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娛明星有新賽道可以卷了。
先從王一博新上線的一部作品說起——
尋護者
「明星」「公益」組合在一起,這些年大家已經見怪不怪了。
他們早已不滿足於在公益廣告中「刷臉」,或是僅僅在宣傳海報中亮相的「公益大使」title,明星們使出渾身解數,躋身公益賽道—— 紀錄片 。
王一博走的就是大使探訪式科普紀錄片的路線。
保護的動物是,穿山甲。
大家對穿山甲的初印象,都源自於【葫蘆兄弟】吧。
你還可能知道,穿山甲被捕殺、被濫獵的悲慘現狀,它們的數量急劇減少,已經成為極度瀕危的物種之一。
保護瀕危動物,又是一個專業、冷門的話題,除了專業的救助人士和機構,我們只有在新聞上才能關註到這些野生動物的現狀。
明星參與,可以讓更多人去了解穿山甲,關註如何去保護它。
這次的【尋護者】,一共兩集,每集24分鐘。
這個體量,其實還不足以展示多麽深度的內容。
而在整個計畫中,明星的參與感也有限。
王一博他更多的是跟隨保護中心的專業人士走訪野外,相當於拿了誌願者體驗卡,來了解動物保護的日常工作。
同時作為「嘴替」,替觀眾發問穿山甲知識點,並總結「劃重點」。
作為「手替」,直接飼餵穿山甲。
作為「替身」,拿起鐵鍬幹活,幫助穿山甲修橋。
還充當旁白,講述那些科研與救護的專業團隊的故事。
當然,我們也很難要求檔期繁忙的明星,全過程跟隨。
不管參與程度如何,明星參與的公益紀錄片都值得歡迎。
因為明星主要的作用,便是以他們的人氣,引發關註。
公益計畫需要宣傳。
而明星需要口碑和大眾親和度。
兩種需求,一拍即合。
這類路線近幾年來已經屢見不鮮。
迪麗熱巴參與的【遠山的呼喚】,模式和【尋護者】大體相似,也是來到西藏探訪當地的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只不過這裏拯救的是雪豹。
明星參與公益計畫想要達到預期效果,「第一人稱」的真實體驗能否成立很重要。
在大眾的監督下,公益計畫中明星摘下光環親自前往、深入一線已是基本操作。
但去到那裏真正做了什麽,是完成公益任務、還是打卡式體驗,這就只能交由觀眾去評價了。
而紀錄片裏要做的就是卸下明星光環,畢竟公益影像相比直接捐助,有了更多表達公益人格的空間。
所以紀錄片需要有情節的加成。
和當地工作人員打成一片,熱巴克服高原反應的身體不適參與探訪工作。
朱一龍則跑得更遠,遠赴肯亞馬賽馬拉。
只不過【在有樹的草原上】更像是觀光式科普紀錄片。
而同一時期上線的【追光者】,「哇唧唧哇」團綜爆改公益紀錄片,第一期焉栩嘉前往三江源,奔赴高原去體驗當地環保一線工作者和誌願者的工作。
不同於野生動物專業救護的工作,焉栩嘉面對的現狀更加現實——
高原上成片的垃圾。
所以,他更多地以自己的視角進行著對環保事業的記錄、體驗和反思。
紀錄片有大量焉栩嘉個人的獨白鏡頭。
而同樣是穿山甲。
前些年Angelababy已經接觸過這個選題。
豆瓣評分高達9.3。
BBC紀錄片【穿山甲:被捕殺最多的動物】,鏡頭對準的是一位環境保護者瑪莉亞·迪克曼。
她跟隨穿山甲的足跡來到越南、泰國和中國,透過與非法販賣者「鬥智鬥勇」,把穿山甲從他們手中救下來。
在紀錄片後段,瑪利亞來到中國,和一個關鍵人物會面。
Angelababy作為中國的穿山甲保護大使在裏面短暫出現。
因為瑪利亞真誠地相信,把穿山甲介紹給公眾才能救它們。
而Angelababy有著巨大的關註度,同時希望能夠幫助穿山甲。
其實和Angelababy關系也不大,畢竟打擊偷獵和非法販運才是主線,她僅僅充當了「引流」的作用。
但對於她來說,參與這樣的計畫依然給她帶來了一定的正面評價。
有的明星是「搭順風車」。
而有的,則是有自己的基金會,主動策劃計畫。
王源的公益紀錄片【逐光,家的方向】,借力於源基金,就提供了另一種更加專業的解法。
那就是把「流量」的噱頭放置於公益活動之後,先講好故事再登場。
而且公益主題不是明星紮堆的環保,而是醫療健康。
這部紀錄片並沒有記錄王源探訪的全過程,僅僅在結尾處附上了照片。
歷時一年半,它聚焦的是患有細胞母細胞瘤的3歲小朋友和3年白內障病史的藏區牧民。
與其去證明明星做公益的「論心」與「論跡」,不如真實地講講善意如何解救深陷困境中的人。
揭露現實和困境。
這本來就是公益與紀錄片最原本的樣子。
【尋護者】中一個細節是。
去參觀巡護人員清理的各種捕獵穿山甲的工具時,王一博表示並不想見到它們被捕獵的樣子。
沒有見到真正捕到的樣子 ,可能還沒有那麽大的觸動
而讓遙遠的哭聲觸動觀眾,才能讓公益傳播真正成為一個作品。
Sir還記得南韓公益綜藝【人類-動物】中那只無臉的大象。
不止如此,它被棄屍荒野,切斷脊椎,砍掉鼻子。
只是為了得到一只象牙。
而樸信惠,只是作為 一雙眼睛 。
一雙還能辨別醜惡、感知痛苦、應該在場的眼睛。
擔任旁白的金宇彬被問到平時喜歡動物嗎?
他並不篤定。
自己喜歡動物是因為喜歡看動物,也沒有什麽抗拒感。
同時質疑。
但那真正代表喜歡或者愛護動物嗎
這份不篤定,才能為人類與動物到底在以什麽樣的方式共生提供更大的討論空間。
Sir想說的是,豆瓣給出了9.5的高分,也意味著我們並不是排斥明星替觀眾去充當那雙眼睛,我們更在乎的是能看到些什麽,反思些什麽。
去年豆瓣9.3分的【一路前行】。
胡歌、劉濤、陳龍【瑯琊榜】三人組的環保之旅,搭檔【人間世】紀錄片團隊。
和之前大多不超過一個小時的紀錄片不同,這部公益紀錄片非常完整,一共10集,單集55分鐘,去往了青海可可西裏、內蒙古烏蘭布和沙漠、海南後海村等多個地方。
沒有既定的劇情,一切都取決於嘉賓環保實踐中真實的行為反應與狀態。
沒有回避攝制團隊和嘉賓一路產生的交流、分歧和爭吵。
這才是真正做到了紀實化。
嘉賓深度的參與,更是直接將做環保、做公益的「作秀」質疑瓦解。
並沒有花費大力氣去做什麽體力活、也不是甩出煽情的故事。
而是真正在生活中進入了環保的語境。
比如胡歌和劉濤的「內娛史上最炸裂的6分32秒談話」——「手紙辯論」。
「要不要帶走在野外用過的廁紙」。
這也不是什麽驚天動地的大問題,但來自這些小問題的拷問,正是真正對人的拷問。
這在網路上也引發了巨大的討論,大家紛紛開始提供方案、參與進來。
無關明星身份,無關身處何地。現在,大家都置於野外,不想自己的行為傷害環境。
也不是因為什麽說教的大道理。
只是,大自然太美了。
哪裏舍得破壞它。
紀錄片裏運用大量環境美景的空鏡並不稀奇,但在這裏,有了生活化的視角,這些「美」並不「空」,反而有了環保的價值與表達。
也能切實觸動每個人對善與美的本能向往。
三人還作出了一個讓人意外的決定,不去保護地看藏羚羊產仔,因為保護區一般不允許外人進入,不願為自己的體驗形成錯誤的示範。
我們想看的當然不是明星去體驗野外環境,也不止是明星們去遠方撿垃圾,如何讓公益故事成立才是敘事的重點。
這趟環保之旅,胡歌還真心愛上了開拖拉機,推完地還不忘給王家衛發視訊炫耀,說這就是阿寶的歸宿。
這樣的紀錄片播出後,得到的自然不止有粉絲們整齊一致緊扣公益主題的評論。
還有深度的探討。
那些遙遠的危機真正與我們拉近了距離,不再是戴著公益這頂「高帽」的宏大議題,自然也無人關註作秀問題。
而這才是一切的初衷,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