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技

1年从0到180亿,揭开国产AI黑马崛起的秘密

2024-05-14科技

封面 | Kimi官网
作者 | 艾泊宇

最近两年,AI领域的竞争愈演愈烈,但有一家新兴的中国AI公司「月之暗面」(英文名「Kimi」)成立不足一年,就以惊人的速度突破重围,迅速超过了百度、阿里、华为等国内大厂的AI产品, 成为国内AI大模型出圈最快的明星产品。

从2023年12月至2024年2月,其月活跃用户数从51万暴涨至298万,月增速高达164%。不到一年的时间,便完成了高达90亿的融资,刷新了国内AI领域最大单笔融资记录,投后估值更是达到了180亿,傲视群雄,成为AI领域的独角兽公司。这家公司的名字也极具特色,仿佛一家游戏公司——「月之暗面」,英文名「Kimi」。

在当前AI军备竞赛的狂热局面下,这家年轻的中国AI公司如何在短时间内跻身成为继ChatGPT之后的AI明星?

答案在于它们的三个独特的产品战略。

首先,目标用户的独到选择。

众所周知,国内大厂的AI产品大多选择以toB为主,即服务于企业级市场,因为企业用户具有较强的付费能力,并且易于与大厂自家的云产品进行捆绑销售。这种路径依赖似乎成了一种行业惯例。

图源:pexels

然而,toB市场存在的问题是销售周期长和定制化需求多,这直接影响了产品的快速推广。更何况,B端的AI产品几乎是隐形的——比如智能客服,其目标就是让人察觉不出它是机器人。

如果连用户和行业同行都难以察觉到你的产品,又如何进行有效的产品传播呢?

Kimi则巧妙地选择了与众不同的目标群体——toC,但这里的C端不是普通大众,而是B端中的C端,即公司内部的普通职员,尤其是那些需要频繁处理文本的工作者。因为他们的工作繁重且重复,一旦有同事开始使用,Kimi的便利性很快就会被口口相传。

图源:微信公众号

因此,你会看到Kimi在B站、小红书、知乎、微信等平台迅速走红,得到了大量KOC的推广。Kimi就像一款可以「续命」的保健品,迅速在打工人中传播开来。

其次,需求的切实不同。市场上的toC AI产品虽多,如ChatGPT这样可以进行趣味对话的AI,虽然好玩,但往往是昙花一现。

图源:ChatGPT官网

Kimi则锁定了一个更加紧迫且高频的需求——职场文件处理。

图源:Kimi官网

将一堆杂乱无章的文件交给Kimi,它能迅速帮你整理出结构,甚至生成会议纪要,极大地解放了职场人的工作压力。

最后,核心特性的不同。与其他大模型试图提供多样化功能不同,Kimi聚焦于为金融、法律、科研等行业的职场人士解决大量文本处理的需求。

图源:Kimi官网

Kimi是首个能处理20万字的大模型,并在之后升级至能处理高达200万字的文本。

专注于核心功能的打磨,使Kimi在市场上建立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Kimi的故事传递了三个重要的经验教训:
第一,toB企业需要重点关注C端用户需求;
第二,不要被炫酷的需求带偏,抓核心抓本质;
第三,不要贪多,做单项冠军。

记住,专注成为单项冠军的,是通往成功的优秀途径之一。 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Kimi如何在AI领域继续书写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