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技

回顾:中国在大别山建造天线,长宽达100公里,到底想用它干什么

2024-05-09科技

在大别山的深处,一个震惊世界的超级工程悄然孕育而生——一个长宽达100多公里的超级天线正在这片延绵无际的山脉之中拔地而起。

当时很多人认为,在卫星通讯日趋成熟的今天,投入巨资研发这种看似"原始"的天线无疑是在扮演"基建狂魔"。

然而,中国却是孤注一掷,并最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大别山超级天线的建成,不仅让中国赶超了西方国家,更向全世界彰显了自身在无线电通信领域的领先实力。

那么这个超级天线的作用究竟是什么呢?我国为什么还要花这么大价钱建造呢?

我国的无线电发展历程

说起我国的电波传播事业,可以追溯到很古老的时候。我们都知道,古时候有烽火台,就是用来远程传递军情的。

每当有紧急事态发生,就点燃烽火,山上山下的烽火台接力传递信息。虽然原始,但也算是无线通讯的一种雏形。

新中国成立后,电波通信才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不过由于战乱,当时的无线电厂几乎全被破坏殆尽。

1953年,我国第一台半导体收音机研制成功,打响了恢复生产的号角。从此,无线电在广播电视等领域全面运用。但由于上世纪80年代前技术落后,一度远远落后于国外。

进入新世纪,随着半导体技术突飞猛进,我国无线电技术得到全面突破,无线电站和卫星地球站遍布全国。

尤其是5G通信和超高频雷达技术的推广使用,标志着我国在无线电领域已与发达国家并驾齐驱。此时,大别山超级天线工程也姗姗来迟,成为我国无线电事业发展的最新高光时刻。

一场世界之最

说回这个超级天线工程,虽然只是由一根根天线组成,但其规模之浩大着实令人瞠目结舌。

你们能想象一个占地面积等同几座城市、总长达百余公里的天线工程吗?当我第一次听说这个数据时,整个人都惊呆了!

要想把一个如此宏大的计划变为现实,可谓困难重重。最大的挑战在于设计理念与工程实施的高度统一。

我们都知道,天线的有效长度决定了其发射和接收信号的波长,而大别山天线既要满足波长从万米到十万米不等的发射需求,又要实现不同频段信号的同步处理,传统的天线设计思路已经行不通了。

经过艰苦探索,科研团队终于做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设计:将整个天线系统呈网格状分布,由无数条大小不等的天线交错组成。

从太空俯瞰,它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十"字,由四个大的天线列阵交叉而成,再由更多的小型天线纵横其间,布局错综复杂。

这种"万千指柳""一菻芥"相映的奇妙结构,不仅让大别山天线获得了超长波长覆盖的能力,也确保了不同频段信号能被同时接收和发射。简直就是巧夺天工!

设计理念一经确定,接下来便是工程实施的大考。

首先是选址问题,为了避免电磁辐射对当地居民产生影响,天线工程最终选址于大别山区,这里地处偏僻,人烟稀少,环境相对封闭,也有利于将来的维护和信号收发。

与此同时,科研团队还着手解决诸如天线布局、地基加固等一系列技术难题。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确保天线实现稳定接地,工程最终采用了一种创新方案:将每一根天线的末端都钉入了厚厚的花岗岩地基之中,设计合理、精心布局,倍加稳固。

这使得大别山天线即使在恶劣环境下,也能够保持不动摇的稳定通信性能。

可以说,这个方案让整个天线系统犹如一棵盘根错节的千年古树,立于世界之巅,根基不移。

工程建设进行期间,现场就如一个巨大的"无线电城"般热火朝天。

由于天线长度超乎常规,再加上需要结合不同的地形地貌进行错位布局,无数的建筑工人、技术人员在这片曾经人迹罕至的山区忙碌着,不分昼夜地进行测量、开挖和架设等繁重工作。

就连后勤保障都需要精心组织,否则在这片遍及数十公里的工地,一切工程都将陷入瘫痪。

即便只是工程的一小部分,那密密麻麻的长线和施工现场就足以让人产生强烈的震撼感。

当全部工程竣工后,耸立在群山之间的超级天线将是何等的雄壮磅礴!这不仅是国内无线电技术实力的一大展示,更将在世界科技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实至名归地成为一件光彩夺目的工程奇迹。

它将作为国内航天事业的一次重大推进,成为月球等太空项目的关键通信节点。由于天线发射的信号波长过万公里,不受地理环境等因素干扰,未来太空探测和航天器通信必将获得保障。

除此之外,超级天线在地球各种资源探测方面也将大显身手。

长波地质雷达不仅能更精准地勘查地下矿藏,对深海海底资源的探测能力也将大幅提升,这对我国的资源开发事业将起到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

当然,超级天线的用途远不止于此。比如在自然灾害预警方面,它敏锐的地电磁波探测功能将为我们提供重要的预警信息。

再比如在海上监控方面,能有效锁定水下目标,为海权维护保驾护航;此外,在大气层和电离层探测、航迹测绘等领域,超级天线也将擦亮自身的重要一笔。

可以说,大别山超级天线无疑将成为我国乃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科技支撑。

巧用极低频ELF

说起这个工程的核心,就不得不提及其采用的"极低频"ELF电磁波了。大家都知道,长短波在无线电传播时是有很大区别的。

简单来说,长波虽然信息量少,但传播距离远且稳定性强;而短波能力正好相反,携带信息多但衰减快。

不过,要做到"极低频"可不是件容易事。理论上,电磁波频率越低,波长就越长,在数值上会是成千上万公里。

你们想想,如果要传递低频电波,天线高度就要达到相应的波长,这还怎么修建?就连美国人都做不到这一点。

这也正是我国科学家们多年来一直钻研的重点。无线电波的本质是电离层的离子运动,因此我们借助巨大的天线阵列,就能够产生如此低频的离子运动,以形成ELF波。

这已经是登峰造极的创新尝试了!

当然,为了保证信号的精准度,我们还研发出一系列配套的信号干扰剔除和信道分离技术。可以说,极低频ELF才是超级天线工程的真正科技之核心和世界黑科技了。

那么这个ELF天线是不是就是为了学习无线电的知识而已呢?哈哈,你们就太小看它的用途了!我国在打造这座"超级天线"时,就是将其用途规划设计得十分广阔。

具体来说,它在军事、资源、减灾等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首先是在军事通信领域,我们现在的通信手段都无法长时间、远距离与潜艇保持联系,因为潜艇在海底隐蔽性太强,常规电磁波很难突破海水。

但有了ELF天线,就可以轻松实现远洋潜艇指挥。从此,我们的潜艇战力将彻底解放,深海对手再无可乘之机。

更酷的是,这种长波不仅能洞悉深海,就连地下的情况也可一览无余。

因为不同矿物质对电磁波的吸收差异很大,超级天线足以精确扫描出地下矿藏和油气分布,为我国的资源开发提供重要的先导优势。

此外,我们还将超级天线用于地震预警!听起来是不是很新鲜?没错,地震发生时地壳活动会引发电离层的动荡,超级天线就能快速捕捉到这种电离层震动,预测地震来袭。

比起普通设备,它能预警更大范围、更长时间,保证人民生命安全。

除了军事、资源、减灾之外,超级天线在北斗导航、深空探测等方面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真正成为了国之重器。

布局选址的精心权衡

说了这么多,你们肯定会好奇:为什么要把这个超级工程布置在大别山区呢?说实话,这背后可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啊!

大家先想象一下,这可是一个对全球都产生电磁辐射的庞然大物,其潜在威力可不小。

因此,国家在最初的选址工作时,首要考虑的便是将这座超级天线远离人口密集区,避免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任何不利影响。

这一点,可以说是科研团队选址理念的最高准则。

毕竟,一旦电磁辐射超出安全值,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危害,那何谈天线建设的意义?因此,他们在反复斟酌之后,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了大别山区。

大别山地处偏僻,人口稀少,环境相对封闭,无疑是一个绝佳选址。当然,科研团队的考虑也不仅于此。

作为我国地质构造较为复杂的地区之一,大别山区底蕴丰富,岩石成分单一,对电磁波的传播影响很小,这也是建设超级天线所需要的理想环境。

不仅如此,大别山那里气候宜人、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交通相对便利,无疑为后期的工程建设和设施运行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这些有利条件最终都被科研团队一一列入了选址方案,成为支撑天线工程的重要保障。

当然,在具体选址时,科研团队还是格外谨慎,不敢有丝毫大意。

他们先是将大别山区域划分为多个可供选择的方位,然后再通过地质勘探、环境检测等手段对每一个方位进行详细评估。

其间,他们还不得不绕开了部分居民较为集中的乡村,以尽可能消除安全隐患。

一路走来,虽不乏遭遇外界质疑与压力,但我们即便步履维艰,也从未停止过科技自强之路。

今后,我国在航天、人工智能等诸多尖端领域,定将源源不断涌现出更多惊人创新。

正所谓"鞭炮不是开天辟地,但要是没有它,就不会有爆竹声"。超级天线工程虽只是我们飞跃发展的开端,但却标志着我们迈向科技强国的决心铿锵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