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股票

A股市場|「開盤即收盤」,究竟可能性有多大?

2024-10-07股票

前言

近期,A股市場再度掀起熱潮,各大股指紛紛突破前期高點,投資者的炒股熱情也隨之高漲。而隨著股市的持續走高,一種名為「開盤即收盤」的說法再度成為熱議話題。所謂「開盤即收盤」,指的是股市開盤後不久即進入一種高位震蕩狀態,隨後便開始快速下行,直至收盤,整個過程猶如「開盤即收盤」,給投資者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和經濟損失。

這一說法的出現,並非毫無道理,而是基於A股市場的實際情況和特定歷史背景。2016年,A股市場曾一度出現「開盤即收盤」的局面,當時正是由於熔斷機制的介入,導致市場出現恐慌性情緒,股指迅速下行,最終觸發熔斷機制,直接導致A股市場的大幅暴跌,給投資者帶來巨大的心理創傷和經濟損失。

2016年「開盤即收盤」,熔斷機制成罪魁禍首

要想深入了解「開盤即收盤」的現象,就必須回顧2016年的那次「熔斷」事件。當時,A股市場的熔斷機制剛剛出台,一時間成為市場熱議的話題。熔斷機制的出台,本是為了維護股市的穩定,防範系統性風險,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卻給市場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熔斷機制的設定,其核心機制就是在股指出現超大幅波動時,及時停市,以期透過「歇市降溫」的方式,有效穩定投資者的預期,避免恐慌性情緒的蔓延。當股指連續下跌,且跌幅較大時,熔斷機制一旦啟動,往往會給投資者制造「恐慌性暴跌」,導致他們出現「搶反彈」和「踩踏」的行為,從而加劇市場的恐慌情緒,形成惡性迴圈,最終引發「開盤即收盤」的局面。

在當時的熔斷事件中,A股市場的股指出現了超大幅的下跌,一度觸發熔斷機制,投資者的恐慌情緒得不到有效的緩解,反而出現了「瘋狂拋售」的行為,導致股市的大幅暴跌,投資者的損失可謂慘重。可以說,正是由於熔斷機制的「過度使用」,才最終導致了A股市場的「開盤即收盤」。

「開盤即收盤」,是否會上演?

回顧2016年的「開盤即收盤」,可以清晰地發現,其背後的確存在著熔斷機制的「罪魁禍首」,而在當下,隨著熔斷機制的不斷完善和改進,A股市場的「開盤即收盤」,是否還會上演,其可能性又有多大呢?

一些經濟學家和投資人士認為,當前A股市場的股指表現確實值得警惕,近期的上漲速度過快,脆弱性增強,一旦出現系統性風險,股指的下跌速度將會非常迅猛,甚至有可能觸發熔斷機制,直接導致「開盤即收盤」的局面。

他們的擔憂並非沒有道理,從歷史的經驗來看,無論是A股市場,還是國際股市,股指的上漲和下跌都是存在一定規律的,當股指出現持續上漲的趨勢時,投資者往往會出現「盲目追漲」的心理,而一旦出現系統性風險,股指的下跌速度往往會超出投資者的想象,給他們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和經濟損失。

盡管如此,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A股市場的「開盤即收盤」,並不是無法觸及的「禁區」。相比於過去,如今的A股市場已經出現了諸多的改革舉措,包括股指期貨的引入,股市的「熔斷」機制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進,其熔斷觸發機制和時間長度都得到了相應的調整,市場的彈性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強。

正是由於這些改革舉措的出台,才使得A股市場的「開盤即收盤」,並非是一定會出現的事情,投資者無需過分恐慌,更應該做好自我保護措施,理性對待股市的波動,避免盲目追漲,做好資產配置,降低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