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股票

大買逾180億,「國家隊」動向曝光!

2024-04-01股票

隨著公募基金2023年年報披露,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匯金公司」)去年四季度借道ETF托市的操作細節,終於水落石出。

從截至3月30日披露的年報數據來看,匯金公司去年大舉增持寬基ETF,包括華夏上證50ETF、易方達滬深300ETF在內的5只「大麥克」ETF,增持份額超過180億份。最新數據還顯示,匯金公司持有的不僅包括寬基ETF,還涵蓋到了金融等主題ETF。由於匯金公司等機構增持助力,整體股票ETF在去年下半年期間實作了逾2000億份的凈申購。

這些數據,既是ETF最新一輪大發展的亮點呈現,也是未來高品質發展的基礎所在。ETF持續得到各路投資者認可,規模超過2萬億,逐漸成為大類資產配置的重要產品;但也要看到,主流機構青睞的更多是頭部成熟產品,ETF的分化現象越發明顯,有不少ETF成立不久即拉響清盤預警。業內人士認為,未來的ETF發展應進一步捕捉市場資金的配置需求。

匯金公司青睞滬深300ETF

2023年以來的「ETF熱」,資金湧入起到了重要助推作用。特別是在機構資金持續湧入下,上千億的「大麥克」ETF持續湧現。2023年10月底,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匯金公司」)對外公告買入ETF,並在未來繼續增持。如今基金年報出爐,這類機構的加倉情況得以清晰呈現。

從券商中國記者梳理情況來看,匯金公司增持的主要是超大規模的寬基ETF。比如,截至2023年末匯金公司位列華夏上證50ETF十大持有人之首,持有份額為123.61億份,占比高達36.39%,較2023年中報披露的67.46億份超出56.15億份。但從具體產品來看,匯金公司更為青睞滬深300ETF。

以規模一度突破2000億的華泰柏瑞滬深300ETF為例,匯金公司作為第一持有人截至2023年末持有62.47億份,較2023年中時的24.24億份超出38.23億份。易方達滬深300ETF方面,匯金公司截至2023年末持有61.46億份,這和該基金2023年四季報披露的份額占比超過20%的單一投資者的情況一致,即匯金公司於2023年12月26日至2023年12月31之間買入了61.46億份。

此外,匯金公司增持的還有華夏滬深300ETF和嘉實滬深300ETF。截至2023年末,匯金公司持有華夏滬深300ETF的份額為28.93億份,占比26.93%,較2023年年中時的17.91億份增加了11.02億份。嘉實滬深300ETF方面,匯金公司2023年末持有26.82億份,較年中的6.04億份大幅增加了20.78億份。以上述寬基ETF計,匯金公司去年下半年期間增持份額達到了187.62億份。

除匯金公司外,其他大型電腦構投資者加倉ETF的痕跡也較為明顯。比如,在華夏科創50ETF中,截至2023年末GIC PRIVATE LIMITED(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的持有份額從8.35億份上升到了10.29億份,平安人壽自有資金持有份額則從8.28億份上升到10.27億份。

多只主題ETF出現凈贖回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市場對匯金公司的關註點在於增持寬基ETF,但匯金公司持有的並不只是寬基ETF,其觸角更為廣泛的實際上是各類主題ETF。從基金年報披露的數據來看,匯金公司還是國泰上證180金融ETF的第一持有人,以25.64億份的份額占比達到了74.53%。此外,截至2023年末,華夏基金-中央匯金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華夏基金-匯金資管單一資產管理計劃持有的ETF,涵蓋了食品飲料ETF、旅遊ETF、電子ETF等主題產品。

在本輪ETF大發展過程中,股票ETF是主要角色,上述匯金公司增持ETF實際上只是其中一個代表性的案例。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截至2023年末在有統計數據的693只股票型ETF整體上在去年下半年期間實作了份額正增長,份額凈申購為2157.85億份。

具體看,截至2023年末,共有360只ETF的份額獲得凈申購,其中有43只ETF的凈申購超過了10億份,凈申購數量超過50億份的有9只ETF。這裏面,凈申購數額最大的是華夏基金旗下的科創50ETF,份額增量超過了400億份,其次是華泰柏瑞旗下的滬深300ETF、滬深300ETF易方達和華寶基金旗下的醫療ETF,凈申購份額分別為189.23億份、186.56億份、140.81億份。

但同時有一百多只ETF出現凈贖回,只是贖回規模並不如凈申購顯著,且多是細分行業主題類ETF。其中,凈贖回規模最大的是華寶基金旗下的券商ETF,去年下半年份額減少逾30億份。此外華寶基金旗下的銀行ETF、廣發基金旗下的電力ETF和基建50ETF以及電池ETF、國泰基金旗下的養殖ETF和證券ETF以及煤炭ETF,去年下半年期間的凈贖回均超過10億份。

需進一步捕捉市場配置需求

從首只ETF2004年面世至今,中國ETF經過20年發展,至今已成為規模超2萬億元的重要資金力量。特別是經過本輪大發展之後,ETF的受眾基礎和市場勢力在持續增加。從券商中國記者跟蹤觀察來看,截至目前在ETF中較為活躍的機構不再只是傳統的券商、保險等機構,還有國內外私募、高校基金會等機構。

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新成立的21只ETF中,前十大持有人名單均出現了私募機構身影,34家私募旗下的48只產品,合計持有ETF份額達到8.85億份。另外從基金年報披露的情況來看,截至2023年末外資私募機構橋水依然持有博時黃金ETF、易方達黃金ETF等產品,且位列前十大持有人。橋水早在2022年上半年,就開始透過橋水全天候增強型中國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一號、二號、三號等產品來建倉相關黃金ETF。

某私募市場相關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說道,配置ETF的機構趨於多元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過去幾年裏主觀多頭的公募產品業績不佳,不少資金由此轉移到了被動產品上來。以私募基金為例,該人士分析道,私募買ETF在規模上雖然並不是最多的,但自身的購買比例這幾年大體上是在不斷上升的。「尤其是科創或科技類ETF會受到私募歡迎。某些私募機構研究某些標的不一定能十分精準,但如果這些標的都集中在某個領域或指數利於,直接配置相關ETF則是一種更有價效比和安全性的策略。畢竟這些ETF的流動性並不差,且還有費率優勢。」

但也要看到,隨著ETF數量增加,主流機構資金青睞的更多是頭部成熟產品,使得ETF市場的分化現象越發明顯。數據顯示,首只ETF清盤出現在2015年,從2015年截至2024年一季度近10年以來清盤的ETF數量已突破了82只。特別是在2023年至2024年期間,清盤基金中更是頻繁出現ETF身影,還有不少ETF成立不久即拉響清盤預警。

分析人士指出,存量ETF會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環境,如果要從過往經驗中汲取教訓,未來的ETF發展,應該進一步捕捉市場資金的配置需求,而不是投入過多資源在產品形式或概念上。該人士特別說到,2019年以來部份基金公司推出的區域ETF,只是簡單羅列區域上市公司,難以成為有效的被動投資產品,由此逐漸走向清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