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铭】
2024年10月4日12:30,著名实验高能物理学家、粒子探测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原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叶铭汉先生,在北京病故,享年99岁。
叶铭汉先生是我国低能加速器、低能核物理实验、粒子控测技术和高能物理实验的开拓者之一,是大型科研工程「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和北京谱仪(BES)」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为我国建造核物理、高能物理实验基地和在世界高能物理实验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作出重要贡献。
自 20世纪50年代起,他参加我国第一、二台带电粒子加速器(能量为700千电子伏和2.5兆电子伏的静电加速器)的研制,负责其运行和改进,获得一批重要成果。后来,率先研制和发展了多种粒子探测器,开展我国第一批核物理实验,做出了具有国际水平的物理工作。20世纪70年代,他与萧健主持开展多丝正比室、漂移室等高能物理实验常用的粒子探测器的研制,率先在国内实现多丝正比室的计算机在线数据获取。
1979年底,为了早日建成我国自有的对撞机,叶铭汉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做访问学者。异国的科研经历使他感受到中美之间的差距,亦确信,「只要条件允许,我们一样也能做到」。
1982年起,叶先生主持大型高能物理实验粒子探测装置北京谱仪的建造,该装置于1988年建成,获得了陶轻子质量精确测量等一系列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成果。
叶铭汉先生,1925年4月出生于上海,是中国物理学泰斗叶企孙先生之侄。说起叶企孙先生,中外物理学界谁人不知?他是中国物理学界的一面旗帜,桃李遍天下。尽管晚年遭遇冤屈而命运坎坷,但他悲怆离世之前,为我国培养了23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之14位。这些杰出科学家,是叶企孙的弟子或徒孙。以叶企孙先生为原型,长篇小说【谜影】(未完)创作了华国燕清大学物理学泰斗叶先生的晚年片段经历,纪念这位卓越的物理学教育家。
谈起叔父那一代物理学人,叶铭汉先生感慨到:那时候是物理学大发现的时代,涌现出一大批非常优秀的物理学家。物理学家赵忠尧先生攻读博士就发现正电子现象,可惜因导师没兴趣而中断了研究。数年后,该项发现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我叔父的学生王淦昌先生在德国念书时,已从研究中推断出原子核里存在中子,亦同样因为导师无兴趣,未能持续研究。那些海外深造的学者响应祖国号召回国后,都作出卓越的贡献。
1944年,叶铭汉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同年应召参加中国远征军,成为中国驻印军暂编汽车第一团军人,赴印度集训。1945年日本投降,他回国返校继续上学,从土木系转入物理系。他虽然在西南联大念书的年月并不长,但回顾起西南联大饱含深情。
昨天,清华校友钟秀斌追忆,曾经拜访过叶铭汉。叶先生回想起烽火中的大学岁月,满面笑容。「上学时西南联大条件已改善了,有饭吃、有菜吃,而且食堂管理得很好,由五六家承包,有竞争,所以伙工都特别用心做饭菜。在战时后方,能够有饭吃,有书读,已经很幸福了。在西南联大学习特自由,老师的课堂是敞开的,可以随意去教室里听讲,也可以在窗户外听课。无论文理工农商学,只要喜欢都可以去听教授讲课。」
回溯西南联大求学岁月,叶铭汉先生意兴不减,话说从前。据他讲述,当年西南联大要求理工学生必须修两门以上的人文社科课,他选了陈岱孙先生的经济学。陈先生教书水平高,讲课忒有条理,会特意重复重要的知识点,便于学生作笔记。另外,选了吴晗的中国历史。吴的课讲得还可以,不过做事令人费解。叶先生不解,吴晗写文章或作诗词为什么要拿给毛审阅后修改?他认为,应该给专业人士把关才对,否则这样做就太势利。两门选修课相比起来,叶先生经思索感到,陈岱孙先生的经济学课程为他后来的工作建立起成本概念。他反思说,理工事业也要讲究经济可行性。而现在的一些专家都太专了,文科的没有理科基础,理科的没有文史知识,因此做出的结果难免顾此失彼。
2018年7月,钟秀斌修订【一个时代的斯文:清华校长梅贻琦】,再拜访叶铭汉先生,谈起清华永远的校长——梅贻琦。叶先生实话实说:「我上学时,与梅先生接触不多。1944年,我去参加中国远征军时,梅校长讲过话;1946年5月,西南联大结束时,梅校长也讲了话。但是,现在我完全不记得梅校长讲的话。」
并向他请教梅贻琦校长晚年从美返台创办新竹清华原子科学研究所,建设亚洲第一台核反应堆的意义。叶先生言简意赅说明:核反应堆技术是当时世界科学前沿,梅先生应该希望中国的科技水平能够与世界同步;其次,核反应堆产生的中子与其它物质作用能够发现新的物理学现象,从而能推进核物理学研究,探究微观世界的奥秘;第三,开展这些前沿科技研究,能够培养大批应用人才。
那次访问,钟秀斌赠给叶铭汉先生2011年版【一个时代的斯文】,老先生蛮高兴。他不顾正在腿伤康复期,撑着助步椅,从房里取出【早期中国物理发展之回忆】。
原来,这本书由另一位中国物理学界泰斗、李政道杨振宁的恩师吴大猷先生生前讲述,经叶先生与黄伟彦、戴念祖先生编辑整理出版。
叶先生,认真地为钟秀斌签名。其情其景,使后者迄今历历在目。
1950年,叶铭汉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进入中国科学院。
这年春天,我国提出由中科院新成立的近代物理所牵头研制高能物理的重要基础:加速器。当时,叶铭汉跟钱三强刚读了一年研究生,立即放弃了继续深造的机会,走进了近代物理研究所,
跟随赵忠尧先生从事高能物理研究
。
从1984年开始,叶铭汉先生担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期间,他负责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设工作。这是我国科技界继两弹一星之后又一项重大的科技进展。 在叶铭汉等物理学家的钻研之下,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取得了一系列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跻身国际前列。这项突破性进展使得相关领域得到长足发展,带动了相关的产业链。 1990年,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1984年,叶铭汉与李政道讨论问题时的留影
叶铭汉先生有个一生挚友,谁?那就是第一位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 两位大师之间平淡如水且相互关怀的友谊,已成为科学界典范。
说来两人的友情,得从西南联大讲起。叶先生在西南联大转到物理系,与小一岁的李政道同窗。校舍条件太差,他俩常出校门泡茶馆,学习新知研讨学术,日益熟络。两人志趣相投,结为好友。历80载风雨,友谊毫不消减,分别为中国科学事业发展作出杰出得贡献。
2015年,叶铭汉先生90岁华诞。李政道给铭汉兄手书贺信:「七十年前,我们同学西南联大,风华正茂,以至今日,我们并肩健步,走向百岁。」2021年11月,李政道95岁华诞时,叶铭汉撰文为他祝寿,分享自己了解的一世知己。2024年4月,叶铭汉百岁华诞,李政道再手书「铭汉兄」:「您是中国核物理学领域的领军人物。您的杰出贡献,特别是在祖国正负电子对撞机探测器项目中的卓越领导,使您成为中国现代物理学的骄傲。您的学术洞见和卓越贡献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前行。……您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更是一位慈爱的导师……为中国科学事业作出贡献。您的学术精神和为人师表的风范将激励着新一代的科学家不懈追求卓越……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作为您昔日同窗和一生挚友,我怀着无比的敬意和热切的心情,向您致以最诚挚的祝福!」
确实,没有人比八十年相知的李政道先生更了解叶铭汉先生。今年仅仅相隔两月,这两位物理宗师陆续遽归道山。在天国,他俩继续与师长们相聚,依然护佑中华科学发展。
2021年,【一个时代的斯文:清华校长梅贻琦】修订版出版。钟秀斌本想,再给叶铭汉先生送书。无奈,新冠疫情反复,况且先生健康已不如前,他打电话过去后未打扰。孰料,2018年见面竟成永诀,憾!六年前,他与叶铭汉先生畅谈情景,重现脑海。
叶铭汉先生作为知名科学家,专业高超,为我国科学发展锐意进取。即使到了老年,思维仍佳。他为人,谦逊和蔼、友善温良。在 科研报国之外,他也身体力行报效家国。 他之逝世,在我国科学界是又一颗巨星陨落。他永远地离去,与故去师友们皆化为苍穹的点点星斗,在茫茫黑夜里闪烁在华夏大地之上。
雄韬客身为一名清华校友,谨此痛悼叶铭汉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