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股票

北交所「深改19條」釋出滿200天 「專精特新」特性凸顯

2024-03-19股票

本報記者 孟珂

自2023年9月1日北京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北交所」)「深改19條」釋出至今已滿200天。作為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當前市場生態持續向好,越來越多專精特新企業將上市第一站瞄準北交所。據記者統計,截至3月18日,自北交所「深改19條」釋出以來,29家登陸北交所的企業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占比近七成。

開源證券北交所研究中心總經理諸海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作為高研發投入、高創新、強鏈補鏈建設的重要主體,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一環。北交所推動中小企業提高企業全要素生產率和核心競爭力,是助力中小企業突破困境的重要部署。

最佳化企業上市路徑

近年來,北交所不斷提升制度包容性和精準性,最佳化上市路徑。一方面,建立申報前預溝通機制,掛牌上市直聯稽核機制,提升全流程稽核質效,提高透明度和可預期性;另一方面,允許掛牌滿12個月的摘牌公司二次掛牌後直接申報北交所。此外,首次公開發行並在北交所上市制度正在加快推出。

截至目前,北交所245家上市公司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共有123家,占比超五成。

從排隊企業來看,據北交所網站統計,截至3月18日,共有115家,包括1家已受理、68家已問詢、33家中止以及5家透過上市委會議、8家送出註冊。

「當前專精特新企業申報上市,北交所已經成為首選地。」北京利物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合夥人常春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滬深交易所IPO收緊的背景下,北交所上市效率優勢更加突出,加之北交所市場生態持續向好,企業奔赴北交所的熱情高漲。

諸海濱認為,從上市標準來看,北交所比較關註公司估值,采取市值與利潤、營收、現金流等財務數據繫結稽核的方式,給予新興行業與成長型公司更多的空間。

截至3月18日,北交所245家上市公司中,中小企業占比超八成,民營企業占比近九成。

「後備軍」品質持續提升

從北交所「後備軍」來看,當前北交所與新三板已形成層層遞進關系,對新三板的撬動作用日益顯現。新三板新掛牌企業品質持續提升,多家公司盈利規模較大。與此同時,多家新三板掛牌企業推動北交所上市行程。

開源證券數據顯示,截至3月15日,年內共有62家公司掛牌新三板,其中,近30%的公司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以機械、電氣和交運為代表的裝置類公司數量最多達21家。

今年以來,共有65家新三板掛牌公司開始進行北交所上市輔導,31家公司為2023年以來新掛牌公司,其中12家公司為今年以來新掛牌公司,接近50%的公司上市掛牌1年左右就啟動上市輔導申請。從規模來看,65家公司2022年營收中值、均值分別為3.07億元、9.38億元,歸母凈利潤中值、均值分別為3566萬元、4585萬元。

在諸海濱看來,當前北交所的設立完善了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拓寬了專精特新企業的融資渠道。同時,北交所的設立是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內容,對於更好發揮資本市場功能作用、促進科技與資本融合、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其設立打通了從創業投資到私募股權投資,再到區域股權投資領域服務支持中小企業創新創業的全鏈條,拓寬了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解決了專精特新企業融資難題。

對於北交所如何進一步提升服務專精特新水平,北京南山投資創始人周運南對記者表示,在上市方面,可以適當提高專精特新企業在適用直線上制掛牌新三板和申請北交所的包容度和快捷度,在時機適合時可以盡快落地具備一定規模的專精特新企業向北交所的直接IPO制度;在再融資方面,可以適用簡易程式即「小額快速」定增。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對記者表示,北交所在高品質服務的基礎上還要著重強調監管,確保專精特新戰略發展方針能夠在上市企業中平穩執行,吸引更多的長期資金入市,從而進一步推動市場平穩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