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技

失败的芯片战争!

2024-08-25科技

在现在这个全球化的世界里,科技变得超级重要,成了各国之间比来比去的重点。特别是在拜登总统当政期间,美国对中国的科技策略,特别是芯片技术上,做得特别明显。

美国是怎么做的呢?他们一方面通过限制和管制,不让中国得到先进的半导体技术,另一方面又给芯片制造商补贴,让他们去美国开厂。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全球芯片产业的竞争格局。

这个格局下,半导体产业的合作方式也在变化。美国想要通过政治和经济手段,重新规划这个产业链。

拜登和韩国的SK集团之间就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有一次视频通话,拜登总统感谢了SK集团投资220亿美元到美国,还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友好。

这个「芯片战争」,是美国用来限制中国科技发展的策略之一。他们不光在外交上施压,不让盟友给中国关键的技术,还用钱来吸引全球芯片制造商。

比如说,光刻机,这是制造半导体时非常重要的一个设备,它的制造过程需要全球5000多家供应商的精细合作。虽然ASML这个品牌很有名,但实际上背后是很多国家的企业一起努力的结果。

美国在科技领域用的策略,和他们在地缘政治和产业政策上的策略是一样的,就是保持平衡。从以前打压日本的半导体产业,到现在和日本等国家合作,美国一直在调整自己的全球科技战略。

2022年,佩洛西突然光临台湾,期间与台湾一些重要人物,包括蔡英文、赖清德以及台积电的大佬张忠谋和刘德音共进了午餐。这场午餐是佩洛西在台停留的19个小时中唯一的正式餐聚,不仅美味还有不少的政治味道。

同时,【外交政策】杂志也没闲着,发表了一篇名为「对华芯片禁令的局限性」的深度分析文章。文章里面讲到了拜登政府为了防止中国拿到先进的半导体技术,特别是那些能用来升级武器的高科技,决定严格控制相关出口,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保持美国在技术和经济上的优势。

但是,这种策略虽好,代价也不小。限制出口不仅让中国在半导体领域加速自力更生,还可能让美国及其盟友的芯片设备制造商收入下滑,影响他们未来的研发投入。

长期来看,西方在保持技术优势这件事上有两种策略:一种是硬阻挡,宁可自损经济也不让对手获得先进技术;另一种则是推动自身创新,通过销售现有产品来筹集资金,用于开发下一代的领先技术。

文章作者觉得,尽管中国在芯片设计和生产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距离美国的差距可能只有五年左右,但实施出口管制并不能有效阻止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因为大多数军事系统更看重芯片的可靠性而不是尖端性能,而中国完全有能力通过其他途径弄到一些先进芯片。

而从更大的角度来看,这种出口管制可能还会加剧全球经济分化,增深中美之间的矛盾,甚至推动两国向冲突的边缘更进一步。

中芯国际的总部坐落在繁华的上海。

说到半导体设备,你可能会想到光刻机,这东西对芯片制造可是核心设备。提到光刻机,就不得不提欧洲的科技巨头阿斯麦,这家公司在全球有4万名员工,其中有2.4万人在荷兰。阿斯麦在高端深紫外光刻机(DUV)市场几乎占据了90%的份额,而在更高端的极紫外光刻机(EUV)领域,它更是独家掌握关键技术。

不过,制裁和出口限制常常扭曲市场,比如日本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如东京电子、尼康和佳能等,在与阿斯麦、三星、英特尔及台积电的竞争中曾经失势。特别是尼康和佳能,他们在1990年代之前曾领先光刻机市场,但在EUV领域与阿斯麦的竞争中败下阵来,自2010年后便由阿斯麦独霸市场。

然而,近几年,在美国发起的「芯片联盟」出口管制行动中,因为管制不涉及旧设备,日本的这些公司借此机会重返市场,特别是进入了中国市场,甚至日本公司还出售了不少二手光刻机给中国厂家,东京电子、尼康、佳能等都逆势扩张。

同时,佳能还启动了新一轮芯片制造设备的研发,试图找到新的技术路径,如纳米压印等,为中国半导体业提供新的思路。这样看来,日本和中国的半导体企业在这场芯片战争中都是「追赶者」,有着共同的目标和挑战。

根据日经的一份调查,近100位日本半导体企业的高管中,40%的人表示要重点发展美国市场,而另外60%的高管则认为如果世界真的分裂成两大阵营,他们会同时在美中两个市场经营。

尽管在EUV光刻机方面失手,日本在光刻胶、掩膜和光掩膜制造等关键材料和设备上仍旧具有强大的竞争力,是国际半导体产业链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今年4月,中德两国总理会晤时,中国侧重点强调了保护主义的弊端,认为这种「温室」下培养不出有真正竞争力的企业。实际上,依赖政策而非市场的行为只能获得短期利益,长期来看,并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市场需求始终是推动创新的最大动力。中国现在的战略是利用其庞大的市场来促进科技进步,这也是其未来发展的核心任务。这不仅是对自身的挑战,也是对全球科技格局的一次重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