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技

我绝对不培养中国员工!他垄断中国市场30年,今被踢出中国市场!

2024-09-01科技

「我绝对不会培养中国员工!」

2019年,一位美国公司的创始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认为大量培养中国工程师是在为美国增加潜在的威胁。

令人感到讽刺的是,这家美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垄断了超过三十年,不仅对国内企业施加压迫,甚至连公司名字都借用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然而,他在中国捞取利益后,却立刻翻脸对抗中国。

这家公司究竟是什么背景?它最终会面临怎样的结局呢?

这家公司是甲骨文公司(Oracle Corporation),尽管名字源自中国古代文化,但它却是一家彻头彻尾的美国科技巨头。

这家公司不仅在全球数据库市场拥有重要地位,还稳居全球前十云厂商之列。

拉里·埃里森是这家公司的创始人,他出生在一个单亲家庭,自幼由姑姑抚养成人。

年轻时的埃里森可不是个听话的孩子,他曾两度从大学辍学,还做过推销员、帆船教练等各种临时工作。

有一次,埃里森去申请一份程序员的职位。面试官向他提问:"你有过编程的经验吗?"

埃里森脱口而出:"当然有!"事实上,他根本不懂编程。

结果,他竟然真的拿到了这份工作,并在一个周末内自学了编程,接着周一就去上班了。

1977年,27岁的埃里森加入了一家名为Software Development Laboratories的小公司,并在此开始了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的工作。

埃里森很快察觉到了这一领域所蕴藏的巨大潜力。

当时,尽管 IBM 等大公司纷纷致力于开发自己的数据库系统,但埃里森认为这些系统都存在不足。

他决定研发一个更加先进的系统,并将其命名为「Oracle」(甲骨文)。在他看来,甲骨文是最早的信息记录形式,非常适合作为数据库系统的名称。

经过团队的不懈努力,埃里森和他的团队成功开发出了"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

Oracle 系统一经推出便取得了巨大成功,迅速超越了 IBM 等传统巨头。埃里森看准了这个机会,决心自立门户。

1982年,30岁的埃里森创立了自己的公司,致力于数据库软件的开发与销售。

公司最初名为 Relational Software Inc,后更名为 Oracle Corporation(甲骨文公司)。

在埃里森的领导下,甲骨文公司迅速崛起。到了上世纪 90 年代,甲骨文已经发展成为仅次于微软的全球第二大独立软件公司。

那时,中国的信息技术正处于萌芽阶段,犹如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童,急需一根稳妥的拐杖来支撑前行。

而这个来自美国的数据库巨头甲骨文,恰好充当了这一角色。

因此,凭借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甲骨文在中国市场赢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特别是在 1997 年,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访华。当时,中国的金融、电信、航空等关键领域几乎全部都在使用甲骨文的数据库。

换言之,中国公民的银行存款、通信记录以及出行数据,均被存储并运行在这家美国公司的数据库中。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甲骨文在中国市场的表现逐渐引发了不满情绪。

与甲骨文公司打过交道的许多企业都认为,这家公司过于傲慢。

曾经,甲骨文公司对中国联通开出了一张巨额罚单。那时的中国联通尚未具备强大的实力,只能默默承受并支付了这笔罚款。

此外,甲骨文采取了「去中国化」的策略,并且拒绝重新雇佣中国员工。

这些做法给人的印象是,甲骨文似乎只把中国市场当作"敛财工具",而中国员工则被当成了廉价劳动力。

尤其是创始人拉里·埃里森对中国的态度,令人尤为不满。

2018年10月,埃里森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多次强调并渲染了所谓的中国威胁论。

他表示,中国是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面临的第一个强劲对手,绝不能让中国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领域超越美国。

他还表示自己坚定地「支持美国队」,认为美国必须发展并维护自身的技术,甚至无端指责中国「窃取」美国的知识产权。

在一次采访中,他甚至直言:如果我们任由中国经济超越我们,让中国培养出比我们更多的工程师,允许中国的科技公司击败我们的科技公司,那么我们在军事科技领域落后的日子也为时不远。在中美激烈竞争的局面下,我坚定地站在美国这边。

正因如此,中国政府和企业认识到,过度依赖外国技术是不可取的。

2006年,国务院首次提出了「核高基」概念,并将基础软件纳入重大科技专项之列。

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纷纷踏上了自主研发的道路,其中尤以阿里巴巴的故事最为引人注目。

作为甲骨文的典型客户,阿里巴巴为了应对双十一期间庞大的交易量,果断选择自主研发数据库。

这个决定无疑充满了挑战。阿里巴巴的数据库团队最初仅有二十余人,却要迎接全球顶级数据库公司数十年技术积淀的巨大考验。

然而,他们并未退缩。经过多年的坚持和努力,阿里巴巴最终在技术上取得了突破。

目前,他们自主研发的 OceanBase 已经在蚂蚁金服和阿里巴巴的业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开始向外界开放。

2019年,OceanBase 创下了一项重要纪录。在 TPC-C 测试中,OceanBase 以每分钟处理 60,880,800 个新订单的表现,刷新了世界纪录。

这一成绩相当于前世界纪录保持者甲骨文的两倍。

TPC-C 是什么?它被称为「数据库领域的世界杯」,是全球公认的数据库性能评估标准。

OceanBase 的成功,意味着中国数据库行业实现了弯道超车。

它不仅是首个完全自主研发并登上 TPC-C 排行榜前列的中国数据库产品,还成为首个通过 TPC-C 审计的分布式无共享关系数据库,打破了对专用集中式存储设备的依赖。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表示:「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它象征着中国数据库在云时代成功实现了换道超车。如今,我们终于具备了与全球顶级数据库产品竞争的实力。」

除了这些互联网巨头之外,还有一些专注于数据库研发的中国企业在默默深耕。国产数据库如达梦、人大金仓、神通、南大通用等,正逐步在特定领域内稳固自己的地位。

它们可能还无法在各个方面与甲骨文等国际巨头相媲美,但在某些特定场景中,已经能够为中国用户提供更符合需求的解决方案。

国产数据库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强力支持。除了前文提到的「核高基」项目外,近年来,中国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政策,积极鼓励国产软件的使用。

这些政策为国产数据库开辟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随着中国企业的迅速崛起,甲骨文的处境日益艰难。

2022年,甲骨文中国区研发中心大规模裁员,首批被裁人数超过900人,占员工总数的近六成。

在裁员之后,一些业务将转移至其他地区进行处理。

"一位被裁员工表示:「我们在中国的业务依然保持盈利,实在不明白为什么会突然决定裁员。」"

然而,亿欧智库的研究院院长认为,这次裁员不仅仅是业务层面的原因,可能还与创始人埃里森有一定关联。

实际上,甲骨文最近为埃里森提供的期权方案表明,他未来五年的薪酬将大幅削减50%,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公司确实面临挑战。

在 2024 财年第三季度,甲骨文的总收入达到 133 亿美元,同比增加 7%;净利润则攀升至 24 亿美元,同比增长 26%。

初看之下,这些数字似乎相当可观。

然而,实际上这些钱并未真正到账,因为这些订单尚未完成,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

再提到当下最热门的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甲骨文简直成了一个笑柄。

在云服务市场中,亚马逊和微软无疑是行业巨头,而甲骨文则像个跟在后面捡残羹的小弟,其市场份额甚至不到 5%。

在 AI 领域的情况更加糟糕,想要发展却连最基础的芯片都买不到,即使买到了,价格也高得离谱。

最糟糕的是,甲骨文背负着巨额债务,竟然高达800亿美元!

背负着如此沉重的债务,公司想要拓展新业务变得举步维艰,这就像一个背着大石头的人在尝试跑马拉松。

总体而言,甲骨文如今就像一艘即将沉没的船。主要业务不景气,新业务发展乏力,还背负着大量债务。

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或许有一天会沦为科技界的另一个破产典型。

未来,甲骨文公司将如何发展,尚且难以预料。

甲骨文的命运证明,单靠技术领先并不足以确保永久的市场主导地位。

外企要在这片充满机遇的中国大地上持续发展,必须深入理解并尊重中国市场,融入本土文化,与中国企业携手合作,实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