年來光伏企業紛紛赴海外建廠的背景,李仙德表示,一是因為美國的201、301等法案以及一些國家的雙反法案,迫使光伏廠商需要在第三國建立工廠,然後才能進入美國等市場。「我們在海外建廠,需要考慮的第一個問題是地緣政治,二是工業基礎及產業鏈競爭力,這主要關系到成本,三是貨幣政策變化。」

關於美國市場,李仙德坦陳,因為某些針對性因素,晶科能源2022年和2023年並沒有做好,但仍看好2024年美國市場表現。他說,「晶科能源在美國出貨量會有大幅提升,主要是由於晶科進入美國市場通關順暢,並且晶科能源也是唯一一家在反規避調查中合規的中國光伏企業。」

其他市場方面,2023年晶科能源在中東已經達到40%以上的市場份額,李仙德認為,2024年中東市場需求仍會大幅提升。至於歐洲市場,庫存是業界普遍關註的話題,在元件價格下跌時,客戶提貨意願不強,但並不意味著沒有需求,近期紅海事件以後,歐洲庫存在持續下降。「總體來看,雖然行業壓力非常大,但晶科能源2024年出貨量還將在2023年基礎上大幅提升。」

與產能建設相關,李仙德也提到了晶科能源在降低負債率方面的考慮。在他看來,這是晶科能源最重要的一場仗。特別是從2024年全年去看,晶科能源將非常明確地、戰略性地降低資產負債率。「晶科能源2023年四季度的負債率已經下降了,未來每個季度都有繼續調降的計劃。我們會在盈利和擴產上找到平衡來持續降低公司負債率。」

據悉,這一背景下,晶科能源幾乎停掉了所有投資計劃,只保留了山西大基地建設和越南的一個計畫投資。李仙德說,越南的投資主要針對美國市場,因為訂單就在那裏,有明確的需求;山西基地的建設則代表著未來制造的趨勢,行業不僅需要技術創新,更需要模式創新,所以一定要堅持把它完成。

「雖然現在市場面臨一些產能過剩的挑戰,但山西和越南的產能建設會為未來晶科能源提高行業競爭力提供很好支撐,同時並不會因為山西的投資而提升公司的資產負債率,我們能做到平衡,保證資產負債率的下降。」李仙德表示。

技術創新

進入「無人區」

在采訪中,李仙德介紹,晶科目前擁有2000多人的研發團隊,2022年的研發投入超過50億元,2023年進一步提升。「我們會專註某一個領域,但由於技術已經進入‘無人區’,研發團隊對所有技術路線都會跟進。」

「TOPCon、HJT、BC以及未來更遠一點的鈣鈦礦,公司都會去覆蓋。」晶科能源是最早押註TOPCon的頭部企業。李仙德介紹,公司TOPCon產品在成本上相對其他企業會有每瓦1分錢到2分錢的優勢;同時,公司TOPCon的效率相比其他頭部企業也有1到2個檔位的優勢。「這樣的細微差距,基於規模化的原因,產品競爭力和生產成本在業績上被放大了。」

談及其他技術路線,李仙德認為,HJT技術本身沒有問題,但從產業化進度來看,TOPCon已經跑得很快了,特別是TOPCon效率今年年底會達到26.5%,與HJT差距很小,但HJT仍然面臨成本壓力,在當前產能過剩的行業背景下,HJT或許很難有機會。

李仙德認為,未來晶矽電池的可能方向之一是TOPCon與BC結合的TBC。「BC技術把柵線做到電池背面,事實上,TOPCon也能與BC技術疊加,但BC最大的問題是雙面率不高,因此,在細分市場,特別是屋頂等,BC依靠其正面高效率優勢還會有一些機會。」

至於鈣鈦礦,李仙德介紹,晶科能源在鈣鈦礦技術上的投入也比較大,已經將TOPCon疊鈣鈦礦的電池轉換效率提高至32.33%,但是衰減只能維持6000小時。「從現在來看,鈣鈦礦形成足夠產能並參與市場競爭的周期可能會比預期更長,業界會認為鈣鈦礦電池3年會形成規模,但公司認為,可能要5年左右才會形成一定規模的市場競爭,並逐漸推廣。」

李仙德還提到晶科能源在專利方面的布局情況。據悉,公司已經申請了3500余項專利,並且已經拿到了2000多項專利,特別是在TOPCon領域,公司擁有絕大部份專利。「作為一家全球化企業,必須要尊重智慧財產權,這是企業該有的擔當。同時,專利問題可以透過很多方式解決,比如授權、購買、交換,而不是去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