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動物

人類如何破壞了地球的生態環境

2024-02-19動物

2月12日,在烏茲別克斯 坦第二大城市 坦撒馬爾罕舉行的聯合國野生動物保護會議上,釋出 【保護野生動物物種公約】(CMS),列出1189種生物中,有超過五分之一受到生存威脅。它們來自各種動物群體——柯吉拉、鯊魚、大象、野貓、猛禽、鳥類和昆蟲等。

報告所列出的物種中,約有44%的物種正在經歷族群數量下降。最令人擔憂的是洄遊魚類的狀況:幾乎所有(97%)的洄遊魚類都面臨滅絕的威脅。這些物種每年都會在陸地,河流和海洋之間進行長途跋涉,但人類過度的活動和建設,已經極大破壞了這些生物的生存環境和洄遊路線。

例如,棱皮龜在漫長的遷徙途中遇到了太多人類活動幹擾和威脅,正面臨滅絕。 雌性棱皮龜是世界上最勇敢的生物之一,它們會長途跋涉到 16000公裏遙遠的海域築巢尋找食物。我們了解到它們從熱帶東南亞出發,一直到阿拉斯加的寒冷水域,因為那裏還有豐富的水母。

2023 年 2 月,小棱皮龜在印度尼西亞的 Lhoknga 海灘日落分時出海。

但是,長途跋涉意味著會遇到致命的威脅:漁網、偷獵者、汙染和因氣候危機而變暖的水域,這迫使海龜走得更遠才能找到食物,或者完全找不到可生存的地方。

陸路遷徙物種也不樂觀,在人類急劇改變的世界中,最大的威脅是過度開發和人類活動而導致的棲息地喪失,例如清理土地用於農業,道路和基礎設施。這些活動還破壞了遷徙物種的路徑,使它們無法完成長途旅程。

遷徙物種包括地球上一些最具標誌性的動物,如大象。下圖中是大象們在肯亞Kimana保護區( Sanctuary)向身體噴灑沙子後正在吃草 - 這是一種泥浴,有助於緩解高溫和蟲子叮咬。

肯亞Kimana保護區( Sanctuary)的大象

氣候變遷和汙染也是主要威脅。越來越溫暖的氣候不僅迫使一些物種走得更遠,而且還可能導致動物在一年中的 遷徙 時間變得不固定,這影響了它們獵取食物和在穩定熟悉的環境下繁殖交配。

特別明顯的例子是獨角鯨。這些看起來神秘的海洋生物向南遷徙到更深遠的北極水域之前,大部份都在無冰的沿海地區度過夏天。然而,隨著海洋變暖和每年海冰來的時間越來越晚,獨角鯨正在推遲它們的旅程。但是一旦秋天突然降溫結冰,它們就會被困在海冰中。

.一頭獨角鯨被困在格陵蘭島西部附近的海冰中。

南喬治亞州埃爾舒爾的灰頭信天翁棲息地,這些鳥類在這裏瀕臨滅絕主要是由於隨機的綿長的釣漁線。城市建設的 光汙染也使物種遷徙更加危險,尤其是鳥類。在密西根湖岸邊的芝加哥McCormick Place大樓 ,由於高樓窗戶和湖面引發的光線影響,導致自1978年以來,已經超過4萬多只鳥在這裏發生意外死亡。

南喬治亞州埃爾舒爾的灰頭信天翁

一些大規模柯吉拉擱淺與聲波環境汙染有關,而塑膠汙染則與大型海鳥信天翁的死亡有關。

大家常常驚嘆於生物遷徙旅程的壯觀場面,但這背後蘊含大量地球生態平衡的道理。這些動物活動都是地球生態系的一部份,如果這些物種消失或減少,直接反映出了它們所依賴的生態系被影響的程度,同時也直接會影響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生態環境。

遷徙的蝙蝠是500多種花卉類植物的傳粉者。

以蝙蝠為例。很難將它們視為使世界變得更美麗的生物。但其實就是蝙蝠這種生物,在遷徙過程中,為500多種花卉類植物授粉。同時,蝙蝠散布種子,有助於維持森林的多樣性,蝙蝠大量蠶食昆蟲,調節了有植物有害昆蟲的數量和分布。

但森林砍伐的破壞了它們的棲息地,以及被獵殺——因為它們的肉在一些國家被認為是美味佳肴。噪音汙染也分散蝙蝠的註意力,使它們成為效率較低的獵人。蝙蝠數量下降,從而影響地表植物花卉的分布,關聯到了人類的生態環境。

目前人類已知的物種中,僅有 14 個物種出現了積極的趨勢,包括藍鯨和座頭鯨。盡管 歷經過幾個世紀的被獵,座頭鯨的數量當前還有所增加。

高溫下的非洲野狗,更少機會和資源飼養後代。

聯合國的報告清楚表明,地球原本是一個平衡的生態環境。但當代人類活動影響了其他生物生態環境,而這些生物在維持和復原地球生態環境的平衡中起著已經和未知作用。人類破壞了其他生物的環境,最終也破壞了自身的生存環境,從而也走向滅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