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藏不住了!浙江余杭40歲男子,花22年收集幾千件「寶貝」!

2024-04-30收藏

沿著百丈仙巖村的村道駛入,

有一處新造的民宅。

現代簡約的外立面間,

還有古色古香的木制門窗點綴。

屋主人叫鄭科,今年40歲,

他的新家在村子最裏頭,

再往裏走,就是大山。

村裏,大家都聽說過他的故事:

老物件「發燒友」,

收藏的清、民國服飾和各種藏品,

數量多達大幾千,

前幾年還參加過一次「百年衣裳」展,

現在村裏展出的幾件老底子服飾,

也都是他提供的。

小到幾十元大到上萬元

連續22年收藏老物件堆滿地下室

就在前不久,

鄭科曬出了家人合影。

這是他們家聚在一起拍合影的第六個年頭,

起初也是無心之舉,

後來漸漸成了一年一次的「儀式感」。

而照片裏的這些衣服,

都是鄭科四處打聽收集的藏品。

2019年至2024年合影

愛好這東西,說不清也道不明,

鄭科說自己入坑這些舊時的衣物,

完全可以用一發不可收拾來形容。

「我初中時,

無意間看到奶奶14歲那年給

小舅公繡的手工圍嘴。

雖然比不上那些精致的華服,

卻也可以看到一針一線裏的親情。

那時候開始,我突然對這些

以前的衣服產生了興趣。」

奶奶繡的圍嘴

他真正收藏這些衣服,

是從18歲開始的,

然後慢慢拓展到衣櫃、儲物櫃、

雕花床等各種老物件。

如今具體的總數他已經數不清了,

估摸著大幾千總是有的,

其中衣服占了大頭,雕花床將近10張,

各種櫃子、木制舊家具不勝列舉。

就連客廳裏的茶幾、沙發、羅漢床……

也都是老房子裏用了數十年的老家具,

重新改造繼續使用的。

客廳一角

地下室有他為收納這些物件搭建的貨架,

說是琳瑯滿目一點都不為過。

衣服以男女區別,

按季節、型別收納放好;

繡花鞋、虎頭鞋、三寸金蓮的小鞋

統一放入一個櫃中;

還有各種櫃子、門板,

因為來不及收拾,

還靜靜躺在地下室的墻邊。

新家雖然是二三年前造好的,

但因為一家人平日裏不住村中,

這一車車從老房子搬來的藏品,

還沒來得及全部收納好。

其中一間收拾好的儲藏間

「以前網路不發達,

我收藏的東西有時候是村裏鄰居的,

有時候是去杭州二百大市場淘的。

後來上網方便了,

很多論壇上都可以找到這些老物件的資訊。

便宜的幾十塊,貴的話就要上萬了。」

鄭科說,為了將這些藏品納入囊中,

除了杭州,還多次去過上海

及其他一些周邊城市。

而鄭科和這些衣物的故事,

就如同一本長長的敘事集,

從18歲那年書寫至今,還未完成。

每一件藏品背後都有不同的回憶,

至今他都如數家珍。

百年衣裳、木制櫃子……

每一樣後面都有一個故事

「上了年紀」的木制家具

在鄭科家隨處可見。

其中,這組櫃子,

鄭科結緣於22年前,

彼時他還在讀書,

在閑林老街偶然間看到後,

便和屋主人談了起來。

「他們家主人是個老奶奶,

看我對這個櫃子很感興趣,

就說以後拆遷了給我留著。」

後來上了大學,

鄭科又去了一趟這個老奶奶家,

留下了自己的電話,方便日後聯系。

原本以為老奶奶當時說的都是玩笑話,

沒想到工作後的一天,

他接到了老奶奶的電話,

說家裏拆遷了,讓他去搬這個櫃子。

櫃子是東陽地區的做工,

並不算奢華,但這段回憶,

讓他至今想來都覺得很溫暖。

看完家具看衣服。

帶天妹翻看這些衣服時,

鄭科的眼裏總是閃著光,

一件件介紹著它們的做工,

仿佛針線之下,

他看到了先人對美的追求,

對愛的表達。

這些服飾從清朝末期到民國時期,

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風格。

上世紀10年代的衣服以元寶領為典型,

到了20年代就流行起了寬口喇叭袖,

再後推10年,

高領修身款又成了時尚新寵……

時代在變,但對於美的追求一直沒變。

比如這件20世紀20年代的

黑緞彩繡團鶴海水紋女褂

配紅段彩繡女裙。

這是那時候大戶人家的禮服,

由黑色緞的彩繡對襟女襖

和紅色緞的彩繡筒裙組成,

整套禮服做工精良,刺繡針法細膩,

雍容華貴盡顯當時家族的顯赫。

再比如同為民國時期這件旗袍,

是專門做給孩子穿的,

清新的綠色面料上滿是精致的花紋,

立領修身設計是上世紀四十年代的典型,

而面料也非常舒適,

即便是過了大半個世紀,

摸起來也很柔軟。

「這件衣服收來以後,

我還給我的女兒穿過,

你可以看到這個走線做工,非常精美。」

末了,鄭科說,

以後大概是不會再添置新的藏品了,

一是家裏的藏品太多,空間不夠用,

二是單單晾曬、打理這些衣服,

他一個人就要忙活好幾個月,

顧不過來。

數量不增,但熱愛不減,

「這些衣物,我回村裏時,

還是要一樣樣打理的。

雖說大部份都是

尋常百姓家的日常用品,

但是我眼中珍貴的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