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技

杨冰详解OceanBase商业化:双引擎、出海及AI|数字思考者50人

2024-10-25科技

继今年3月蚂蚁集团宣布OceanBase成立董事会、独立面向市场后,OceanBase首次全面披露商业、生态发展情况。

作为孵化自蚂蚁的独立数据库公司,OceanBase一举一动备受行业关注。在某种程度上,OceanBase的发展也可以看作是中国数据库在新时代的缩影,OceanBase能否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其实也在验证着中国互联网黄金年代打磨出来的根自研技术,走向世界的可能性。

虽然独立面向市场不过7个月,但OceanBase真正开启商业化探索要从2020年说起。彼时,OceanBase成立公司,开始独立的商业化运作,当年仅有18个客户。4年过去,根据最新数据,OceanBase客户数已突破2000家,连续4年客户数增速超过100%。

OceanBaseCEO杨冰

在4年商业化探索的过程中,OceanBaseCEO杨冰偶有谈及产品更新和商业化进展,但鲜少完整公开谈商业化战略,直到今年的OceanBase2024年度发布会,他不仅提到了OceanBase「双引擎」战略,对AI时代OceanBase如何参与、以及如何出海,都做了较为详尽的解答。主要有以下三点:

1. OceanBase「双引擎」战略的「双引擎」指的是专有云业务和公有云业务。目前,专有云业务为公司贡献较大营收,客户数增速为50%,已实现从头部金融核心系统到中腰部金融机构的规模化复制,今年年底千亿银行客户数有望突破100家;公有云业务被定义为第二增长引擎,客户数增速强劲,超过专有云达到130%,当前主攻行业为互金、零售和新制造。

2. 关于AI,OceanBase要把自己打造成AI时代的一体化数据库底座。为此在这次版本更新中深度融合AI与数据库处理能力,支持多模态数据的融合查询。杨冰认为,AI时代,数据库也正从分散走向统一,即一个统一的数据库来处理所有类型的数据,这是OceanBase一体化产品战略在AI时代的核心思考。

3. OceanBase的发展潜力在全球,成为世界级的数据库公司是OceanBase现阶段的愿景。杨冰认为,如果OceanBase只是在中国,无论是公有云还是专有云都会有明显的天花板。在国内公有云和专有云两个引擎未来业务体量会达到1:1,而如果走向全球,从大趋势来看,OceanBase在海外的公有云业务增长会更快。

「双引擎」战略,拔寨攻城

杨冰用「里程碑」来形容OceanBase当下所处的阶段。在「双引擎」战略之下,OceanBase对于未来继续以「加速度」拔寨攻城,一切都「准备好了」。

OceanBase缘起于阿里巴巴的电商业务,曾在2017年完成对蚂蚁集团核心系统最后一个 Oracle数据库的替换,金融、交易场景是OceanBase的底色。但作为一家独立的数据库公司,前两年的OceanBase有非常多的基本功需要打磨,比如需要更完备的产品能力、更好的生态能力建设等。

但仅局限于金融类业务,显然就把数据库做小了,用金融场景打磨的经验向金融外的行业应用,对OceanBase来说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2022年,OceanBase发布云数据库OB Cloud,支持全球主流公有云基础设施随后也不断加强云引擎以及对多云的支持。

在基本夯实技术底座后,OceanBase传递了一个明显信号:这家国产数据库厂商,要开启加速度了。加速度由此前已经布局好的专有云和公有云两大引擎提供,并且除自身能力积累外,每个引擎都有外部利好助力。

OceanBase专有云业务的一个大背景是国产升级,一个内核是OceanBase已实现从头部金融核心系统到中腰部金融机构的规模化复制。 此前OceanBase首批通过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和国家保密科技测评中心推出的【安全可靠测评】(简称「国测」),通过国测,相当于拿到了助力国产升级的入场券。

从效果来看OceanBase目前正服务于全部政策性银行、5/6国有大行,资产规模万亿以上银行客户超20家、千亿以上银行客户近100家,及70%的头部保险、75%的头部证券、50%的头部基金公司。

在生态上,OceanBase的开源生态初具规模。2022年OceanBase4.0版本发布至今,已经拥有接近2.5万个集群,实现了360%的增长。用户从开始尝试到笃定,OceanBase逐渐从外围系统,慢慢走向核心,逐步成为一个被开发者认可的开源数据库。

「第一,今年有30%是外部伙伴独立交付,明年会到50%。第二,服务收入中,今年有50%是给生态伙伴的,明年的占比会更高。希望通过生态模式,有更强的承接能力和中长尾的渗透能力。所以从产品能力、生态系统和人才生态的建设这三个方面来看都是一个里程碑阶段,为我们下一场决赛做好准备。」杨冰总结。

OceanBase公有云的背景之一是企业出海,背景之二是中国规模逐渐成长起来的创业公司,一个内核是OceanBase对数据库多云环境的提前布局。从公有云业务的商业模式看,OceanBase的模式已经与国际比较有名的数据库厂商接轨,比如Snowflake、MongoDB等。OceanBase也选择了两条商务通路,一是直接付钱给OceanBase,二是跟云厂商合作,通过云厂商的云市场选用OceanBase。目前,OceanBase已经与5家云厂商已经完成了对接,接入了4家云厂商的云市场。

「放眼全球,能够在OLTP数据库上实现多云对接的凤毛麟角,而多云又是出海企业对数据库的核心诉求,所以多云的成熟度对OceanBase来说是另一个里程碑。」杨冰表示。这使得OceanBase能很好地承接中国企业出海的流量。

同时还有一个在杨冰看来是「巨大牵引力」的背景,那就是有相当数量的客户从当年的小客户或中长尾客户向更大规模发展,为了保证架构的安全性,这些客户天然产生了多云诉求,「这是一个巨大的牵引力,在国内是大趋势。」杨冰说。

不管是内因还是外因,一切天时地利,在专有云业务和公有云业务两大引擎驱动下,OceanBase似乎可以跑得更快。

AI时代,数据库更重要了

就在OceanBase加速商业化的当口,一场席卷全球的AI浪潮再次袭来。OceanBase需要快速做出应对:AI,对一家数据库公司意味着什么?

「数据量会涨」,这是OceanBase对这波AI浪潮的本能反应。而恰巧,对海量数据的存储和处理是OceanBase的一大强项,甚至可以说,在海量数据面前,OceanBase的表现比老牌数据库公司Oracle更强。

「数据量1MB到几百G的场景,Oracle、MySQL是非常强的。但OceanBase诞生于2010年,它一开始就被设计为分布式数据库,也就是说数据量在500GB到1PB的场景下,OceanBase不是中国最强,而是全球最强。」OceanBase CTO杨传辉直言。

「强」的表现之一在于成本。在500GB到1PB数据量场景下,OceanBase可以把客户的存储成本降低到原来的三分之一。

在数据量之外,技术栈变得越来越复杂也是AI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让AI变得像数据库一样好用」是共性需求。「把整个AI能力完全用起来,只有这件事实现了,AI的To B才会出现很大的爆发。否则今天所有的AI都会停留在聊天和生成视频,没有办法帮助行业去提升效率。」杨传辉表示。提升效率首先要解决工具的问题,工具要做到低成本和通用,这也是OceanBase的第二个机会。

于是,将技术栈变得简单、让AI变得好用,通过一个统一的数据库来处理所有类型的数据,并通过向量融合查询能力,让小团队也可以快速构建AI应用,是OceanBase一体化产品战略在AI时代的核心思考。

发布会当天,OceanBase推出了向量检索与索引功能,实现SQL+AI一体化。该版本深度融合AI与数据库处理能力,支持多模态数据的融合查询,可以帮助企业提升AI应用的构建效率。

会上,杨冰演示了一个叫「望小京」的AI Agent Demo,请「望小京」推荐两公里内、评分4.5以上、人均消费25元以内干净卫生的奶茶店。他介绍,这一Demo以OceanBase为数据底座,管理和处理结构化、半结构化以及非结构化数据,完成空间查询、关系过滤、向量计算等工作,为AI实时查询提供支持。

「以往构建一个复杂的AI应用,需要依赖多个不同的数据库、管理非常复杂的技术栈,同时还需要一个经验丰富且规模较大的团队。」他介绍,正是因为OceanBase具备一体化能力,才得以通过一个数据库高效处理所有查询、并通过极简架构就可以完成数据管理和AI应用开发。以OceanBase为底座的「望小京」仅依靠几位工程师、用一周时间就开发完成。

未来,OceanBase将成为蚂蚁集团的AI数据新底座,支持AI生活管家「支小宝」、AI金融管家「蚂小财」、AI健康管家三大AI应用,及支付宝百宝箱智能体开发平台的数据管理。

成为世界级数据库公司

OceanBase来自中国,但它的未来潜力在全球。

「我个人认为OceanBase的想象空间不在公有云和私有云,而在全球。如果OceanBase只是在中国,无论是公有云还是专有云都会有明显的天花板。」杨冰表示。

但成为一家全球化的公司,并非那么容易。在杨冰的规划中,OceanBase出海的主要策略分为两个方向:

一是抓住中国企业出海,这是OceanBase出海的第一站,包含了中国本土企业出海以及国人在海外创立的本地业务,以此形成基本盘,把中国打磨的海量经验复制出去,带来影响力,同时建立海外本土团队。

二是通过开源、顶会等技术交流,布局发达国家。开源社区是这部分地区的有效抓手,而技术先进性会打开一条通路。用杨冰的话说:「发达国家的数据库人才密度较高,具有一定的技术品鉴能力,你是个好产品,还是只是个PPT,他们是感兴趣的。」

不过,出海企业对数据库的需求也有很多共性可循, 比如上文提到的多云也会成为出海企业的标配。以某消费电子龙头企业的出海业务为例,该企业消费者和终端用户遍布欧洲、印度、澳洲、美洲等地,在当地法律要求下,终端消费者数据只能在每一个地区用对应合规的云,多云基础设施就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这时就形成了,在多云上用同一款数据库统一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强烈诉求。

在技术先进性上,中国的先进制造业也再次验证了中国数据库抗打能力。以新能源汽车为例,一方面,汽车制造工厂停机一秒钟再重启,就需要一周时间,造成巨大损失;另一方面,由于监管要求,车联网系统10秒钟上报一次数据,对于后台业务系统和IT系统的压力和成本挑战巨大,行业呼唤一款金融级稳定数据库,这给了OceanBase进入新制造的契机。

硬实力也带来好口碑,据透露,有车企老总曾感慨:「这代人的诉求、夙愿和宿命是出海。我们跟这些厂商合作,无论是在埃及、墨西哥还是欧洲建厂,在出去时也会把OceanBase带出去。」也正是靠技术实力,OceanBase也已经拿下了外资银行客户。

不过,出海的OceanBase将以公有云为主,即OceanBase国内公有云和专有云两个引擎未来业务体量会达到1:1,而如果走向全球,从大趋势来看,OceanBase在海外的公有云业务增长会更快。

「我们希望CIO有一天想起数据库,他都会说,‘来,测一下OB’,那这个影响力就巨大无比,但这需要一些时间。」杨冰表示。

显然,OceanBase当下的境况,尚未达到杨冰的标准。在杨冰的出海蓝图中,OceanBase可以用2年的时间,在发达市场建立影响力并实现破局,而OceanBase的愿景是成为一家世界级数据库。

「立足中国,走向全球。这是OceanBase的终极目标。」杨冰说。(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 | 秦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