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消费市场中,零部件企业虽身处幕后远离台前,却也影响着未来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
毕竟一辆汽车虽由车企负责设计和生产,但整车所有的组成部分,也没有车企会事无巨细全部包圆。
细分到具体每个零部件,离不开供应商们提供的各类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
有时候车企有新鲜想法,联合供应商们来实现,有时候供应商们有创新技术,车企来采用。
所以他们扮演的角色,更像是如今汽车行业的技术赋能者。
而未来汽车是什么模样?或许从他们那里也最先知道。
比如大陆集团,可能大家关于大陆集团最熟知印象是马牌轮胎。
但不单单只是轮胎,从硬件到软件,从路端到云端,从单一零部件到集成式技术解决方案,很多汽车上也都有他的身影。
不久前,大陆集团中国区举办了一场「技术体验日」,在各种新鲜有趣的前沿技术展示中,关于未来汽车的形态,我们也可以一窥全豹。
智舱、智驾新形态
比如在今年大陆集团中国技术体验日上。
你见过把前挡风玻璃当成全景式抬头显示器,不需要低头,也能对车辆信息一览无余吗?
此前CES展会上,我们或许见过宝马有过整个挡风玻璃被投影的概念展示,但大陆集团开发的全景式抬头显示器还略有不同。
它没有将显示内容投影到挡风玻璃的透明区域,而是以极高的亮度将对驾驶员重要的信息,投影到挡风玻璃下边缘的特殊黑色印刷涂层区域,产生的清晰图像横跨整个挡风玻璃。
不仅显示尺寸非常大,还可以把显示内容实现从A柱到A柱的无缝体验,使多个屏幕隐藏在仪表板下方并相互连接,也给了内饰设计师更大的自由度设计内饰。
除了全景式抬头显示器,此次在大陆集团中国技术体验日上,还带来了大视野变焦式增强现实抬头显示器,这可以看作是对全景式抬头显示器的信息补充。
它能将辅助的驾驶信息(比如车道偏离、沿途的景点、自适应导航信息等)在需要显示的时候,以增强现实的形式贴合路面的角度进行显示,非常有意思。
不过,最吸引我的还当属同样应用在智能座舱内饰面板上的「睿隐显示屏」。
很多消费者其实对于车内智能化并不排斥,但对很多车企车内一块大屏幕打包所有的偷懒做法,却很不以为然。
「睿隐显示屏」有趣的地方就在于只有当需要时,才能看到屏幕,车内大屏「恐惧症」的终极福音了!
这项技术是这样的,当手接近时,或通过语音控制或短暂点击屏幕,屏幕显示和控制才被激活。
而当不需要点亮时,这完全就是一块传统的内饰面板造型,科幻感相当足啊。
不过此次大陆集团中国技术体验日,除了智舱还有智驾。
在实现终极自动驾驶的过程中,路径有很多种,无图、有图、纯视觉方案、激光雷达方案。
比如大陆集团与地平线的合资公司智驾大陆,根据本土市场需求打造的智能驾驶系统解决方案,正是无激光雷达方案。该系统解决方案配备了11个智能摄像头,1个前向毫米波雷达,以及基于地平线征程6解决方案打造的智能驾驶域控制器。该方案不依赖高精地图,可以实现L2+行泊一体全场景覆盖,支持轻量化城区NOA、高速NOA、记忆泊车HPA以及智能泊车APA功能。
但在这次技术体验日上,大陆集团展示的另一种自动驾驶方案,则和以上都不同。它不单只是单车自动驾驶能力的实现,而是以交通环境中各类具备智能本领的交通参与者,一起协同实现的自动驾驶方案。
其基本原理则是大家已经熟知的C-V2X技术和5G通信技术。
技术体验日上,我的同事也亲自坐进大陆集团的协作式自动驾驶开发测试车,体验了一番。
体验上,协作式自动驾驶与单车自动驾驶最大的不同,就是行车的舒适性、流畅性有很大提升。
毕竟当路上每辆车、行人,甚至路边的交通标志,都加入协作式自动驾驶的智能交通环境中时,相比起在路上疯狂「做题」式的单车自动驾驶,协作式自动驾驶属于早已提前掌握答案的另类玩家。
当可以与前车、前方设施联网,进行提前预警、预判,车辆自然就不存在「紧急避险」这类极限花活,其行车状态也就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甚至更大胆的去畅想一番,未来这种真正「按图索骥」的协作式自动驾驶,或许还可以实现交通「零事故」的愿景。
底盘、制动系统还有哪些新玩法?
当然,不仅仅是智舱环节、智能驾驶领域,大陆集团中国技术体验日上,包括底盘域也能看到不少领先技术应用。
比如EMB电子机械制动系统、闭环控制空气悬架系统、线控制动系统等等。
最让我感兴趣的技术还是线控制动系统。
这是大陆集团的线控制动系统,线控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电控」,车辆智能化发展的一个前提正是车上各类线控「电控」产品,对传统机械液压式结构的替代和解耦。
而当线控制动系统应用在智能电动汽车上时,不仅在绝对的刹车性能上有优势,例如制动速度比传统液压制动系统快3倍,仅在150毫秒内就可以产生足够高的制动压力。
更重要的技术特征在于,其可以实现100%的制动能量回收,且能量回收与车轮制动能做到无缝融合,相比安装传统踏板的混合制动系统的能量回收效率提高30%。
能量回收效率的提高,也意味着排放的降低,仅靠该线控制动系统可以使每公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5克。
另外,最让人感到黑科技的地方还在于其 OCA功能,也就是越野转弯辅助功能。
这不是仰望U8上依靠四轮独立电机,两侧车轮施加方向相反的驱动力矩,进而实现原地转向的高奢功能。
OCA是通过同时控制驱动电机和刹车的配合,在一些低附着路面上做到类似减少转弯半径的效果。
其与仰望U8的区别不仅在于原理不同,更在于技术集成度更高,且布局更灵活。
而最最最重要的,是成本足够低!
OCA功能即便十几万的车也有望搭载,堪称是普通汽车消费者的福音了。
软件要如何定义汽车?
我们常说软件定义汽车,其实线控制动系统的应用,就正是当下软件定义汽车新功能、新体验的一个小案例。
只是对于很多消费者而言,软件定义汽车听过了太多遍,但又该如何去理解?软件具体又是如何去定义汽车呢?
通俗点理解,软件定义汽车的基础就是要将整车软硬件进行串联加以整合,使其数字化、智能化,使其由传统的硬件驱动转向基于软件驱动,让传统汽车功能体验的「一锤子买卖」,变成功能体验可以OTA,可以深度自定义,可以常用常新。
这其中自然涉及很多创新技术的应用,有非常多的专业技术名词,诸如大家常听到的SOA 、域控制器、MCU等等,或许只有专业工程师们可以深入理解。
关于软件定义汽车,现场我的同事们还体验到了搭载大陆集团中央动态控制(HMC)软件的功能产品。
HMC作为可灵活扩展模块化的软件产品,以软硬件解耦的形式来实现整车全自由度的动态控制,车辆的驾驶性、舒适性,甚至是安全性,都可以由HMC来定义。
一个最直观的例子,就是基于后轮转向由HMC实现的蟹行变道功能,这正是HMC通过调节电机动力输出以及后轮转向实现的。蟹行变道功能作为单独模块和其他模块开发并行,大大缩短了从创意到落地的时间。
HMC集成了线控执行机构的控制软件,有利于整车的硬件集中进而控制硬件成本;此外HMC基于执行器接口,还实现了现在分布式控制架构难以实现的「协同化」控制,通过一版软件,让不同驾驶模式得以充分调动所有的执行器。
此外,在ABS对开路面制动的场景,HMC通过调节动力,制动与转向,在保证减速度的前提下,增强了稳定性,显著提升了在这种危险的极端工况下驾驶员的驾驶信心。
除了HMC,其实在此次技术体验日上,大陆集团在软件定义汽车方面的技术展示也非常全面,包括HMC中央动态控制软件、车身控制高性能计算单元、SOA 中间件解决方案,以及区域控制器。
关于区域控制器,也就是具体的执行硬件,其实像此前提到的线控制动系统就在其执行范围内。
而SOA 中间件解决方案,也是软件定义汽车落地的关键技术之一。
SOA可以理解为软件定义汽车的土壤,在此之上还有诸多应用软件层、基础软件层、服务模块等等,大陆集团的SOA 中间件解决方案则可以实现SOA服务和应用一次性开发,在不同目标硬件上的快速集成和部署,且支持多种SOA协议。
写在最后
智能汽车时代,一个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汽车从过去单一的、冰冷的硬件,变成了无时无刻不在成长变化的「生命体」,这也正是软件定义汽车的技术趋势所带给我们的变化。
而畅想未来,智能汽车还将带给我们哪些新鲜体验,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