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技

被美国制裁8年,仍居全球第一,靠大疆狂赚300亿的汪滔太恐怖

2024-02-21科技

去年秋天,一条名为「大疆被美国罚款440亿」的资讯在海内外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引起了海量网友的广泛关注。

爆料人在这条资讯里透露,由于涉嫌专利侵权,大疆被美国人要求交出核心技术,并追加罚款440亿人民币,还要禁止美国本土的企业与大疆达成合作。

很快,大疆官方对此做出了回应,表态了这条咨询中的所有关键信息都是谣言。

大疆官方澄清,与美国某航天公司的专利纠纷确实存在,当地法院裁决的罚金实际为2.8亿美元左右,但大疆方并没有认罚,一直在积极上诉,案件仍在审理当中,目前尚无定论。

简而言之一句话,宁可被禁售,也绝不低头支付巨额罚款,这是大疆的底线。

而且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光是「禁止美国本土企业与大疆合作」这一条,别说大疆不会认怂低头,就连美国本土企业自己都不会答应。

过去8年里,尽管美国人一直在通过各个环节对大疆实行制裁,但神奇的是,大疆却丝毫没有收到影响,反倒越战越勇。

当前,在民用无人机这一细分领域当中,大疆占据全球市场份额已经超70%,在北美地区尤为受追捧,所占份额一度高达85%。

2018年美方国防部宣布,美国军方将禁用大疆无人机,不料这一消息刚刚宣布半年,美军就以其他品牌产品都无法满足使用需求为由,掏出24万美金重新购买起了大疆的产品,狠狠地打了自家人的脸。

美军为什么这么大胆敢跟国防部叫板?因为大疆确实好用啊!后端不懂一线业务的领导,别搁这儿给我瞎指挥!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大疆的腰杆子想不硬都难,更是让身处海内外的中国同胞「脸上有面儿」。

谁能想到,如今这样一个能在国际上举足轻重的中国科创企业,在十几年前还只是个由26岁大男孩一手搭建的小作坊。

这个仅用数年时间便改变了世界无人机行业市场格局的中国人,正是大疆的创始人,如今身家已破500亿的浙江小伙汪滔。

汪滔与航空器材的结缘,始于16岁时来自于父母的一件礼物。

1980年,汪滔出生于浙江杭州的一个中产家庭,父母「工程师+教师」的职业组合,确保了汪滔自幼衣食无忧,可以自由地追求自己的兴趣所在。

读高中时,汪滔便已经对航模飞机拥有了十分浓厚的兴趣,相关书籍、模型摆满了卧室。

在16岁生日这一年,由于汪滔在校成绩表现优异,汪家父母决定满足儿子的心愿,送上了一家价值不菲的遥控式直升机航模。

可在第一次实操这家航模时,汪滔意外发现,自己过去在脑海中一遍遍的模拟飞行都是错误的。

手握操纵器时,他不仅无法精确控制飞行方向,还险些被航模高速运转的部件弄伤。

然而,也正是这次意外袭来的挫败感,彻底激发了汪滔对航空器材领域的钻研精神。

高考结束后,18岁的汪滔在父母的建议之下来到上海,进入华东师范大学电子系求学。

在汪家父母的期待里,汪滔作为九十年代的一名985本科毕业生,将来大概率可以拥有一份惹人艳羡的工作。

可读到大三这年,由于在校期间难以接触到自己最感兴趣的无人机创新知识,汪滔本人陷入了深深的内耗之中。

最终,汪滔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在临近毕业时提出了退学,转身去往香港科技大学另拜名师。

在这里,汪滔遇到了改变他人生走向的指路明灯,恩师李泽湘教授。

在香港求学期间,汪滔终于得以系统学习航空方向的软硬件运动控制技术,还通过参加机器人大赛策划项目,接触到了经费预算管理以及产品后续市场化的相关知识。

在李泽湘教授的支持下,26岁的汪滔在读研期间就已经开始尝试独立创业,与两位同学一起来到深圳,试水团队直升机起飞控制技术的研发以及后续产品生产。

如今在全球无人机行业坐拥垄断地位的大疆,也正是从这个三人组成的小作坊开始有了雏形。

2006年,汪滔的小团队成功解决了彼时困扰无人机领域的一大难题,将直升机自主悬停控制成为了现实。

很快,凭借着这项走在国际前列的技术,汪滔的第一款无人机产品在国内外航模爱好者群体中收获了广泛关注,成功卖出了5万元的高价,赚到了创业以来的第一桶金。

汪滔本以为,这次小小的成功会是未来创业之路上的一个好的开始,不料没过多久之后,他的小作坊就无奈停摆。

随着研究生阶段的结束,在待遇更好的就业机会面前,与汪滔一同创业的两位同学都选择了放弃继续合作,事业刚刚见到起色的汪滔,就这样无奈地重新成为了光杆司令。

就在这时,来自恩师李泽湘的帮助,成为了汪滔和大疆重获新生的关键。

为了助爱徒度过难关,李教授积极动员自己门下的弟子加入汪滔团队,还联合哈工大深圳校区的朱晓蕊教授一起投资了大疆团队,这笔资金总额高达100万。

在恩师的扶助之下,汪滔和大疆的发展终于步入正轨,一段可以被誉为「中国智造」的传奇故事,也自此正式拉开帷幕。

某种程度上来说,2006年帮助汪滔赚到第一桶金的那款直升机,其实只是个面向航模爱好者的「玩具」,难以收获广泛市场的认可。

沉淀研究三年之后,汪滔和大疆直到2009年时,才算是做出了第一款能拿得出手的可量产商品。

这款名为XP3.1直升机飞控系统,已经具备了相当成熟的自动空中悬停性能,为了检验XP3.1系统性能是否能打,产品上市之前,汪滔甚至来到珠峰附近亲自进行测试。

凭借着领先行业的技术能力,以及彼时竞品尚少的竞争环境,大疆的这款XP3.1一经推出,便成功帮助团队实现了商业上的盈亏平衡,向更多的潜在投资人展现了盈利能力。

初见成果之后,汪滔又马不停蹄地带领团队继续研发新一代产品,于2011年5月推出了升级版的多旋翼飞控Wookong系列,得益于前作积累下的良好口碑,这一系列无人机迅速在市场上走红。

这一年,Wookong系列衍生产品带领大疆成功跨越了年收入千万的门槛,使得汪滔此后的研发再也不必为经费发愁。

值得一提的是,彼时距离大疆正式向市场推出商业化产品,用时甚至还不到三年。

如今的大疆,已经是全球公认的民用无人机领域第一把交椅,而大疆「出海计划」的最初践行,则从汪滔2011年时在美国参加的一次会议开始。

彼时,汪滔在那届无线电遥控直升机大会上结识了美国人科林,他经营的航拍公司正在寻求一家合作伙伴,希望对方能够提供可拍摄出稳定视频的无人机。

巧合的是,2011年时大疆的研发团队正在这一方向上寻求突破,研究成果已现雏形,双方一拍即合。

几个月之后,由大疆研发推出的第一款民用高精度云台「禅思」惊艳世界,但由于大疆长期以来都将研发重点放在了云台上,忽略了相对较陌生运动影像元件部分,因此产品上搭载的相机一直都是Go Pro的产品。

在意识到这款产品有着相当广阔的市场前景后,大疆原本试图与Go Pro达成合作,双方利用各自的优势技术一起赚钱。

可汪滔没想到,Go Pro方却傲慢地表示,达成合作可以,条件是要分走70%的利润,这让汪滔难以接受。

作为一家凭借过硬的技术成名的团队,大疆决不接受也绝不可能被技术卡脖子。

2015年,大疆推出了从飞控、云台以及图像传输等一系列技术全部自主研发的「精灵3」,从硬件到软件,大疆在无人机拍摄上已经实现了高度自主化。

这一年之后,在消费级民用无人机这一条赛道上,全球所有竞争者已经再也看不到大疆的尾灯。

截至目前,大疆在各种场景和类型的无人机需求当中,都拥有了相应的产品线,近百种款式规格、机身质量以及价位档次的无人机可供全球消费者任意挑选,自然深受各类消费者喜爱。

大疆一路走来,每一次的成功都是靠最先进的技术,而非最大力的营销,这是大疆在全球市场竞争中「无所畏惧」的关键所在。

手握所在领域的全部顶尖技术,大疆为自己打造了一条最坚实的护城河,牢牢地将海内外所有竞争对手拦在技术壁垒之外,坐稳了业内头把交椅,实在令人佩服。

作为最早尝试研发军用无人机的国度,为了重夺领先地位,近8年来美国人一直在采用各种手段对大疆施行制裁,但仍旧无法如愿,原因是什么?

因为大疆的背后的祖国,是全球唯一一个拥有完整无人机产业链的国家。

大疆不仅手握最前沿的技术,还在中国本土拥有独立的加工厂,资源整合之后成本远低于美国的竞争对手,质量还更有保证,这让对手拿什么来比?

如今美国军方都在使用大疆的产品,就是美国无人机产业全面落后于大疆的最佳佐证。

当下,大疆已经手握北美地区85%的无人机市场,新开辟的车载业务也已经收获了比亚迪和一汽集团的认可,收获百亿投资,未来发展前景极佳。

汪滔和大疆的成功,也再次印证了中国孩童从小便耳闻的那句话:「打铁还需自身硬」。

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永远在行业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个人、一个企业如是,一个国家也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