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股票

光伏領域「大魚」吃「小魚」背後:行業兼並重組加速 跨界者頻撤退|聚焦

2024-08-18股票

【科創板日報】8月14日訊(記者 邱思雨) 光伏行業一則「大魚」吃「小魚」的並購公告引發了市場各方的廣泛關註。

8月13日晚間,通威股份公告,擬透過增資並收購股權的方式取得潤陽股份不低於51%的股權,交易總計金額不超過50億元。

回看今年以來,光伏行業可謂奏響一曲「冰與火」之歌:一方面,市場見證了行業巨頭大手筆收購的「火熱」;另一方面,光伏領域的跨界參與者以及非龍頭企業正如履薄冰地尋找破局之路。

隨著光伏產業鏈各環節持續探底,在這場「冰與火之歌」背後,行業洗牌正在加速。

或成光伏史上最大並購案

談及收購原因,今日(8月14日),通威股份證券部相關人士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 「潤陽股份在整體產業鏈上有較深布局,透過這次收購,能夠鞏固通威股份在整體產業鏈的布局並拓展海外產能。」

同時,通威股份在公告中還強調了潤陽股份完善的一體化產業布局以及在美國、泰國、越南等海外區域的產能及市場積累。上述通威股份工作人員也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 「通威股份海外產能基本沒有,收購潤陽股份能夠對海外布局進行最佳化。」

在公告中,通威股份還表明,本次收購為貫徹落實有關部門關於引導光伏產業有序健康發展的相關意見,促進行業優質資源整合,減少社會資源浪費和產業低效競爭,提高光伏行業的整體效率。

據悉,若本次並購順利落地,這或將成為光伏行業史上最大的並購案。

據行業機構InfoLink Consulting統計,在2023年全球光伏電池片出貨量的排名中,潤陽股份位列第五,通威股份位列第一。該並購案落地後,「老五」潤陽股份將成為「老大」通威股份的控股子公司。

資料顯示,潤陽股份成立於2013年,主營業務集中在光伏電池片環節,此外已建成自有矽料、元件產能,並加快電站投資布局。產能方面,潤陽股份工業矽產能5.5萬噸、多晶矽產能13萬噸、拉晶產能7GW、切片產能10GW;產業鏈中遊形成高效太陽能電池片產能57GW;產業鏈下遊形成元件產能13GW。

早在2022年,潤陽股份開始沖刺IPO,計劃募資40億元,擬用於其年產5萬噸高純多晶矽計畫,5億元投入年產5GW異質結電池片生產計畫,其余補充流動資金。潤陽股份IPO於2022年11月過會,並於2023年6月送出註冊並隨後生效。此後,潤陽股份IPO相關動向再無更新,就在今年6月,其IPO註冊批文歷時12個月後失效,上市行程遇阻。

IPO遇阻疊加產業鏈探底,對於進退兩難的潤陽股份來說,並購重組或許是其破局之路。

值得留意的是,本次收購案中,完成【增資意向協定】的簽訂後,先由悅達集團對潤陽股份進行現金增資10億元。

待到通威股份完成對潤陽股份盡職調查以及審計、評估工作,並與各方達成正式增資具體方案後,由通威股份向潤陽股份現金增資,並同時現金收購悅達集團此前增資10億元取得的潤陽股份股權。

對此該交易方式,前述通威股份工作人員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 「這是雙方經過整體討論得出的結果,並不構成太大影響,50億的定價也是雙方達到共識的價格。」

萬聯證券投資顧問屈放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采訪時認為, 「出售潤陽股份也緩解了鹽城國資的壓力,既減少企業虧損,也回收了現金。」 天眼查顯示,上海悅達新實業集團新能源有限公司、鹽城元潤新能源產業投資基金(有限合夥)分別持有潤陽股份19.48%、11.13%股份。股權穿透後,上海悅達新實業集團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實控人為鹽城市人民政府。

今年以來,光伏業內不乏鼓勵兼並重組的聲音。其中,今年5月,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發文稱,透過市場化的手段解決目前的行業困境,鼓勵行業兼並重組,暢通市場結束機制。近期,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公開表示,光伏行業調整宜重宜快,鼓勵企業兼並重組。

跨界者頻撤退 部份廠商已走向重整

【科創板日報】記者註意到,除本次並購案例外,此前,光伏行業已不乏增資動作。

其中,今年8月,華民股份公告,其控股子公司鴻新科技獲正泰新能源7500萬元戰略入股,增資完成後正泰新能源將持有標的公司6.98%股份。但這筆增資並不構成兼並收購,落地後,正泰新能源將成為華民股份的第三大股東。

華民股份是光伏領域跨界參與者之一。早在2022年8月,華民股份公告擬以5600萬元收購鴻新科技80%股權,從而布局光伏新材料業務。

但並非所有光伏跨界企業都能等來「白馬王子」。更加普遍的現象是,無論是光伏跨界玩家,還是非頭部的中小型光伏廠商,在產業鏈價格下行帶來的盈利壓力下,正處於生死存亡的邊緣。

一方面,光伏跨界者們正在加速撤退。

其中,今年8月,麥迪科技公告,擬出售公司所持炘皓新能源100%股權,該公司給出的理由為光伏行業競爭不斷加劇、產業鏈主要產品市場銷售價格持續下降,炘皓新能源盈利能力承壓。交易完成後,光伏業務不再是麥迪科技主營業務。

同月(今年8月),華東重機公告,終止投資建設亳州年產10GW N型高效太陽能電池片生產基地計畫,並登出計畫公司華東光能科技(亳州)有限公司。

另一方面,一些跨界者以及非頭部光伏公司舉步維艱,正處於生死存亡的關口。

今年8月,ST聆達釋出預重整債權申報公告。六安市中級人民法院決定對公司啟動預重整。

今年7月底,金剛光伏公告,酒泉市中級人民法院同意對公司啟動預重整,

同樣在今年7月底,ST愛康公告,債權人江陰康達包裝制品有限公司以公司控股子公司浙江愛康光電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並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為由,向長興法院申請對浙江愛康光電進行破產重整。

萬聯證券投資顧問屈放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 「由於行業產能過剩,光伏中小企業要被收購必須要有吸引頭部企業的亮點,如:某區域的市場占有率,或細分子領域的技術優勢等。」

行業探底 需求或現邊際好轉

隨著光伏領域跨界者頻頻撤退、部份廠商正走向破產重整,「行業何時探底」成為市場各方人士的熱議話題。

SEMI中國光伏標準委員會聯合秘書長呂錦標此前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調整或許更快來臨。 「光伏行業今年內就會調整,三季度就會看到調整訊號。」 他表示,「產業鏈的調整會首先體現在多晶矽端,各企業透過安排成本相對高的生產線停產檢修降負荷,以柔性生產緩解庫存壓力。」

在中信建投分析師朱玥看來, 當前,光伏板塊處於基本面底和盈利底,但近期積極的邊際變化正在發生。一方面8月國內計畫陸續啟動交付,預計9-11月元件排產將持續上升,行業需求端出現邊際好轉; 另一方面,產業鏈盈利底部愈發明朗,測算7月N型產業鏈盈利底部已企穩,行業供給端改善提速。

中信證券也在近日釋出的研報中表示,隨著光伏旺季臨近,行業去庫逐步加快,矽料價格迎來觸底反彈,有望帶動主鏈中遊和輔材環節價格和排產修復;同時,光伏主鏈已進入現金消耗期,在政策管控趨嚴、市場化出清加快的情況下,供需格局有望逐步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