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技

乐高与AI:人工智能未来会取代积木设计师吗?

2024-07-21科技

最近,BrickNerd的客座撰稿人杰西·格罗斯(Jesse Gros)发表了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激发了大家的思考:人工智能AI是否正在对乐高社区产生影响?它能否改变我们创建MOC的方式,甚至打破获取资源的障碍?是不是那些努力不懈的MOC创作者因为图像垃圾邮件的泛滥以及算法的影响而感到挫败?

因此,这篇文章想尝试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乐高爱好者和设计师的未来将会如何?人工智能是否有可能取代人类创作的乐高MOC或官方套装?

*本文亦刊登于【酷玩潮】第31期,原文来自BrickNerd

01

人工智能和乐高

The Future of LEGO: A Builder's Perspective on AI

首先,让我们明确一点:目前,人工智能还无法完全理解乐高的构建系统。尽管一些AI软件能够生成看似与乐高产品和MOC设计相似的图像,但仔细一看很快能发现,这些图像并非由真正的乐高积木搭建。

然而,将人工智能与数字搭建软件结合的理论是可行的,理论上可以创造出一个能够理解如何组合乐高砖块的机器。

实际上,这不仅仅是理论上可能,事实上已经有所实践:一款名为「brickr」的乐高马赛克画设计软件就融合了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根据文本提示生成完整的乐高马赛克画设计和指南。

因此,未来某一天,你可能仅需输入一行文本,就能获得构建一个全新乐高模型的指令,这样的设想几乎接近科幻小说的范畴。不管你对此感到兴奋还是忧虑,人工智能无疑拥有创造乐高MOC作品的潜力。

02

人工智能和搭建体验

The Future of LEGO: A Builder's Perspective on AI

另一方面,可以公平地说,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内,搭建体验不太可能会受到人工智能的直接影响。

人工智能虽然能够创造出搭建指令,但它缺乏感知能力和享受搭建过程的能力。即便技术发展到可以通过精密的机械臂按照这些指令进行搭建,机器也不会体验到乐趣。

而我们人类享受搭建的过程——这种乐趣驱使我们继续搭建。

因此,如果你从搭建的旅程中找到乐趣,那么人工智能不会对这种体验构成任何威胁。

相反,如果你主要寻求的是你作品在网络上获得的「点赞」,那么人工智能创造的「乐高」作品可能会分走你的注意力。

实际上,搭建体验不仅不会受到人工智能的负面影响,反而有可能得到增强。人工智能生成器所固有的随机性能够引入你自己可能未曾想到的视觉元素。它可以在MOC的概念化阶段发挥作用,帮助构建者在布局或配色方案上有更好的视觉化。

对那些习惯于使用概念艺术或其他MOC作为灵感来源的乐高爱好者来说,人工智能可以提供一个有用的工具,引入一些新奇的、你脑海中尚未有的元素——从其他来源寻求灵感时,寻找新颖性正是关键所在,人工智能提供的定向随机性在这方面可能极具价值。

从理论上讲,人工智能可以作为一种工具,被训练用于对MOC设计进行逆向工程,或至少把数字构建分解为逻辑的步骤指令。

对于那些像我一样觉得制作说明书是一项枯燥任务的人来说,我会很乐意让人工智能接手这部分工作。

人工智能还能助力于MOC的展示,提供免费且独特的背景设置。通过专门的设计对话,它能够以难以通过实际拍照实现的方式匹配灯光和角度,完成令人惊叹的工作。

因此,就像任何一项优秀的工具一样,人工智能拥有潜力接管搭建体验中的某些不那么令人兴奋的部分,从而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实际的搭建过程。

03

人工智能和创造力

The Future of LEGO: A Builder's Perspective on AI

在之前的讨论中,我们提到了人工智能激发创造力的观点,这种说法引发了我深入的思考。

灵感与创造力——虽然这两个词在这个上下文中似乎相反,却被当作了同义词,这实在是有些荒谬。

当你从外部来源(比如人工智能)获得灵感时,那些灵感并非你自己原创的。公正地说,灵感可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定义:一种是源自外部的有形且具体的事物,另一种则是更加抽象和神秘的,类似于天才般的启示,几乎可以看作是创造力的同义词。

但显然,人工智能带来的不是那种天才级的灵感,因此,我认为谈论人工智能如何激发创造力实际上是一种无意义的辩论。

定义创造力几乎像定义生活一样困难,但我们至少可以确定的是,创造力不仅仅是对过往经验的重新组合。无论创造力是什么,人工智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对照:创造力并非简单地将数据输入机器所能产生的输出。创造力为我们的作品带来了某种独特性。

可以这么说,如果创造力的来源能够被明确指出,那么它可能就不再是创造力了。

创造力意味着某种「无中生有」的东西,或者更精确地说,它源自于创造者的个性。它并非源自那些可以追溯的具体、有形的灵感来源;相反,它是作品中最能深刻反映你个人思想的部分。如果换作是其他人,哪怕是你的同卵双胞胎来创作,结果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对于「人工智能能否取代人类创造力?」这一问题,创造力的定义成为了讨论的关键。更具体地说,问题是「人工智能能否取代人类设计的乐高模型?」

如果创造力真的源自个性,那么非个性化的工具将永远无法完全取代艺术创作中的人性元素。在技术层面,它可能表现得更为出色,但它缺乏那种源自个性的创造力所带来的独特魅力。

04

人工智能和艺术

The Future of LEGO: A Builder's Perspective on AI

除了前文讨论的创造力中的个性因素之外,还有另一个维度,即艺术领域中人工智能无法触及的关键部分。在深入探讨之前,让我们对「乐高艺术」进行简要的思考。

根据字典对艺术的定义,即「有意识地运用想象力创作出旨在供人思考或欣赏的美的作品,如形式、声音、文字(或乐高积木)的组合。」 好吧,我在最后加入了一些内容。

但如果把艺术定义为美的想象力产物,那么使用乐高积木构建的作品完全符合艺术的所有标准。因此,每一块乐高积木,正如你的孩子在一张纸上随意涂鸦后向你展示那样,同样可以被认为是艺术。

然而,艺术也有一个更加严格的定义——那种在博物馆展出并受到几百年尊重的艺术。我相信,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有资格被认为是这类艺术的乐高作品,尽管这样的作品相对罕见。

这是因为,与前面提到的字典定义不同,艺术实际上不仅仅是关于想象力或美,更是关于信仰和情感的表达。大写「A」所代表的艺术,能够触动我们、激励我们、启发我们。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并非所有乐高创作都能被称为艺术。

05

人工智能和原创版权

The Future of LEGO: A Builder's Perspective on AI

人工智能辩论中的一个重点是与伦理问题相关的讨论。首先,人工智能的创作过程经常涉及使用版权材料,有时甚至包括私人内容。作为一名乐高设计师,我也曾接触过大量版权材料,如乐高套装、其他AFOL的MOC以及概念艺术。

普遍认为,艺术家通过观察和学习其他艺术家的作品来提升自己的技艺是完全合理的。只要艺术家的作品有足够的独创性以避免抄袭,使用版权材料来发展自己的艺术表达被认为是一种合理乃至于版权材料的主要用途。

然而,这个论点建立在一个前提上:作为艺术家,你将个人特色融入你的作品,使其以一种人工智能无法模仿的方式变得独一无二。(如果你从唯物主义角度审视这一辩论,并不认为人类的个性对创作过程有不可复制的影响,那么这个观点可能不成立。)问题变成了,对人类来说是否正确,让人们从本质上是通过剪辑和混合版权材料而产出的机器获利?

当考虑到大量非版权素材可供人工智能学习时,这个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如果我在开发人工智能,我可能会避免使用受版权保护的材料,更多是出于谨慎,而不是因为我确信这种做法等同于剽窃。毕竟,并不是所有人类创作的文字或图画都算作「艺术」,或拥有足够的创新性,使其能明显区分于人工智能创作的作品,或能被转化为乐高MOC。

虽然我认为我的一些MOC作品属于艺术,但其他作品可能只是不同概念和技术的组合。这并不构成版权剽窃,那么人工智能的情况是否就自动等同于版权剽窃?

如果能开发出一种能对MOC进行逆向工程并为之生成指令的人工智能,显然会增加剽窃的风险。

还有一个与版权相关的、当前更加贴切的问题是,诚实地给予应有的认可,这是BrickNerd一直努力做到的。

如果你利用人工智能生成「MOC」,你或许可以认为自己是一个出色的设计师,但不应将设计归功于人工智能。最好避免使用MOC这个术语,毕竟,如果不是你而是人工智能进行了设计,那么你不应被视为该作品的首席设计师。

06

人工智能和解决方案

The Future of LEGO: A Builder's Perspective on AI

乐高积木的独特魅力在于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点使它与其他艺术形式区隔开。

正如我几年前在【反数字建造者的自白】中提及的,解决问题是乐高建造过程的核心,因为它需要在系统的限制内寻找解决方案。因此,哪怕是最简单的乐高作品也必须克服挑战以实现组合。

这种过程的成就感是非常有价值的,而由人工智能创建的「MOC」显然缺乏这种价值。显而易见,就个人满足感而言,人工智能无法替代亲手搭建的体验。

在这方面,我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人工智能是否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拿数学来说,任何计算机都能告诉你2+2等于多少,或者解出更加复杂的方程。但人工智能能否自行发明微积分?

虽然我不是数学家,但这个问题引人深思。有些问题解决是基于已知方法进行的(例如2+2=4,4+4=8等),而另一类问题解决则是真正的创新,因为它寻求全新且不同寻常的方法。面对挑战时,可能需要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坦白说,我不确定人工智能理论上是否能够解决这类问题,或者它们是否需要一种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化方法。我倾向于认为,真正的问题解决超出了人工智能的能力范围……但这是否也意味着开发新的建筑技术超出了人工智能的能力?这还有待探索。

我确信的一点是,用更复杂的方法解决问题,打破常规,是乐高积木极具吸引力的一大原因。生活充满了看似无处安放的奇特小部件,正如乐高积木一样。使用手头上的所有资源尽可能地发挥创意,正是乐高拼搭的精神所在。

乐高拼搭的美在于,有时因为你面对的限制,最终的作品反而更加出色。每位乐高MOC创作者追求的是从小处着手,达成大目标——这个过程中作为设计师的乐趣足够使得搭建成为一项宝贵的体验,即便人工智能「MOC」在竞争中胜出。

06

人工智能和数字搭建

The Future of LEGO: A Builder's Perspective on AI

如果人工智能能与建筑软件结合,创造出数字版的「MOC」,或者更难以辨认的是,创造出可以像任何手工搭建的乐高作品一样被物理搭建并拍照展示的指令(正如我们之前提及的马赛克设计工具能够精确完成的任务),那么这种技术的冲击将是巨大且深远的。

如果乐高社区还在争论使用非乐高品牌的绳子是否可以接受,那么他们无疑会对使用人工智能搭建的作品是否算作真正的乐高作品展开更激烈的争论。

乐高爱好者似乎天生就非常重视搭建过程的纯粹性——尽管我们的分歧通常是基于友好的讨论,但这些依旧是分歧。我们该在哪里划定界限,我们应该划定哪些界限,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那些划定了不同界限的人?

请记住,我所设想的未来是人工智能更为先进,能够生成符合乐高系统要求的设计,因此与能够生成可实际搭建和展示的数字MOC或指令的人工智能之间没有区别。目前由人工智能生成的「乐高」图像对于稍有乐高知识的人来说,还是容易识别的。

对于初学者来说,情况很简单:随着过程变得简化,作品数量将增加。由AI创造的乐高作品将与传统MOC争夺有限的关注和展示空间,而你的第7934个追随者可能永远不会看到你的作品,或者仅仅是匆匆一瞥就被AI产生的大量内容所淹没。

随着近年来乐高爱好者人数的爆炸性增长,社区已经开始感受到这一趋势的加剧:外面的作品太多,无法一一欣赏,人们必须有足够的自律来筛选想要关注的内容,并避免那些感觉不那么吸引人的内容和平台。

随着乐高社区的发展,它的联系不可避免地变得更加松散。搭建者们根据兴趣、地理位置或其他优先考虑因素进行分组。当然,这种情况一直存在,但从我的观点来看,搭建者们对其他群体的了解和兴趣似乎在减少。

对每一个出色的MOC进行评论,甚至仅仅是观看每一个优秀的作品,已经变得不可能,因此与小团体互动、分享有意义的反馈并共同努力实现共同目标成为了常态。

抛开我在BrickNerd采访和为其他地方撰写文章时的互动不谈,我可以准确地说,与十年前相比,我今天与更少的搭建者进行互动,但通常与那些保持联系的人有更密切的联系。

这不是问题,只是变化而已。随着人们越来越希望真正了解搭建者以便深入了解他们的创作过程,人工智能乐高建造的趋势将会加剧。

因此,我预见人工智能搭建将推动乐高搭建者向小团体发展的现有趋势。这一趋势与社交媒体的总体发展相符,大型公共平台正在变成关注名人和影响者的地方,而私下与朋友的互动则越来越多地通过私人消息和网络应用程序进行。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即使人工智能乐高作品在社交媒体上占据主导地位,我们仍然会寻找与他人联系的方式。

至于其他预测,我不敢肯定。了解乐高大会如何对基于人工智能指令的构建制定标准,或者MOC博客网站是否会扩展到展示由人工智能生成的乐高构建,或乐高建造者们将如何对待人工智能生成的乐高作品,将是非常有趣的——尤其是当物理乐高构建基于这些指令搭建时。

07

人工智能和MOC

The Future of LEGO: A Builder's Perspective on AI

虽然我无法准确预测乐高社区(特别是搭建社区)对人工智能创造的乐高作品的反应,但我想提出一些建议。

我们应该在自主创造MOC的搭建者与使用人工智能生成的指令(或仅仅发布人工智能生成的图像)的搭建者之间做出明显区分。这种区别与实体搭建者和数字搭建者之间的差异截然不同。

不论是实体还是数字搭建者,他们都参与了创造过程,而人工智能「搭建者」并非如此。这种差异更类似于仅仅按照说明书搭建套装的乐高粉丝与创造MOC的粉丝之间的区别。简单地复现场景并没有问题,但假装这种体验与创造MOC的过程相同则是荒谬的。

同样,认为人工智能搭建能让更多人体验到MOC的过程也是误解。MOC涉及创造性过程和个人风格,而这正是人工智能取代的部分。尽管将人工智能视作向所谓「MOC民主化」的一步似乎很理想且包容,但实际上,人工智能只是MOC的一种替代形式,并未使MOC变得更易接近。它仅仅为那些没有时间、兴趣或能力从事MOC的人提供了另一条路径。

再次强调,这本身并无不妥。如果每个人的兴趣和才能都完全相同,世界将非常单调。不管怎样,如果你喜欢使用乐高积木搭建,但不愿自行设计,那么购买套装或让人工智能为你设计指南是个好选择。如果你喜欢欣赏乐高作品,但不喜欢亲手搭建,那么利用人工智能生成图像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请明白,与其说你是一个MOCer,不如说你是一个创意的生成者。

我感到自己特别参与了这场讨论,因为在【一个反数字搭建者的自白】中,我倡导了通过降低成本来实现MOC的民主化——创造一个平等的竞争环境。因此,我认为值得强调的是,人工智能创造的乐高作品并不等同于MOC,也无法提供与MOC相似的体验,正如拥有一个能够举起半吨重物的机器人并不等同于成为举重冠军一样。

因此,对于我们这些热衷于MOC的人来说,意识到人工智能搭建在个人表达或成就方面无法与我们的作品匹敌,并不需要感到内疚。这有助于我们认清它们真正的价值(或潜在价值):作为进入乐高世界的简单跳板。

对那些有兴趣尝试使用人工智能进行搭建的人而言,这无疑是一次有趣的探索,也是一种在地下室构建城市或其他酷炫展示的新方式。但请记住,如果有一天你想将乐高搭建的乐趣提升为一种艺术形式,而不仅仅是一种休闲活动,那么还有更多东西等着你去探索。

08

人工智能和乐高套装

The Future of LEGO: A Builder's Perspective on AI

在我之前提到使用人工智能生成指令与搭建乐高套装类似之后,有些人可能会担心那些在丹麦比隆乐高总部梦寐以求的设计师职位。然而,他们短期内不会受到影响。

这主要是因为之前提到的意图性的观点。简单来说,人工智能缺乏任何形式的动机。尽管这听起来似乎是件好事,但当谈到艺术创作时,这种缺失使得作品失去了深层次的含义。

如果你创作艺术不是为了达成某个目的——没有想要引发的情感,没有希望激发的灵感,没有想要传达的信仰——那么你最终不会实现、引发、激发或传达任何东西。

乐高套装的目标是带给人愉悦和启发灵感。这需要人类设计师的引导。人工智能可能成为辅助工具,帮助迭代设计或生成指南,但它不能替代创造力、意图性或利用限制激发创造力的能力。

此外,搭建乐高套装的体验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技术和最终产品都旨在为搭建者带来乐趣(与MOC不同,在MOC中,一些搭建者为了最终作品的美观而忍受复杂的搭建过程)。再次强调,意图性对于搭建过程中的乐趣至关重要,这也是乐高套装将始终胜过人工智能生成指令的原因。

这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指令开发过程的成本效益(至少在初期投资后)可能不会促使乐高套装开发方式发生变化。对此,我对两方面都了解不够——目前的套装是如何开发的,以及人工智能在生成指令方面的性能如何——无法做出准确预测。但我敢肯定,乐高设计师的位置是安全的。

09

人工智能会取代AFOL吗?

The Future of LEGO: A Builder's Perspective on AI

至于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成人乐高爱好者(AFOL),这个问题值得探讨。人工智能确实会影响乐高社区,作为一种工具,可能会改变我们构建MOC的方式。

但由于人工智能无法独立创作MOC,它无法将创造力和个性融入其生成的内容中。归根结底,AFOL设计师无可替代。人工智能无法替代设计过程中的成就感,也无法捕捉到我们想要与世界分享的艺术愿景。

乐高迷的未来可能会因为社交媒体上的点赞减少、在浏览带有不可能几何形状的人工智能图像时感到挫败或者需要适应可能加剧MOC盗用的新软件而发生变化。如果你是为了获得点赞或快速赚钱而搭建或创建指令,那么转向人工智能可能是一个选项。

但如果你热爱搭建的过程、享受反馈循环、喜欢与其他设计师互动,那么就没有理由改变。

MOC是一门艺术,而不仅仅是一项任务——而人工智能,就如任何工具一样,仅仅是让任务更高效,以便艺术更加璀璨。

*原文来自Bricknerd,酷玩潮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