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技

智遇湾区「+」速度:「人工智能+」,大湾区「+」了吗?

2024-09-03科技

南粤时讯 智逢时代,智遇湾区。「人工智能+」正成为促进区域协同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在大湾区产业结构、经济模式和教育发展面临重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 「人工智能+」又将为「大湾区+」带来怎样的全新机遇与挑战?对此,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YOCSEF)广州学术委员会于2024年8月31日举办了「‘人工智能+’,大湾区‘+’了吗?」观点论坛,从产业「+」、区域「+」、国际「+」三个方面,思辩如何将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转换为湾区产业升级新动能的核心优势,以期为大湾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启发与思路。

此次论坛由CCF主办,YOCSEF广州学术委员会组织并于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简称:琶洲实验室)举办,YOCSEF广州AC李雯霖(广东财经大学)和YOCSEF广州主席李冠彬(中山大学)共同担任执行主席;东软教育科技集团、荔峰科技(广州)有限公司为此次论坛提供赞助支持。论坛邀请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琶洲实验室副主任陈俊龙,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张通作为特邀嘉宾;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陶锋、广东省智能语音人机交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周国华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邵睿担任引导发言嘉宾;澳门融贯投资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院广州运营中心主任赵瑞龙、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部高级经理余弦及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港澳中心副总经理李响担任思辨嘉宾。

YOCSEF广州往届主席谭台哲(广东工业大学)、黄书强(暨南大学)、郝天永(华南师范大学)、王昌栋(中山大学)、吴一冰(赛尔网络有限公司)、黄栋(华南农业大学),往届副主席高静(广东恒电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李春英(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优秀AC刘雷(广东科技报),现任主席李冠彬(中山大学),现任副主席刘同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现任学术秘书陈俊颖(华南理工大学),现任AC委员刘伟莉(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李雯霖(广东财经大学)、吴国凯(荔峰科技(广州)有限公司)、乐杰(东软教育科技集团)、张天豫(京海盛大(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张帆(云米)以及来自大湾区多所高校及企事业单位共80多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在论坛开幕环节,由论坛执行主席李雯霖进行主持,首先邀请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琶洲实验室副主任陈俊龙致辞。陈俊龙院长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回顾了琶洲实验室的建设历程。他强调了实验室在推动学术成果与产业对接方面的重要工作,并指出粤港澳大湾区肩负着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的使命,不仅要把握发展机遇,更需积极应对复杂考验,立足于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于产业升级中的创新引领。最后,陈俊龙院长表达对未来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期待,并希望以此论坛为契机,共同为大湾区的「人工智能+」发展找到更具前瞻性的科技、产业发展方向。

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琶洲实验室副主任陈俊龙致辞

在引导发言环节,暨南大学陶锋教授以「人工智能赋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题,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大湾区发展的关键作用。他指出,虽然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当前技术产业的投资热点,但在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应用和变现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挑战。陶锋教授强调,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将科技成果及时应用到具体产业中,特别是在珠三角地区,智能制造业的集聚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他还分析了大湾区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中的独特优势与不足,呼吁打造产业链及创新链高度耦合的大湾区创新生态区域,构筑大湾区的核心竞争力。

暨南大学陶锋教授引导发言

随后,广东省智能语音人机交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周国华主任以「人工智能与现代产业的和谐共生」为题,介绍了国际大模型技术的最新发展。周主任分享了讯飞大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多个案例,并探讨了大模型在教育、招聘、合同撰写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周国华主任还指出,尽管大模型在推动机器智能跃迁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知识幻觉、个性化、数据隐私等方面仍面临挑战。

广东省智能语音人机交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周国华主任引导发言

最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邵睿教授带来了题为「‘九天’多模态大模型研发及其在具身智能产业应用」的报告。他详细介绍了九天大模型的发展历程和技术突破,展示了其在视觉、语言、多模态理解和生成方面的强大能力。邵睿教授特别强调,多模态大模型在具身智能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可以作为机器人感知和决策的核心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大湾区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邵睿教授引导发言

在引导发言之后,由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陈俊龙、YOCSEF广州第十一任主席谭台哲和YOCSEF广州第十五任主席黄书强为各位引导发言嘉宾分别颁发感谢状,论坛进入思辩环节。思辩环节的前半段由论坛执行主席李雯霖主持,后半段由论坛执行主席李冠彬主持。会场嘉宾围绕核心议题「人工智能+,大湾区‘+’了吗?」的三个子议题:产业问「+」、 区域何「+」、「+」遇国际,展开激烈思辩。

与会嘉宾为引导发言嘉宾颁发证书

议题1:产业问「+」:"人工智能+」 (AI plus) 可否促成大湾区产业plus (升级)?

在思辩论坛的「产业问‘+’:‘人工智能+’ (AI plus) 可否促成大湾区产业plus (升级)?」议题讨论中,与会专家们围绕AI技术在大湾区产业链中的应用前景展开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多项具有建设性的观点。

首先,有专家指出,AI技术的核心目标在于帮助人类完成那些不愿或无法完成的任务,特别是在金融等特定领域,AI已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生成式AI的发展仍需谨慎对待,尤其是在法律边界尚未完全清晰的情况下,这将成为未来AI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与此同时,随着AI技术的不断深入应用,产业发展对程序员的需求将不仅限于数量,更需要他们具备应对复杂研究任务的高级技能。

在讨论AI技术如何真正赋能大湾区产业升级时,专家们指出,尽管人工智能在提升产业生产力方面潜力巨大,但现实应用中与预期的生产力提升之间仍存在明显差距。为此,专家们呼吁高校与企业加强合作,探索在企业内部尤其是中小企业中低成本、高效率地推广AI技术的可行途径。这种合作将是推动企业内部流程优化、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

其次,专家们特别关注了大湾区产业的特殊性,认为AI技术在电商、客服、智能培训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可以有效帮助企业降本增效。然而,目前AI人才的紧缺以及企业内部对AI技术的认知不足,仍然是阻碍这些目标实现的主要障碍,加强AI人才的培养与企业内部AI认知的提升将是下一步的重点工作。

此外,在AI技术与制造业结合方面,专家们分享了具体的成功案例,展示了通过AI技术实现产品用户端的降本增效,进一步证明了AI技术在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这些案例表明,AI技术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还能为企业开拓新的商业机会。

最后,专家们一致认为,AI技术将在大湾区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发挥关键作用。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仍需克服技术、政策和人才等多方面的挑战。为此,专家们建议通过产学研合作,加快AI技术在大湾区的应用,助力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议题2:区域何‘+’:当‘人工智能+’遇到‘大湾区+’,如何打造地缘差异化核心竞争力?

在思辩论坛的第二个议题「当‘人工智能+’遇到‘大湾区+’,如何打造地缘差异化核心竞争力?」中,与会专家们围绕大湾区在地域竞争中的独特优势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多方面的见解。

首先,专家们对比了大湾区与其他经济区的优势和不足。有专家指出,京津冀地区在高校科研能力方面具有较强优势,而长三角则在金融和物流领域发展迅猛。相比之下,珠三角的数字电子产业链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在智能终端领域,如华为和OPPO等企业的表现尤为突出。然而,尽管珠三角在相关技术上有显著的表现,但在基础研究和科研能力上相对薄弱,未来AI如何为这些优势产业带来突破性创新仍然值得期待。

接着,专家们探讨了如何通过AI技术提升大湾区的核心竞争力。一位专家强调,AI技术的开发应结合珠三角的产业优势,特别是通过提高地区的科研能力来支持这一过程。为此,他呼吁高校在人才培养中更加注重与企业产业升级的对接,确保人才培养能够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另一位专家则指出,珠三角的国际化特征和强大的创新能力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而如何通过AI技术进一步推动这些优势的融合和发展,仍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此外,专家们还讨论了大湾区在吸引海外企业项目落地方面的优势。大湾区完备的供应链、资金和金融环境,以及其独特的出海能力,使其成为外部企业首选的落地区域。这些因素不仅强化了大湾区的国际化优势,也为区域内的「AI+」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专家们进一步指出,香港的高度国际化和市场化地位,使其成为中国企业走向全球的重要桥梁,而珠三角区域的贸易和供应链优势则为大湾区的整体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综上,专家们一致认为,大湾区在地域竞争中的独特优势需要通过AI技术的融合与创新来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同时,通过吸引全球顶尖企业和人才落户大湾区,可以为区域的「AI+」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助力大湾区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

议题3:「+」遇国际:借力「人工智能+」,如何增强大湾区的国际影响力?

在思辩论坛的第三个议题「借力‘人工智能+’,如何增强大湾区的国际影响力?」中,与会专家们深入探讨了大湾区利用AI技术提升其全球影响力的多种途径。

首先,专家们分析了大湾区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的竞争力。有专家指出,尽管中美两国在多个领域展开了激烈竞争,但大湾区凭借其独特的地缘优势和经济活力,依然具备显著的国际竞争力。广东作为中国经济特区的集中地,在与东南亚、中东和欧美的交流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与此同时,港澳在知识产权、法律和文化方面与国际社会接轨,这使得它们在推动大湾区国际化进程中具有天然的优势。未来,专家们建议大湾区应继续借助「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扩大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

在提升大湾区国际竞争力的具体途径方面,专家们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专家指出,大湾区在人才吸引和教育覆盖率方面仍有不足,与京津冀和长三角相比,需要制定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才能在全球人才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然而,另一位专家认为,大湾区在吸引高端人才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像华为、大疆这样的企业对外地人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有专家建议,湾区公司可以尝试推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AI产品,如ChatGPT,以进一步提升大湾区在全球科技领域的地位。与此同时,另一位专家强调,虽然AI技术在一些下游应用中表现出色,但大湾区应更加关注在硬件产品方面的突破,以此打造更强的国际竞争力。

此外,专家们还讨论了企业国际化面临的挑战。有专家从中小企业的角度出发,指出企业国际化不仅面临人才的挑战,还包括法律合规性和政策风险。他呼吁国家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促进大湾区企业走向国际。

最后,专家们总结了大湾区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有专家提出,大湾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完善的产业集群和市场化营商环境。这些因素能够快速激发企业的创新能力,并通过细化分工和频繁的市场行为来增强区域的整体竞争力。因此,专家们建议大湾区应继续围绕产业集群建设展开政策制定,推动区域的高质量发展。

热烈的思辩现场

在思辨环节最后,由YOCSEF广州第十七任主席郝天永,YOCSEF广州第十九任主席吴一冰,YOCSEF广州第二十任主席黄栋为思辩嘉宾颁发感谢状。

老主席们为思辩嘉宾颁发证书

YOCSEF广州现任主席兼本次论坛执行主席李冠彬对今天的论坛进行了总结,重述了大湾区「人工智能+」面对的不同层面的机遇与挑战,充分肯定了论坛主题内容的设置和讨论成果,并希望未来能创造更多机会促进多方交流,进一步引发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

论坛嘉宾合影

此次论坛历经四小时思维碰撞交锋,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圆满结束。论坛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与大湾区发展的结合现状,全面探讨了AI技术在区域产业升级和国际竞争力提升中的关键作用,明确了大湾区的发展既要稳步推进当前的任务,又要着眼于未来的长远规划,确保通过「人工智能+」赋能大湾区,在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中持续保持竞争力。

通讯员/谭双翼 李雯琳 王甜甜 李冠彬

责任编辑/谢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