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技

机器人行业竞争,重在技术选择

2024-10-15科技
现阶段,机器人行业的最大限制在于AI能力的不足,机器人AI的发展滞后通用AI大约10年,只有机器人AI能力突破一个临界点,机器人的效率才有可能发生质变,才能让机器人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时刻。

文/王兴兴 宇树科技创始人

机器人浪潮主要源于AI的推动,大语言模型的出现使信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实现了对话、语音交互的功能。然而,要真正释放AI的潜力,还需要物理机器人来执行实际任务。

现阶段,机器人行业的最大限制在于AI的不充分——无论是AI模型、训练数据集,还是场景的部署,都远远不够。因此,机器人的发展瓶颈在于通用AI模型,全球范围内还没有突破临界点。

硬件层面虽然也存在不足,但是没有理论上的门槛,主要遇到降低成本、优化设计、增强功能等工程问题,解决这些技术问题的时间是可以预估的。当然,硬件还需要改进,例如提升电机扭矩、延长减速器寿命、提高负载能力等等。

很多人认为宇树科技是一家硬件公司,这意味着我们的硬件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使得宇树科技的机器狗产品在全球的出货量一直保持在不错的水平区间。此外,宇树科技还在硬件上整合了一些软件功能,去年推出Go2机器狗集成了Open AI的大语言模型接口,实现了对话并通过服务器反馈结果来执行预设功能,而且还整合了Open AI的多模态接口,使机器狗能识别周围环境。

宇树科技曾与一些AI公司合作,也自行开发部分AI系统,因为如果宇树科技不做AI,则无法展示机器人AI的实际效果。因此,对于宇树科技而言,产品总要提供一个初始软件系统,就像手机自带的软件,用户可以自行选择是否保留或更换。另外,宇树科技正致力于提升AI性能,不过,由于成本因素影响,公司对AI的投入保持相对克制。

如今,机器人和AI逐步成为全球共识,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这与过去几十年的情况大相径庭。尽管如此,目前的机器人AI仍未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只能执行一些固定的任务,机器人AI的发展滞后于通用AI约10年。但是,随着行业越来越火热,有更多的聪明人、资金和关注涌入,这将推动行业加速发展。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AI大模型推动机器人行业快速发展,不过,迎来行业的「iPhone时刻」尚有一段距离。「iPhone时刻」的出现并非源于单一技术的突破,而是多项技术的综合突破。在具身智能或机器人AI领域,尽管目前的机器人显得笨拙,只能执行固定任务,但对于行业的发展,我秉持着乐观的态度。

今年初,曾预测到年底全球至少会有一家公司或实验室开发出通用型机器人AI模型,这个节点或许还不能被视为AI领域的「iPhone时刻」,可以期待的是工业或服务业中出现真正的终端产品,并标志性地推动行业爆发式增长。这样的「iPhone时刻」可能需要3-4年,但是不会超过5年。机器人AI领域的进步往往是阶梯性的,就像Chat GPT一样,在它问世之前,大多数人认为大语言模型能力有限,而Chat GPT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看法。这种突飞猛进的进步在机器人AI领域同样至关重要。

京东双11京享红包
限量专享,最高11111元
立即领取

第二代人形机器人:G1

G1人形机器人定价9.9万起,产品价格相对友好,宇树科技的机器狗最低价格为9000元左右,而人形机器人相对较贵,如果价格过低,可能对公司、整个行业都不利。随着后续出货量的提升和机器人能力的增强,价格可能还会有更好地调整。

目前G1的客户类型比较多,包括个人客户、科研院所、AI公司、科技公司以及一些工厂项目等,基本达到了公司的预期。在人形机器人进厂打工方面,马斯克最早提出让汽车工厂使用机器人,相较其他,汽车工厂对机器人进厂更感兴趣。宇树科技与蔚来汽车工厂合作,部署人形机器人进行现场搬运,国内其他人形机器人公司也与汽车工厂合作,该模式处于试点阶段,尚未达到真正的商业闭环。

宇树科技主要销售机器人本体,不仅限于工业,也欢迎科研教育、AI公司和个人购买。同时,也在推进工业领域的应用,如生产装配和简单搬运。与蔚来汽车工厂合作是一个典型例子,还有其他项目合作正在推进,但推进速度和效率可能较慢,当技术和产品达到一定程度,并且具备商业推广势头时,再进行大规模推广。

机器人发展趋向成熟时,产品趋同是不可避免的,宇树科技的G1与波士顿动力的Atlas存在相似之处。波士顿动力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已有十几年经验,发布电动Atlas时,产品的关节布置和外观与G1相似,这让我们感到高兴,同时证明了我们方案的相对领先。G1量产版本的外观相较5月份版本有很大提升,G1主要不是为工业应用设计的,工业用机器人通常要求更大负载能力和操作空间,推荐p用于工业场景。尽管G1也可应用于简单工业产品,但它更多的是作为通用硬件平台。

机器人商业化逐步推进

早期,四足机器人比人形机器人更多,因为它们拥有天然的稳定性和更强的负载能力。在过去的一两年里,人形机器人公司开始逐步出现,之所以发展得很快,是因为使用了大量的四足机器人开源技术,包括控制算法、硬件等,全球很多知名的学术机构都用机器狗开发了很多开源算法,可以将四足机器人的算法移植到人形机器人上。虽然机器人是动物站起来的这个说法不太美观,但是从进化角度来看是比较合理的。

四足机器人在消费端、科研教育端和行业端都有应用,由于宇树科技的产品单价更低,今年消费端的增长速度很快,使得机器狗的出货量增长速度非常快,消费端的出货量可能占整个机器狗的1/3,营收也占1/3左右。

在宇树科技的四足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研发团队中,很多人员是共用的,因为四足机器人的硬件、电控系统、软件、OTA升级平台、后台和AI算法等领域与人形机器人共用的地方非常多,希望尽可能共用资源,来促使整个行业做得更好。而且,通过利用四足机器人的系统远程升级技术,宇树科技现在的人形机器人也支持远程升级。

宇树科技最早的四足机器狗技术方案于2013年由我提出,2016年公司成立,是全球最早进行高性能四足机器人商业化的公司。宇树科技的产品在性价比和性能方面全球领先,在技术原创性、产品原创性、商业模式和产品上都极具吸引力,目前公开可见的机器人很多,购买我们产品的也较多。人形机器人方面,去年下半年已开始全球发货,今年也有不少的订单,目前出货量较多,很有可能在未来人形机器人市场中切得一大块蛋糕,毕竟宇树科技在该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AI人才是弱项

在整个智能机器人竞争市场中,中小公司的竞争位置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宇树科技成立已有8年,如果是在2016年、2017年,可能无法深入回答这个问题,但是,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宇数科技在与国内外多家大公司接触之后,认为中小公司最重要的是保持对前沿技术的敏感度和预见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果能预判未来1-5年的技术路线和产品格局,并提前布局,就不会被市场淘汰。虽然不一定能做到行业第一,但是在前期竞争中大概率能够占据有利位置。

由于内部流程的复杂性、团队之间的竞争、资源和沟通的限制,大公司在灵活性上往往不及小公司,甚至在招聘上,大公司也不如小公司高效。在此基础下,中小公司能够准确把握技术和产品的未来方向,将为其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市场环境看,北京、上海、深圳都成立了相关的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这是当前社会大众对人形机器人产业方向及产业价值认可的宏观表现,其他行业此前可能未遇到此情况。总体而言这对整个行业是利好的,能带来更多关注度及资源投入。但不同地区的创新中心在内部管理、商业化目标及技术目标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均有各自想法,其产品本身差异性较大,有的配置较高,有的配置较低。

纵观全球,中国、日本、美国的企业在人形机器人赛道具备先发优势,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特点。可能大家对美国的关注度较高,对日本可能不太关注,其实日本在该领域做得也还不错。实际上日本工业基础雄厚,AI潜力可观。例如,工业领域最好的减速器产自日本,此外在人形机器方面日本在过去也有诸多作为,展会上亦有相关演示;在AI领域,日本目前看似声量不大,但需注意,ARM公司是孙正义旗下的软银集团控股,该公司在芯片领域实力强劲,且在AI芯片方面投入大量时间,长期来看其AI芯片算力及硬件功底深厚,待行业爆发后,日本实力不容小觑。多年来人们可能对日本技术关注不足,实则可加以关注。另外,中国的劣势在于AI人才较为缺乏,对AI人才的培养力度不足,但是目前中国工业基础厚实,此为优势所在。

* 文章来源于腾讯科技公众号,有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