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動物

飼養員化身 「熊貓人」,揭秘野放背後的震撼挑戰!

2024-09-12動物

一、熊貓野化的重要性

大熊貓作為中國特有的珍稀物種,野化放歸對於其族群的復壯至關重要。第四次全國大熊貓調查結果顯示,野生大熊貓族群數量雖增長到近 1900 只,但由於自然地理障礙和人類活動的影響,野生大熊貓被分割成 33 個局域族群,其中 18 個族群的數量不到 10 只,面臨著極高的滅絕風險。

棲息地的破碎化使得被隔離的族群之間無法實作基因交流,導致局域小族群遺傳多樣性降低,加快了瀕危小族群消失的速度。要保護大熊貓這一物種,就必須保護其所在群落的整體性、穩定性和物種內部遺傳的多樣性。

目前中國保護大熊貓主要采取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兩種方式,而將人工圈養繁殖的大熊貓經過野化培訓後放歸到野外瀕危小族群,成為了兩種保護方式的連線點。透過野化放歸,可以改善野外小族群的遺傳多樣性,降低滅絕風險,實作野生大熊貓族群的復壯。

例如,2006 年雄性亞成體大熊貓 「祥祥」 經過獨立野化培訓後放歸野外,但不到一年因與野生大熊貓爭奪領地和食物從高處摔落重傷致死。這一事件讓人們認識到野化放歸面臨的挑戰,但也促使科研人員不斷總結經驗,改進野化培訓方式。2010 年熊貓中心啟動圈養大熊貓野化培訓第二期計畫,並首次提出 「母獸帶仔」 的野化培訓新方法,為大熊貓野化放歸帶來了新的希望。

二、熊貓人的誕生

(一)為何變身熊貓人

大熊貓野化放歸是一項艱巨而重要的任務,為了避免大熊貓對人類產生依賴,飼養員們不得不變身 「熊貓人」。在野化培訓過程中,大熊貓需要盡可能地減少與人類的接觸,以便更好地適應野外環境。如果大熊貓對人類產生了依賴,它們在放歸野外後可能無法獨立生存,面臨著極高的生存風險。

因此,飼養員們穿上熊貓偽裝服,噴灑熊貓尿液或塗抹糞便,讓自己從視覺和嗅覺上都更接近真正的熊貓。這樣可以在給母獸投餵食物或給幼崽做必要體檢時,「迷惑」 大熊貓,使其不會對人類產生警覺。透過這種方式,飼養員們能夠在不幹擾大熊貓自然行為的情況下,完成必要的工作,為大熊貓的野化培訓提供保障。

(二)熊貓人的裝備

熊貓人的偽裝服是他們進行野化培訓工作的重要裝備。這些偽裝服不僅在外觀上與熊貓相似,還散發著熊貓的氣味。衣服上噴灑的熊貓尿液和塗抹的糞便,是為了掩蓋人類的氣味,讓大熊貓難以察覺 「熊貓人」 的異常。

偽裝服的制作也有講究。據了解,有些偽裝服會采用特殊的材料,使其更加耐磨,適應野外的復雜環境。同時,為了穿脫方便,偽裝服上的紐扣或拉鏈會被改成魔鬼粘,避免在緊急情況下出現卡死或失靈的情況。

除了偽裝服,飼養員們還會佩戴頭套和面罩,進一步增加與熊貓的相似度。這些裝備不僅讓飼養員們在外觀上更像熊貓,也為他們在野外工作提供了一定的保護。在與野化培訓的大熊貓接觸時,熊貓人的裝備成為了他們與大熊貓之間的一道 「隱形屏障」,既保證了工作的順利進行,又不影響大熊貓的自然行為。

三、野化培訓的過程

(一)母獸帶崽法

母獸帶崽是一種科學有效的野化培訓方式。從出生起,幼崽就跟隨母獸生活,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學會在大自然中覓食、尋找水源、躲避天敵等生存技能。大熊貓媽媽作為有豐富野外生存經驗的 「老師」,能夠以最自然的方式傳授給幼崽生存本領。這種方法的科學性在於充分利用了大熊貓的自然行為和本能。過去,飼養員幾天也教不會熊貓爬樹,現在熊貓媽媽用嘴把寶寶往樹上一拱,熊貓寶寶兩次就學會爬樹,可見母獸帶崽的方式更符合大熊貓的學習特點和生存需求。同時,母獸還能教會幼崽如何辨識和應對野外的各種危險,為幼崽未來在野外獨立生存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培訓的兩個階段

  1. 在第一階段,幼崽剛出生至一歲左右,生活在 2000 平方米左右的小型培訓圈內,主要食物為媽媽的母乳。這個階段,幼崽主要跟著媽媽學習爬樹等基本技能。為了避免幼崽對人類產生依賴,飼養員在進行必要的接觸時,會穿上熊貓偽裝服,還會在衣服上噴灑母獸的尿液或塗抹糞便,讓自己從視覺、味道上都和真實的熊貓更接近,以此 「迷惑」 幼崽。飼養員會全天不間斷視訊監控幼崽的情況,一旦發生異常情況要及時采取應對措施。
  1. 當幼崽長到一歲左右,食物逐步由母乳過渡為竹子,隨即進入野化培訓的第二階段。工作人員會將熊貓母子轉移到面積更大的野化培訓圈,這裏與它們的自然棲息地毗鄰,屬於完全的自然環境,面積可達 20 萬至 30 萬平方米。在這個階段,幼崽開始跟著媽媽自主采食,學習躲避天敵、尋找水源等技能。飼養員需要密切關註熊貓母子的一舉一動,每天在野外進行巡邏,一圈走下來要 4 個多小時,有時遇到大雨、大雪,他們要在野外跋涉一天。其間,飼養員要完成多項復雜又瑣碎的工作,比如根據母獸佩戴的 GPS 項圈找到它們,遠距離觀察它們的活動情況和精神狀態,避開幼崽,單獨引開母獸為其投餵精飼料補充營養,定期收集母獸佩戴的錄音筆數據,分析它們的活動規律,同時將收集到的糞便樣本帶回去等。

四、熊貓與熊貓人的互動

(一)熊貓對熊貓人的反應

當熊貓看到熊貓人時,反應各不相同。有的熊貓會像 「淘淘」 一樣,立刻爬上樹躲避,或許它們感覺到了這個 「熊貓」 的異樣,但又無法確切地認知這並非真正的同類。還有的熊貓則會露出一臉懵的表情,仿佛在說:「這是啥呀?怎麽和我長得差不多,又有點奇怪呢?」 就如同飼養員為新認識的熊貓穿上道具服假裝同伴時,熊貓們被這突然出現的 「大個頭」 弄得不知所措。它們可能會在心裏犯嘀咕:「這家夥到底是誰呢?怎麽從來沒見過這麽奇怪的同類。」 對於熊貓幼崽來說,熊貓人的出現更是充滿了未知和好奇,它們在困惑的同時,也在努力理解這個世界。

(二)熊貓人的趣事

飼養員們扮成熊貓人的過程中,發生了許多有趣的故事。有一次,為了給熊貓檢查身體,幾位飼養員穿上熊貓道具服,假裝成熊貓的同伴和它坐在一起。熊貓一開始被這體型比自己大很多的 「同類」 嚇得不輕,只能乖乖地聽從 「安排」。稱體重時也老老實實,十分乖巧,完全沒有了平時調皮耍賴的樣子。還有的時候,熊貓看到熊貓人會做出一些令人捧腹的反應。比如有只熊貓看見人偶熊貓時,嚇得撒腿就躲在了竹子林後面,神情緊張,仿佛在想這是個什麽龐然大物。當人偶熊貓開始走路時,這只熊貓快速跑到門口,竟然整個身體爬上了門,一只爪爪還不停敲著門,仿佛在向飼養員求助,那畫面既成熟又落寞,讓人忍俊不禁。這些有趣的互動不僅展現了熊貓的可愛與天真,也讓我們看到了飼養員們為了照顧好熊貓所付出的努力和創意。

五、熊貓人的艱辛與快樂

(一)面臨的危險與困難

熊貓人在野外工作中面臨著諸多危險與困難。首先,他們可能會遭遇兇猛的野生動物。在野外,大熊貓的棲息地周圍可能存在著狼、豹等猛獸,這些動物對熊貓人和大熊貓都構成了威脅。熊貓人在巡邏過程中需要時刻保持警惕,以免受到野生動物的攻擊。其次,惡劣的天氣也是他們經常要面對的挑戰。大雨、大雪等惡劣天氣會給他們的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不僅行走艱難,還可能會面臨山體滑坡、土石流等自然災害的危險。有一次,山上大風呼嘯,牟仕傑和同事突然聽到奇怪的響聲,緊接著一棵大樹就倒在了兩人中間,還有石頭從上方滾落下來,幸好兩人躲避及時才沒有發生意外。此外,「不聽話」 的幼崽也會給他們帶來很多麻煩。比如熊貓 「琴心」 在接受第二階段的野化培訓時,曾 5 次打洞鉆出了野化圈的電子圍欄,有幾次甚至白天 「出逃」,晚上回來找熊貓媽媽。牟仕傑和同事只得擴大搜尋範圍,密切關註它的安全,這無疑加大了他們的工作量。

(二)熊貓越野的喜悅

為何大熊貓越野時熊貓人會開心呢?這是因為熊貓人的努力就是為了讓大熊貓能夠成功野化,回歸自然,實作野生大熊貓族群的復壯。當看到大熊貓在野外能夠自主覓食、躲避天敵,健康地生活時,他們感到自己的付出有了報酬。大熊貓越野意味著它們已經掌握了在野外生存的技能,能夠獨立生活,不再依賴人類。這不僅是對熊貓人工作的肯定,也為保護大熊貓這一珍稀物種做出了貢獻。熊貓中心野外生態研究專家張明春介紹,將熊貓放歸到野外,需要對野化熊貓的生存能力、健康狀況進行綜合評估,保證其放歸後能夠自主覓食、躲避天敵。只有這樣,才能讓大熊貓真正融入當地族群,實作族群的永續發展。所以,當大熊貓越野時,熊貓人會感到無比的喜悅和自豪。

六、未來展望

熊貓野化工作無疑是一項極具重要性卻又充滿艱巨挑戰的任務。

從重要性來看,野生大熊貓族群雖有一定數量增長,但仍面臨著棲息地破碎化、小族群瀕危等嚴峻問題。野化放歸作為保護大熊貓的關鍵舉措,對於恢復野生大熊貓族群數量、改善遺傳多樣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是對大熊貓這一珍稀物種的保護,更是對整個生態系穩定的維護。

然而,其艱巨性也不容忽視。在野化過程中,無論是熊貓人面臨的野生動物威脅、惡劣天氣挑戰,還是幼崽帶來的各種不確定性,都為野化工作增加了重重困難。但正是這些困難,更加凸顯了野化工作的價值和意義。

展望未來,我們充滿期待。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對大熊貓野化的研究和實踐將更加深入。例如,不斷改進的監測技術將更好地跟蹤野化大熊貓的生存狀態,為科學決策提供更準確的數據支持。同時,野化培訓方法也將持續創新和完善,進一步提高大熊貓的野外生存能力。

我們也期待有更多的人關註和支持熊貓野化工作。無論是政府部門的投入、科研機構的努力,還是社會大眾的關註,都將為熊貓野化工作註入強大動力。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未來會有更多的大熊貓成功野化放歸,融入野生族群,為保護這一珍貴的物種、維護生態平衡做出更大的貢獻。讓我們攜手共進,為大熊貓的美好未來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