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最深達7735.9公尺!「奮鬥者」號又完成7次載人深潛作業

2024-05-05科學

記者5月5日從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深海所)獲悉,該所「探索二號」科考船在最近歷時14天的航次中,科考團隊於5天作業時間內,共完成7次「奮鬥者」號載人深潛作業,其中2個潛次作業深度超過7700公尺,最大深度達到7735.9公尺,過程中還成功回收在7700公尺以深海域進行鯨落系統演化觀測的深海著陸器。

本航次成功回收深海裝備6型,其中深淵級海底原位科學實驗站在深淵海底駐留時長達115天。同時,完成了國產全海深多波束測量系統升級後的效能檢驗,以及1個站位的采水作業。本航次共采集多金屬結核樣品64個、巖石樣品4個、短柱狀沈積物樣品63個、海水樣品270升。

這次也是「探索二號」船首次作為「奮鬥者」號萬米載人潛水器的水面支持母船開展遠洋科考作業,安全、高效的「船-潛」協同配合保障本航次任務的順利完成。

本航次科考任務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原院長白春禮作為科學家隊員全程參與,並隨「奮鬥者」號完成深潛任務,下潛科考工作超過9個半小時,成為下潛至7500公尺以深海域最年長的科學家。截至目前,中國已有57人隨「奮鬥者」號到達7500公尺以深海底。

中國科學院深海所介紹說,深淵級海底原位科學實驗站是由中國科學院戰略性A類先導專項支持研制,以深淵基站為核心,整合深淵基站式遙控作業潛水器(ROV)、自主式水下航行器(AUV)等平台,能夠開展協同探測作業,透過攜帶大容量能源系統在海底長期駐留。基於深淵滑翔機中繼通訊的方式,實作海底實驗站與岸基監控中心的遠端資訊互動。透過本航次深淵實驗站的海底長期駐留試驗,既對系列關鍵技術進行了驗證,也為後續利用深淵實驗站開展新型深海科考套用奠定重要基礎。

本航次在西菲律賓公海海盆中央裂谷北段區域開展的3次載人深潛科考調查中,對前期新發現的深海多金屬結核發育區進行了進一步探查,並擴大了該區的範圍。與常規賦存於深海海盆地貌不同,此區域的多金屬結核主要分布於海脊地貌,結核豐度較高,形狀多為球形,粒徑大多在2至5厘米,少數超過10厘米。這一發現或為後續深入探究深海多金屬結核形成發育機制提供新的思路和證據。

本科考航次成功回收在海底布放時長達2年8個月的鯨落著陸器,獲取了豐富的過程影像資料,並收集沈積物、生物及微生物樣本,為深入理解深淵生物的生存策略及其與環境的交互作用提供寶貴依據。

科考隊還在5600公尺水深海底開展了底質、淺地層剖面結構和微地貌觀察和探測,初步了解該區域海底滑坡事件的基本特征,為此前布設的分布式光纖系統觀測到小尺度事件現象的解釋提供了有力證據。

中國科學院深海所表示,本航次任務驗證了國產全海深多波束測量系統軟體的魯棒性,測量效果獲得顯著提升,將為後續開展與同類裝備比對以及開展多波束合成孔徑技術研究提供支撐。

據了解,「探索二號」是中國首艘全數配置國產化水面及水下科考裝備的載人深潛器支持保障母船,其總長87.25公尺,型寬18.8公尺,最高航速14.2節,續航力大於15000海裏,可同時搭載60名科考隊員在海上連續作業60天。本航次於4月22日從廣州啟航,5月5日返回三亞。

編輯:謝哲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