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技

「推荐可能认识的人」,社交APP也需要有边界感

2024-03-28科技
□白高玉 (西南科技大学)
近日,#不要给我推荐可能认识的人了#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各大社交APP的熟人推荐机制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不少网友吐槽感到被冒犯:「你推送的人我认识,但你猜猜我们为什么不是好友?」
在数字时代,社交平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分享的渠道,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数据的积累,社交平台通过算法匹配向用户推送「可能认识的人」功能。在一些APP上,除了在消息栏、粉丝列表等板块中展示「你可能认识的人」账号外,还会时不时通过弹窗消息通知的方式进行强提示。平台进行此操作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加用户粘性,扩大用户的社交圈,免于中间人的推荐,从而提高人际交往的效率。然而,这种看似贴心的功能,实则侵犯了用户的边界感。
一些用户吐槽,家人,现同事、同学,或者前同事、老同学,甚至已经拉黑许久的前任,或者刚刚认识才加上联系方式的新朋友都会出现在「你可能认识的人」推荐列表中。双方或许相识,但并不代表想在相关社交APP上添加对方为好友。而社交APP自作主张进行推荐,使被推荐者难以与对方保持距离,甚至可能碍于面子,不得不勉强同意添加对方为好友,这无疑会造成一种冒犯,给用户带来沉重的社交压力。有网友表示,为了尽可能降低被熟人认出来的风险,其选择了销号重新注册新账号,甚至卸载APP并寄希望于找到下一个可以完全不用担心被认出来的社交平台。
进而言之,社交APP的熟人推荐机制对用户的隐私问题也存在一定风险。目前很多社交APP都要求获取用户的通讯录等权限,对用户通讯录信息进行分析,进而匹配推荐「可能认识的人」。算法推荐收集到用户的个人信息和行为数据,如果被泄露或不当使用,则会对用户产生不利影响。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的规定,有关方面在收集个人信息时,除了要确保信息收集最小化和及时删除之外,还要在运用个人信息时保持慎重,尤其要让用户拥有关闭某些功能的知情权与选择权,比如让用户可以禁止将通信录信息用于推荐「可能认识的人」等。
社交APP应是一个让人们自由表达,分享生活的平台,而不是受压力和被束缚的空间。在数字化与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社交APP也需要有一定的边界感,尊重用户的隐私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