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股票

五大國有行股價再創歷史新高 機構年內大幅加倉銀行股

2024-07-16股票

證券時報記者 謝忠翔

昨日,A股銀行板塊持續上漲,建行、農行等五大國有大行股價再創歷史新高。在42只銀行股中,有33只上漲。Wind數據顯示,截至昨日,申萬銀行板塊今年以來累計漲幅高達18.88%,在31個行業中位居第一。

今年以來,作為能夠提供穩健分紅的高股息品種,銀行板塊相對較高的股息率和避險內容繼續受到市場資金追捧。證券時報記者註意到,今年以來,機構繼續加倉銀行股,公募基金重倉銀行股的市值也環比大增逾29%。

國有行股價再創新高

7月以來,多只國有大行股屢創新高。昨日,建設銀行上漲2.99%,盤中創下7.61元/股的歷史新高,漲幅位居42只銀行股之首。此外,農業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等國有大行股價亦創上市以來新高。

2024年以來,銀行股延續此前上漲走勢,在各板塊中表現突出。在市場波動較大的情況下,累計漲幅達18.88%,在31個申萬一級行業中排名第一。在資金流向方面,昨日銀行板塊的主力資金凈流入額在31個行業中位居第二。

從個股累計漲幅看,截至昨日,南京銀行以年內上漲45.54%的成績拔得頭籌,成都銀行累計上漲40.67%位居第二。此外,年內累計漲幅超過30%的上市銀行包括交通銀行、常熟銀行等11只;年內累計漲幅超20%的個股有20只,國有六大行均在其列。按最新綜合總市值計算,國有六大行合計總市值已達7.19萬億元,其中工行市值最高,達2.02萬億元。

機構大幅加倉銀行股

「國家隊增持、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擴容、險資OCI(其他綜合收益)帳戶配置、部份北向資金回流,助推銀行板塊上漲。」中信建投證券馬鯤鵬團隊的研報稱,上半年高股息策略強勢演繹,在資金面催化下,銀行板塊絕對收益和相對收益明顯。

銀行股近年來是高股息的防禦性投資策略的重要標的。Wind數據顯示,截至昨日收盤,動態股息率超5%的上市銀行有20家,其中平安銀行、興業銀行等4只銀行股股息率超過6%。此外,鄭州銀行以外的41只銀行股2023年度計劃分紅總額超6000億元,同比增長逾4%。

從資金面看,「國家隊」是增持銀行股的重要資金來源之一。諸如,去年10月,中央匯金公司宣布6個月內在二級市場增持工行、農行、中行和建行。今年4月,四大行紛紛釋出增持進展,截至4月10日,中央匯金分別累計增持2.87億股、4.01億股、3.3億股、7145萬股,按照日均收盤價測算,匯金公司累計增持金額約49億元。

公募基金也在今年一季度大幅加倉銀行股。證券時報記者據Wind數據梳理,今年一季度末,公募基金重倉持有的銀行標的市值約為1111億元,較去年末增長約29.3%,超出申萬銀行指數同期漲幅18.73個百分點,顯示有較大力度的增持。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中央匯金直接增持四大行以外,「國家隊」資金也持續增持ETF,作為指數主要權重的銀行板塊也有增量資金進入。

據馬鯤鵬團隊分析,ETF擴容方面,股票型ETF資產凈值規模由年初的1.45萬億元增長至年中的1.82萬億元;同時6月多家滬深指數樣本股進行了調整,包括交行、郵儲、浙商銀行、南京銀行等調入上證相關指數。他認為,在ETF規模大幅增長、多家銀行調入重要跟蹤指數的共同推動下,資金的被動流入也是板塊估值修復的重要原因。

息差仍有下行壓力

盡管年內銀行股已實作較大振幅的漲幅,但從基本面來看,由凈息差持續收窄帶來的業績增速放緩也是行業普遍現象,銀行業仍面臨著「息差保衛戰」壓力。

據國家金融監管總局5月末釋出的數據,2024年一季度末,中國銀行業平均息差為1.54%,相較於2023年底的1.69%進一步縮窄15個基點。

穩息差的預期下,商業銀行繼續透過壓降高成本存款等措施來控制負債成本,2023年國有大行曾進行三輪存款利率下調,部份中小銀行也在年內陸續跟進補降。與此同時,為緩解息差壓力,監管部門也主動出手,引導銀行取消存款「手工補息」、下降智慧通知存款、調整協定存款利率等,加快壓降銀行負債端利率。

近期,一些上市銀行高管在股東大會上談及息差壓力。建設銀行行長張毅透露,建行凈息差持續優於可比同業,但從全年來看仍有一定下行壓力,預計降幅較上年將有所收窄。招行行長王良預計,總體來看,今年銀行的凈息差可能會進一步下行,全年水平可能會處於相對底部,再下降的空間不大。

國信證券王劍團隊近期釋出的研報認為,2020年以來銀行業績增速下行主要由凈息差拖累。不過,該團隊認為2024年或是此輪業績下行周期尾聲,當前銀行板塊的估值仍處在低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