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股票

再造一個新康美:ST康美2023年預盈約1億,扭虧之後何時「摘帽」?

2024-01-27股票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杜蘇敏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被廣藥集團接掌之後,ST康美(600518.SH,下稱「康美」)正極力掙脫「300億財務造假案」泥沼。

根據康美近日釋出的2023年年度業績預盈公告,經財務部門初步測算,預計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康美實作歸母凈利潤9000萬元到1.35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實作扭虧為盈。

康美將業績預盈的主要原因歸結為兩個方面,一是主營業務上,預計2023年營收規模增長16%左右,初步測算帶動公司毛利額增加2億元左右;二是非經常性損益的影響,包括政府補助及債務重組收益0.6億元左右;公司加大資產處置,非流動資產處置收益增加近1億元;因債務和解等因素導致單獨進行減值測試的應收款項減值準備轉回2億元左右;根據稅務機關出具的清算稽核結論,退回部份土增稅4億元左右。

對於營收規模方面的增長,1月24日,康美相關人士張茗(化名)向時代周報記者解釋稱,2023年的營收增長主要由中藥飲片版塊帶動。「重整的前兩年,受資本市場影響,公司產品銷售多少也受到一些負面影響。重整之後,在相關方的支持下,我們也在積極開拓市場份額。近兩年,公司每年都有銷售業績目標,分配到各自去完成,2023年營收目標完成得比較理想。」

康美是中藥飲片領域的龍頭企業,市值最高時曾突破千億元。2019年5月,因財務造假被坐實,康美主動申請實施「其他風險警示」,自此戴帽成為「ST康美」。此後,康美陸續經歷被托管、破產重組及控股股東變更等一系列變動。在很多人看來,破產重整意味著涅槃重生,外界也期待新康美能夠順利摘帽,實作華麗轉身。

「摘帽」工作仍在推進

2023年6月,康美在宣布向上交所提請「摘帽」僅月余,即宣布撤回該申請,市場嘩然。彼時,康美將撤回原因歸結為公司尚未最終判決的歷史訴訟,及公司盈利能力尚待進一步恢復與提升。

在一系列歷史訴訟中,最受外界關註的莫過於渤海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渤海信托」)與ST康美原控股股東康美實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康美實業」)以及康美旗下三家子公司康美(亳州)華佗國際中藥城有限公司(下稱「康美中藥城」)、亳州市新世界商貿有限公司(下稱「新世界商貿」)、康美(亳州) 世紀國藥中藥有限公司(下稱「世紀國藥」)之間的訴訟。

2018年,康美實業與渤海信托先後簽署了【信托貸款合約】和【信托貸款合約補充協定】,合計貸款35.6億元。為擔保上述貸款,康美實業及相關方向渤海信托提供了擔保措施並簽訂相關協定。之後在貸款合約履行過程中,康美實業未按約定向渤海信托履行全部還款義務,各擔保人也未履行相應的擔保責任。

為此,渤海信托將康美實業、康美中藥城、新世界商貿、世紀國藥、許冬瑾等十五人列為被告,並提出判令被告償還借款本金、利息、罰息;對康美中藥城、新世界商貿、世紀國藥抵押的不動產行使相關抵押權等請求。

2023年8月,康美釋出公告宣布該訴訟二審終審的判決結果,康美實業應於本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內付還尚欠渤海國際信托的借款本金及部份利息、罰息(縮短罰息的期限);維持廣東省揭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第2、3、4、5項判項,這當中就包括渤海信托有權以被告康美實業、康美中藥城、新世界商貿、世紀國藥抵押的不動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

時代周報記者註意到,康美早在2022年度就已依據一審判決結果,以康美中藥城、新世界商貿、世紀國藥被抵押的不動產賬面價值為限計提未決訴訟預計負債共計6.09億元,減少公司2022年度歸母凈利潤6.09億元。換句話說,渤海信托訴訟的相關債務對康美業績方面的影響已基本出清。

如今公司已然實作扭虧,相關訴訟也塵埃落定,康美在2024年會否重新推進「摘帽」工作?

對此,張茗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關於「摘帽」的事項,公司一直在積極推進與相關方的溝通,將擇機再次送出撤銷公司股票其他風險警示的申請。

「瘦身」做減法,重塑之路道阻且長

自2019年財務造假被坐實後,康美就開始「瘦身」自救。康美在2019年年報中指出,根據「聚焦主業,發展實業,瘦身健體,固本強基」的戰略發展方向,公司收縮自產藥品業務規模以及保健食品和食品業務,強調未來將整合資源,調整業務結構,剝離非主業,對經營品牌適當調整,精簡部份業務和人員。

2020年9月,康美藥業原控股股東及實控人與揭陽易林藥業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易林投資」)簽訂托管協定,易林投資全面管理公司生產經營和資產負債風險化解。2020-2021年,康美將戰略方向調整為「聚焦優勢實業、強化規模商業、盤活潛力產業、清理邊緣副業」,「甩掉歷史包袱」「瘦身做減法」依舊是公司發展的主旋律。在2021年年報中,康美宣布將進一步收縮自產西藥業務規模,並加速調整醫療器械和保健品業務。

2021年年底,法院裁定康美重整計劃執行完畢。期間,康美的控股股東變更為廣東神農氏企業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下稱「神農氏」),公司無實際控制人。神農氏由廣藥集團、廣東粵財產業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廣東恒健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揭陽市金葉發展有限公司等國有控股企業共同組成。

2022年,甩掉舊包袱讓康美輕裝上陣成為可能。這一年,康美首次提出「12355」戰略,宣布將以中藥飲片為核心的智慧型中醫藥大健康品牌企業為戰略定位,圍繞「打造中藥飲片全鏈條特色產業」和「提供醫療康養大健康特色服務」兩大戰略主線,全面啟動中藥、醫療康養、中藥城、健康品和醫藥商業五大業務板塊。

2019年入職的張茗剛好經歷了新舊康美兩個時期,對於前後之間的變化,張茗感觸頗深。「以前康美的攤子鋪得特別大,業務非常的廣。」她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以前的康美除了飲片業務,還涉及日用產品、美容產品等,這也是公司要精簡業務、清理邊緣副業的原因。

「這兩年,公司精簡了很多業務,把很多與主營業務不相關又沒有營收或者利潤貢獻低的業務全部都砍掉了。」張茗表示,「我們現在的發展方向非常明確,就是集中到核心主業中藥飲片上,把這塊做大做強。再一個就是康養板塊,這也是我們未來要重點培育的業務模組。」

財報數據顯示,2020-2022年,康美中藥產品的營業收入分別是15.90億元、15.73億元和19.06億元,占比同期總營收分別是29.37%、37.88%和45.60%。

張茗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康美當前的核心支柱性產業依然是中藥飲片,包括智慧藥房的投入,也可以帶動中藥飲片的銷售收入。

對於中藥城板塊的升級盤活,康美也在尋求新的方向。時代周報記者此前從康美方面了解到,中藥城對康美方面的凈利潤貢獻並不高,以亳州中藥城為例,過往一直依賴租金收取的模式,收入結構單一,康美管理層一直在試圖盤活這塊資產。

目前,康美中藥城板塊含括安徽亳州中藥城、普寧中藥城、甘肅西部中藥城、康美西寧中藥城等多個中藥材市場。而康美自2022年開始即尋求從以往單一的租售模式向產業營運轉型。

按照張茗的說法,目前,亳州中藥城正在探索趁鮮加工。趁鮮加工的施行,一方面能提高中藥材的新鮮度,另一方面,由於趁鮮加工需要一定資質和門檻,也能提升中藥城的競爭力。普寧中藥城的特色則是銷售滋補貴細產品,這類藥材價值高的特點決定了其客流量無法媲美亳州中藥城。

「目前,公司對普寧中藥城的升級改造思路是在中藥城周邊建設草藥文化大觀園、博覽館,以此帶動人流量,人流量起來之後,對於中藥城的銷售、管理和品牌形象各方面都會有提升。」張茗稱。

財務數據顯示,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亳州中藥城實作凈利潤分別是-11.97億元、-6.74億元和52.43萬元;同期,普寧中藥城實作凈利潤依次為-6.8億元、-2.33億元和-704.74萬元。

「中藥城板塊的升級盤活是一個比較大的工程,要做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肯定是比較難的,只能逐步推進,現階段,更加成熟可行的開發思路管理層也還在討論。」張茗對時代周報記者坦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