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動物

野生動物住進上海別墅小區,還有居民「熱心」投餵,貉何去何從?

2024-07-27動物

貉作為野生動物,近兩年頻繁進入公眾視野,上海不少郊區小區內目前都發現了貉的身影,今年七月,上海第三次「貉口普查」也全面啟動。

野生動物與人類社會的邊界模糊了,給一些居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煩惱。「這些動物雖然對人沒有攻擊性,但是總與寵物發生爭端,它們還在空置的別墅內做了窩!真不知道拿他們怎麽辦。」青浦區西郊古北國際別墅小區居民夏先生反映,今年小區內貉的數量比往年增長許多,居民總是能「打上照面」。

有些居民把它們當做「不速之客」,怕它傷害到自家的寵物,有些居民則產生了憐惜的情緒,人為投餵行為頻頻出現。居民們也提出了一些疑問:發現貉的身影後,該如何上報和處理?貉的數量達到多少時,才能對其進行抓捕放歸?這些問題都需要一個更加具體的答案。

野生動物住進別墅,「熱心」居民投餵幫倒忙

西郊古北國際別墅小區位於青浦區趙巷鎮,是一個特色居住區,離佘山不遠,生態環境好,小區內綠化超過68%。

「168號別墅目前無人居住,有好幾只野生動物已經在這萊恩家了。」不久前,小區內169號的居民發現隔壁空置許久的別墅突然搬來了「新鄰居」,趕忙在業主群內提醒大家。

擔憂的情緒在群裏出現,有居民不太認識照片裏毛茸茸的動物,「是狗獾吧!小諾古力?」「開車的時候看到有動物竄過去了,是松鼠嗎?」「野生動物,有點嚇人,會有攻擊性嗎?晚上不敢遛狗了。」

小區道路中間出現的貉

其實,這個面部有著黑色「眼罩」、身體和尾巴的毛發為棕灰色,毛尖黑色、有些像小諾古力的動物是貉,也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上海共有超過300個點位發現了貉,集中於松江、青浦及閔行等區。

進城生活後,貉偏好在灌叢、假山、墻體基部、地下車庫的雜物空間、沈降區域棲息。在青浦,它們還住進了無人居住的別墅。

西郊古北國際別墅小區物業負責人唐先生告訴記者,小區面積共33萬平方米,目前有五六棟別墅的私家花園無人打理,雜草叢生。有些業主居住在國外,無人打理的別墅物業動不得,也沒有鑰匙能進去,夏季繁茂時期容易有動物做窩。物業方目前已經有24小時值班巡邏人員,但遇到貉時,既不能抓捕,也不能傷害,只能遠遠觀望。「鎖上花園大門也沒什麽用,柵欄、門底總有縫隙,貉身體靈活,進進出出的,誰也管不了。」

小區居委會方主任則提到,這兩年貉的繁殖情況越來越嚴重了。除了環境之外,小區居民的人為投餵也成了問題。由於小區會有流浪貓「到訪」,有些喜歡小動物的居民會不定時、不定點地投餵一些貓糧。

有居民人為投餵貓糧

「其中有一戶業主實在是太‘熱心’!她不單單是餵流浪貓,還要投餵給貉。不僅自己投餵,還讓家裏的司機開車在小區裏定點投放。許多流浪貓就像是等著施舍一樣,一路跟著。」說起人為投餵,小區居民有些哭笑不得。

居委會工作人員表示已經與該業主溝透過,但投餵行為依舊存在,「目前物業安保人員及巡邏人員在小區內發現投餵情況後,會及時收走貓糧等食物,防止引來覓食的野生動物。」

貉,何去何從?

進入炎熱的七月份,偶遇貉的頻次越來越高,小區居民們只好撥打了投訴電話,希望林業站的人員可以幫忙「請走」這些不速之客。

「不能抓。」趙巷鎮林業站的工作人員沈越表示,林業站主要負責救助野生動物,目前站點只有一個籠子,但貉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目前也沒有出現傷人事件,所以沒有理由抓捕小區內的貉放歸。不過,這也與相關標準的缺失有關,密度達到多少才需要人為介入,林業站只能層層上報等待批復,「如果貉口普查後,發現貉的總數量大大增多,或者市裏出台了什麽標準,那我們也會更好操作一些。」沈越坦承。

最後,林業站只好發放給了小區20盒驅狗丸,讓有需要的居民撒在自家院子附近,避免貉的進入。

小區綠化率高,動植物型別豐富

對此問題,林業站、小區居委會、物業、業主代表展開了討論,夏先生也參加了這場討論會,「領導也比較重視,許多部門都參加了,但大家誰也拍不了板,還是要報上去,再商量。」

幾天後,夏先生收到了討論後的初步反饋,包括杜絕投餵、處理沈降地面等措施。但居民們並不滿意,因為具體責任方和落實細節並不清晰,「比如我們小區無人居住的別墅,有沈降和貉棲息的情況,但業主聯系不上,物業又無權進入,那麽誰來落實呢?」夏先生希望政府和相關管理部門可以將措施更加細化,落實在地。

人與貉糾紛的背後,根本問題是無從下手的「標準」。許多居民並不知道如何把握與野生動物相處的邊界。「總而言之,我們確實要與野生動物共存,但具體怎麽落實?」夏先生依舊很疑惑。

其實,有些措施已經有法可依。去年年底生效的【上海市野生動物保護條例】裏明確指出,禁止投餵野外環境自然生長繁殖的野生動物。而在居住區內發現野生動物族群數量異常等情況的,可以向區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報告,由區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組織采取必要措施予以保護。

在無人打理的花園裏,一窩貉安了家

對此,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王放表示,他剛帶領團隊進行了第三次的「貉口普查」,調查了一百多個小區,發現近幾年貉的分布範圍越來越大。而貉泛濫的主要原因就是「濕垃圾」和「人為投餵」。

而貉抓走容易,放歸卻難,「上海動物園本身根本就接待不了那麽多貉,如果放歸到野外呢?我們曾做過調研,給放歸的貉帶上GPS,最後卻發現它們放歸後的死亡率接近100%。」王放覺得抓捕貉並不是一個特別好的做法,他和團隊正在嘗試更溫和的驅趕方式,比如透過生命探測儀去探測洞穴中的貉,再進行後續的填補和定點搬家。對貉的處理方面,王放表示團隊會跟林業站合作商議出相關工作手冊,「接到居民反映後,林業站要到現場判斷用什麽方案,我們希望是一個有監管的、有技術手段介入的流程。」

與此同時,針對市民的自然科普教育還需要更深入,「貉口普查團隊」也招募了許多市民誌願者,幫助市民在參與中加深對野生動物的了解。對於居民來講,最理想的接觸方式就是「保持距離」,不投餵不親近。

欄目主編:毛錦偉

來源:作者:王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