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動物

昆蟲界第一殺手,若能長到200公斤,直接能把老虎砍成兩半?

2024-02-20動物

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選一下「關註」 ,精彩內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檢視。

文|永珍硬核

編輯|永珍硬核

«——【·前言·】——»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 似乎是很多人都比較認同的自然規則,因為在人們的眼中體型大的動物總是體型小的生物在戰鬥力方面更具優勢。

因此人們想當然地認為,弱肉強食的「強食」代表的是大型動物, 比如老虎獅子一類的猛獸,而「弱肉」代表的是體型很小的動物,比如昆蟲、節肢類動物等。

一些小昆蟲連人類都能輕松一腳碾死,更不用說猛獸了。

一些腦洞大開的網友在想,如果有一天昆蟲的體重和猛獸同樣大,是否會存在猛獸被反殺的可能呢?

那麽以昆蟲界最強獵食者代表——螳螂為例, 倘若把它和老虎都變成200公斤,兩相對峙的話,又是怎麽樣的結果呢?

雙刀螳螂的「過蟲之處」

在昆蟲界中,螳螂算是體型偏大的一類肉食性昆蟲。螳螂的種類很豐富,人們常見到的螳螂大多數都是綠色和褐色的,除此之外還有灰色、金屬色和帶花斑的。

整體線條流暢舒適又很整潔優雅,每一個部位的尺寸都安排得恰到好處,有細長型、扁平葉狀型等。

它的頭部呈倒三角狀,可以自由轉動,它口器的上顎十分發達,被它盯上的獵物在被抓住之後沒有誰不喊疼的。

一些動物的視力不是模糊就是看不清,像蛇還要依靠熱感應來感知獵物的方向。這一點螳螂就厲害了,它擁有3D立體的視力。

最顯眼的就是它那雙大復眼,在復眼內擁有半球狀的蜂窩結構,上面附著著上千個小眼,讓事物影像在它的大腦中反應得十分清晰。

復眼清晰到可以知曉對方的種類、花紋甚至是體色,還可以根據光線的強弱來調節自己復眼的舒適度,白晝黑夜之下,獵物都無所遁形。

它的一對復眼可以準確地分辨出同一物體間的距離和方向,視力尤其敏銳,不誇張地說它能全方位360度無死角地觀察周圍的一切。

更驚奇的是它的眼睛還能計算獵物的飛行速度,甚至是角度。這哪是眼睛,簡直就是妥妥的天然雷達。

它的獵食性非常強,吃蟲子就好比吃零食,這得益於它身體上的兩把「大刀前肢」。

放大它的前肢,你會看到上面分布著鋸齒狀、且長短不一的尖刺,尖刺下還有倒鉤,在捕食時,這些鉤刺紮進對方身體能更好地契合,讓對方無法掙脫。

據說它的前肢力量達到700N,可以承受比自己重幾十倍的重量, 曾有古人描述它為「飄飄綠衣郎,怒臂欲擋轍」。

一些脊椎動物都無法逃脫它的雙刀,據研究它的出刀速度不到一秒,人類眨一下眼睛的時間,它已經將對方控制住了。

因此,它也被稱之為「刀螂」,一雙大刀,一套刀法橫行昆蟲江湖,成為超強獵食昆蟲。

你可不要手欠地去碰螳螂,它可以迅速在你的手指上留下傷口。

不過再厲害的高手也有著自己的弱點。

它的身材嬌小,雖說是昆蟲, 但渾身上下除了那雙大刀外,並無其他鎧甲護身了, 加上它的飛行能力很一般,所以它只能依賴於體表的保護色來隱藏自己。

如果將螳螂的體重增大到400斤,怕是身體不會那麽敏捷了,相反它的缺點會暴露無遺

陸地霸主——猛獸老虎

老虎作為陸地大型猛獸,一向被人歸為食物鏈頂端的獵食者之一,它們的戰鬥力不是一般的強悍。

先不說別的,就單拿體重來說,成年老虎的體重最低也要將近200斤,所以體重達到400斤對於老虎來說根本不算什麽。

老虎屬於大型貓科動物,和豹一樣擅長跳躍,體長可達到三米, 它肌肉的纖維組織密度高且豐富,在高速新陳低謝的加持下,其肌肉的力量變得尤為發達。

龐大的體型、強健的肌肉力量,驚人的彈跳力,讓老虎在獵食時展現出強大的爆發力,利用身體的力量來壓制獵物,讓獵物乖乖被吃。

最關鍵的是老虎身上的牙齒和虎爪。它鋒利的牙齒和虎爪讓它爆發強大的咬合力,它可以一口咬死450公斤的獵物,它的虎爪可以輕易撕碎獵物的身體。

老虎和螳螂一樣擅長隱藏自己來獵食,只是老虎利用外物遮擋自己進行埋伏, 像巖石堆、密林灌木叢等,它們還能借助水的浮力和推力悄無聲息地咬死水牛。

從速度上來看,老虎的奔跑速度可達1小時60公裏,矯健的身手,十足的耐力,讓獵物無法逃脫。

除此之外老虎感知器官也極其敏銳,即使在晚上也能嗅到身邊的動靜。

相比只能利用保護色隱藏在綠植上的螳螂來說,老虎行動更加自由,獵食的策略方式更為豐富。

同重量的螳螂和老虎,誰更厲害嗎?

一些網友突發奇想,琢磨螳螂的體重要是達到了400斤,和老虎對比實力的話,會不會有贏面?

其實這種假設性的問題本身就是一個問題,至少在目前看來沒有什麽值得去討論的意義。據目前的認知,螳螂是不可能變大的。

昆蟲和哺乳動物不同,400斤對於老虎來說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如果單獨說體重的相當,對於昆蟲類來說是不太現實的。

一些史前昆蟲的體型最初也是比較大的,像史前螳螂最大可達一米長,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它們越來越小,縮減到十五厘米。

而這主要來源於它自身的結構特性和壽命,昆蟲中幾乎所有的種類不是帶殼就是節肢,但大都是外骨骼,並非和哺乳動物一樣骨骼長在內部。

它們所有的系統都長在骨骼之內,而外骨骼的作用主要是保護柔軟的內部軀體,防止體內水分蒸發,它和猛獸帶有殺傷力的內骨骼並不能混為一談。

昆蟲類動物一旦長到某種長度是不會長大了,如果非要成長只有退殼。

所以螳螂的內部並不存在骨頭,它不能像老虎那樣可以隨著骨頭的生長來壯大體型,在它的體內只有肌肉和液體。

就算是密度、體積、甚至是外部骨骼也隨之改變,它的體內結構依舊只是肌肉和液體,和實打實的老虎相比,實力還是有些吃不準的。

畢竟老虎比螳螂的戰鬥力可不是一般地強悍,更何況400斤的重量對老虎來說不叫事,更重的老虎也不在少數,它們照樣能跑能跳,獵食依舊輕松。

可螳螂就拿不準了,對昆蟲來說,體型小也算是一個保護自己的優勢,在獵食時負重較小。

但若是等比例增大,螳螂體內的液體也會同比例上升, 它細長的足也會等比例變長, 但活躍起來可能會較為笨重了,更不用說飛起來。

即便是它的雙刀更鋒利,也架不住老虎上躥下跳,不過這也很難說,畢竟它的眼睛可以自由旋轉。但是就爆發力而言,螳螂貌似只有一雙刀可以進行對打。

不過這種問題還是有些不現實, 畢竟昆蟲類動物之所以變小更多的原因來源於其呼吸系統的結構特性。

昆蟲類都是用氣管呼吸,進入到體內的氧氣越多,它的體型發育會越大,這就要求它們所處的環境必須擁有充裕的氧氣含量。

但如今隨著時代的變遷,生活在自然中的生物愈來愈多,留給昆蟲的氧氣並不多了,它們能夠生活到現在已經是萬幸了。

更不用說這種假設螳螂變大的問題,它們自身的生存尚且是個問題,更不用說費勁力氣去和老虎對峙。

所以很難說螳螂變大後能不能打得過老虎,就算是變大不成問題,對於螳螂來說它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去適應這種變化。

結語

自然本就是神奇的存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道理適用於所有生物。

至於螳螂是否可以和老虎一戰,那也要根據的事實進行科學的探討,而不是隨意憑空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