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技

怕什么来什么,富士康突然变脸撤离,我们又胜利了吗?

2024-07-21科技

确实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现在富士康选择了撤离!

大家肯定都注意到了这则新闻:富士康在深圳的工厂正在解散临时员工,同时鼓励正式员工休假或辞职,有报道称一些生产线已经开始拆除。

这条消息的关注度自然非常高,近期外贸萧条的话题持续热议,同时很多电子工厂已经停止招聘,市场的状况似乎很不乐观。在这种时刻,富士康如果真的关闭大陆工厂,其影响将是难以预料的。

大家可能会认为富士康只是一家公司,但以郑州为例,几乎所有的产业都是由富士康带动的。富士康在郑州建立了庞大的下游供应链,一旦撤离,这些供应链无疑将遭到废弃,大量工厂员工也将面临失业。

此外,如果富士康真的撤离,郑州的出口额可能会减少超过80%,河南省的出口额也可能降低60%。用「一夜回到解放前」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因此,当深圳富士康工厂传出「解散员工」的消息后,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一消息会迅速成为热门话题。那么,富士康真的决定撤离了吗?面对不断发酵的舆论,富士康很快发布了一份辟谣声明,声称这些消息不属实,深圳工厂运营如常。

然而,在这个「信任危机」的时代,富士康的辟谣声明并未获得太多人的信任。我还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辟谣声明的评论区,不少自称是深圳富士康员工的人都在质疑这一辟谣内容。一位网友说:「这绝对是真的,龙华区最近来了很多印度人,都是从印度厂区过来学习管理的。印度厂区正在扩展,国内的裁员也在加剧,订单也在转移到印度。」

看到如此多与官方辟谣相悖的声音,足以说明了问题。毕竟,对于这种事,制造假消息并无任何利益驱动,所以大家心里应该清楚真相。

通过这件事,我想说明的是:富士康的撤离,究竟是谁的损失?我们真的赢了吗?许多媒体都在说,富士康的撤离是它自己的损失。还有媒体引用海外报道称,富士康在印度的工厂生产效率低下,合格率仅有50%。如果真的将工厂迁往印度,损失的显然是富士康自身。

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确实,印度工人与中国工人在工作态度和精细度上存在差异。比如,有报道指出,在印度的富士康工厂,工人拿到工资后第二天就不来上班了,选择去享乐。这种情况在国内极为罕见。此外,国内工人的整体素质和职业素养较高,这也是为什么大陆的富士康工厂一直口碑良好。

但我们也必须面对现实,好口碑并不意味着富士康会永远留在大陆。作为一家代工厂,富士康的利润并不高,因此需要寻找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以确保利润最大化。

近五年来,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而且互联网上对富士康的负面声音也在增多,如郑州疫情期间,不少网民表态要「驱逐」这家不良企业。

在建厂成本上升和公众舆论压力的双重影响下,如果你是郭台铭,你会怎么选择?结合目前在深圳富士康工厂发生的情况,大家可能会觉得这是意料之中的事。

从更广的角度看,富士康不太可能一下子完全撤离大陆工厂,因为印度短时间内难以完全承接大陆的产能。因此,这个过程可能是逐步的,但对于仍在富士康工作的朋友们,早做打算是必要的。

至于富士康的撤离谁更吃亏,这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因为受害的总是最底层的普通工人。随着大陆富士康工厂产能的减少,工作机会必然减少,再加上当前外贸形势不佳,我们应该都明白谁会吃亏。

最后,我想说,外资工厂像富士康这样逐步转移是未来的趋势,因为只要国内劳动力成本继续上升,依赖低成本劳动力的产业终将离开。

因此,我们应该期待国内产业能尽早完成升级,希望华为、比亚迪、宁德时代等科技巨头能够扛起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