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物理学最难攻克的题是什么?大统一理论和万有理论什么时候实现?

2024-08-13科学

现代物理学的天空仍布满阴云,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便是不断完善现有理论,填补其中的空白。

理论越是先进,我们就越能接近穿透这些乌云的边界。

在之前的物理学系列中,我主要是阐述问题,并没有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目前看来,最有希望的突破是统一电磁力、弱力和强力的大统一理论。

本期视频将使用当前最先进的量子场论,为物理学家们在标准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大统一理论提供新的思路。

这篇文章涉及的知识非常广泛,包括量子电动力学、杨-米尔斯理论、量子色动力学、希格斯机制、对称性理论、凝聚态超导理论及大爆炸理论等,文章已尽力采用通俗的方式表达,逻辑也已经紧密相连,适合多次阅读。(由于文章长度过长,将分为三部分发布)

这是一张展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图表,可以说是目前人类掌握的最接近万有理论的模型。

设想一下,宇宙中的自然现象无所不包,变化无常,既有超新星爆炸产生的高能射线,也有黑洞合并时释放的引力波,还包括DNA合成过程中的氨基酸。但从微观角度来看,所有这些宇宙现象的本质其实都是一样的,都是通过物质这一媒介展开的。

物质具有两个最基本的属性:变化属性(力)和质量属性。

因此,宇宙中所有现象都可以用物质、质量和力这三个维度来解释。

这时候再来看标准模型,正好是解释这三个维度的理论。

截至2023年,人类已经发现了61种基本粒子,这些粒子都包含在标准模型中,常见的标准模型表中只展示了17种基本粒子,其他的粒子主要是这些粒子的反物质,以及具有不同色荷的夸克和胶子。

因此,其他44种基本粒子并未显示在这张图上,主要是因为它们都可以通过图中这17种基本粒子派生出来。这就像一个家庭只需要一个代表一样。

例如,夸克总共有36种,但图中只显示了6种,这主要是因为夸克具有「味」和「色」两种属性。当然,这里的「味」和「色」与日常生活中的味道和颜色完全不同,这两种属性对应的是两种量子数。

夸克有6种「味」,分别是上、下、粲、奇、顶、底。每种「味」有3种色荷,因此在「味」和色荷上的组合就有18种。而每种夸克还有相对的反物质,总共就有36种夸克。

在这张图中,每个粒子都标注了三个量:质量、电荷和自旋。

首先看看这些粒子的自旋,会发现,这些粒子的自旋只有0、1/2和1(绝对值),这三种自旋值又可以分为整数和半整数两大类。

图中左边的12种基本粒子也称为费米子,遵守费米-狄拉克统计,简单来说,费米子的共同特征是它们的自旋为半整数。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构成物质的结构。

而图中后面的五种基本粒子的共同点是自旋都为整数。

这些自旋为整数的粒子称为玻色子,它们遵守玻色-爱因斯坦统计。

在这五种玻色子中,有四种的自旋为1,这些自旋为1的玻色子又称为规范玻色子,还有一种尚未被发现的引力子,其自旋为2,也属于规范玻色子。

规范玻色子的作用仅有一个:它们不参与物质的构成,只负责在费米子之间传递力,因此规范玻色子也被称为传播子。

现在再看这幅图,左边的12种费米子负责构成物质,而右边的四种玻色子负责力的传递。费米子和规范玻色子相互协作,共同造就了物质运动现象。

在标准模型图的最上方,用希腊数字一、二、三标注,这些代表一代、二代、三代。「代」指的是这些基本粒子的发现时间,最早发现的费米子称为一代,以此类推。

你会发现,后一代的粒子虽然质量比前一代高很多,但电荷和自旋都是相同的。因此,费米子之间的代差仅在质量上有所不同。

而粒子质量越大,越容易衰变,存在的时间也就越短。因此,只有第一代费米子质量最小,最稳定,存在时间最长,也最容易被发现。

而第二代和第三代费米子由于质量较大,从产生到衰变只是一瞬间的事情,目前只能在加速器中发现,因此发现它们的时间相对较晚。

下面这两行费米子统称为轻子,上面是电子家族,下面是中微子家族,最明显的区别是是否带电荷。带电的是电子家族,不带电的是中微子家族。

它们被称为轻子,并不是因为它们的质量轻,而是因为它们不参与强力。

而在标准模型图的右上方只有一种粒子,也是最晚被发现的,那就是希格斯粒子,于2013年被最终确认,希格斯粒子的自旋为0,是目前唯一被发现的标量玻色子。它的主要作用是赋予其他基本粒子以质量。

希格斯玻色子为W和Z玻色子、电子家族以及所有夸克赋予质量,而中微子的质量来源目前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标准模型与大统一理论

如果问你,你的身体质量来自哪里?

你可能会感到困惑,下意识地回答说,我本身就有质量。

那么你本身的质量又从哪里来呢?

当然,这需要从微观层面分析,人体的质量来源于构成人体的所有

原子的质量总和。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而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同,但是它们是电子质量的1836倍。因此,原子的质量99.9%都来自原子核。

而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由夸克组成,大多数人可能认为质子或中子的质量来自其中夸克质量的总和,但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以质子为例,质子含有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这三个夸克的总能量只有9.4Mev,而质子的总能量为938Mev,

因此,夸克质量之和只占质子质量的1%,其他99%的质量来自于胶子产生的强力结合能。关于这种结合能产生的额外质量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文章接下来将进行讨论。

而夸克本身的质量则来源于希格斯机制!

在我之前的视频中,我经常提到基本粒子本质上就是波,这种波可以延伸至宇宙的每一个角落,波上有一个波包,波包的位置就是我们说的粒子所在的位置。但波包的概念也是一种比较传统的说法。

根据量子场论的描述,波的概念被量子场所取代。每一种基本粒子本质上都对应一个自己的量子场,例如光子场(电磁场)、电子场、夸克场等。

粒子只是自己的量子场中的一个激发状态,电子场激发出电子,光子场激发出光子,夸克场激发出夸克。

标准模型中的所有基本粒子都对应着自己的量子场,这些场遍布整个宇宙。在一般情况下,这些量子场处于基态,即能量最低的状态。由于能量不足,通常不会激发出有质量的粒子。

但需要注意的是,处于基态的量子场中会不断产生正反虚粒子对,这些粒子对的能量是从真空中借来的,它们很快就会湮灭并将能量返还给真空。这就是所谓的量子涨落,虽然每种量子场中不断产生虚粒子对,但它们很快就会湮灭,最终量子场的真空期望能量仍为0。

因此,不要被量子场中的量子涨落所迷惑,这种看似免费的能量并没有实际用处。

量子场想要在不借助外部能量的情况下激发粒子,就需要从外界获得能量。

这种能量必须通过与其他量子场的相互作用来获取。

而大部分粒子会与希格斯场发生相互作用,即通过希格斯场获取能量。例如,夸克场与希格斯场相互作用后,会吸收能量,从而激发出夸克。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能量的吸收是间断的,不是连续的。也就是说,夸克场与希格斯场的作用时,吸收的能量只能满足激发整数个夸克所需的能量,假设一个夸克的能量为A,则夸克场吸收的能量只能是1A、2A、3A,不可能存在0.5A或1.68A这种能量值。

因为量子场激发的粒子都是基本粒子,每一种基本粒子的能量都是一种基本单位。如果存在非整数的能量值,那么所谓的「基本粒子」就一定还存在内部结构。

正是由于夸克场与希格斯场的作用,夸克获得了能量,而能量又等同于质量,因此夸克就具有了质量。但并不是所有基本粒子都会与希格斯场发生作用。例如,光子场和胶子场就没有与希格斯场相互作用,因此它们没有固有质量。

而希格斯机制赋予基本粒子质量的原因,正是大统一理论的线索之一。

之前已经讨论过,粒子只是各自量子场的激发状态,尽管量子场会产生量子涨落,似乎创造了能量,但这是无效能量。

如果测量某个量子场所有可能出现的能量值,最后得出的真空期望值就为0,因此,每一种量子场的期望值最初都为0,你可以直接理解为量子场最初的能量为0,期望值为0意味着,量子场要激发出具有静止质量的粒子,就需要与其他量子场相互作用来获取能量。

如果所有量子场的期望值都为0,那么量子场就无法从任何其他量子场中获取能量。

这就像那61种基本粒子都是穷光蛋,如果想要借钱花(激发有质量的粒子),就必须依靠一个有钱的金主。这时候希格斯场就扮演了这个金主的角色。

那么为什么希格斯场可以拥有能量呢?它的能量从哪里来?

希格斯场自带能量,这要求希格斯场的期望不能为0。而量子场的真空期望值是否为0则取决于对称性是否破缺。

在微观世界中,对称性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这种概念本质上无法用二维图像展现出来。例如,强力的SU3对称性涉及到8个维度,这根本无法通过科普视频呈现。

一般情况下,科普视频中的对称性都是通过一些对称图案来比喻。

但需要注意,这种科普绝对不代表真实情况,例如生活中三原色混合成白色也是一种对称性。严格来说,对称性就是物理属性遵循一种还原和合成的一致性。

这种抽象概念无法具象展示,因此视频中的图案比喻也是妥协后的无奈之举。

所以接下来讨论的对称性,你只需大概理解其意即可,绝对不是动画中演绎的那样,千万不要对号入座。

对于基本粒子内在的对称性来说,可以想象几乎所有基本粒子都处于图形的中间,这是符合对称

性的状态。

而只有希格斯粒子会偏离中心,这就导致希格斯场的对称性自发破坏,类似于「结构决定性质」。对称性一旦被破坏,在性质上就会导致希格斯场的期望值不为0,这就使得希格斯场拥有了能量。因此,其他量子场与希格斯场相互作用时就会获得能量,能量转化为质量,从而激发出具有质量的粒子。

由于光子场没有与希格斯场相互作用,因此光子没有获得质量,这意味着光子场(电磁场)无需借助外部能量,就可以自由地激发出光子,因此光子的激发成本为零。

讲到这里,正好可以科普一下超导现象。

我们知道,电子在电路中运动会产生能量损失。

这种损耗主要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是电阻,这可以通过极低的温度来解决。

另一种能量损失是由于电磁场激发出光子,从而辐射掉部分能量。

对于第二种能量损耗来说,假设存在一种类似希格斯场的机制,能够赋予光子以质量,那么电磁场就不会轻易地激发出光子,因为一旦光子拥有了静质量,激发它就需要克服一定的能量门槛。在某些情况下,电磁场就不会向外辐射能量了。

而赋予光子质量的场就是所谓的库珀玻色场,这也是BCS超导理论所研究的内容!

希格斯机制与大统一理论

现在我们知道,电磁力、弱力和强力都来源于一种高度统一的对称性。这种对称性源自于杨-米尔斯理论,该理论基于SUn(n)群论的规范场论,由杨振宁和米尔斯于1954年提出。

现在我们知道,除了引力之外,其他三种力在对称性上都是高度统一的。

但这种对称性要求传播子的质量也必须为0,质量非零就会破坏这种对称性。

然而,负责传递弱力的W和Z玻色子却具有质量,这严重破坏了规范场论的对称性。

在发现希格斯机制之前,物理学家无法解释W和Z玻色子的质量来源。

此外,弱力与电磁力的表现形式也截然不同。电磁力是一种明显的长程力。

而弱力的传播范围仅有质子的千分之一,其作用范围甚至无法突破原子核。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传递弱力的传播子具有静止质量。

根据不确定性原理,传播子存在的时间△t符合以下公式:

其中,h为普朗克常数,伽马为洛伦兹因子,C为光速,M为传播子的质量。代入W和Z玻色子的静止质量,就会发现它们存在的时间极短,结合它们的速度,就能计算出W和Z玻色子的作用范围在10^-18米左右,大约相当于一个质子长度的千分之一。

因此,在当时,如果无法解释W和Z玻色子的质量来源,电弱统一就难以实现。

如果想在规范场理论的框架下继续统一电弱力,就必须假设W和Z玻色子本来是不带质量的,它们的质量是后天其他因素导致的。

因此,寻找给W和Z玻色子赋予质量的额外机制成了当务之急。

直到1967年,希格斯机制被提出后三年,温伯格、格拉肖以及阿卜杜勒首次将希格斯机制应用于解决弱电统一过程中W和Z玻色子的质量问题,最终完成了电弱理论。

电弱理论的成功也标志着标准模型的一次重大胜利。

在标准模型中,我们已经知道电磁力和弱力本质上是同一种力,之所以表现形式完全不同,只是因为希格斯机制在起作用。

只有当希格斯机制失效时,W和Z玻色子就无法获得质量,弱力和电磁力在表现形式上必然完全相同。这时,弱力的传播子也将变为光速,并像电磁力那样在宇宙中无限传递。

而希格斯机制的本质是由于对称性自发破坏,导致希格斯场的真空期望值不为0,从而获得能量。如果想让希格斯机制失效,就需要保持希格斯场的对称性不被破坏。

希格斯场的对称性是否破坏完全取决于温度。在宇宙初期,温度极高,希格斯机制就无法破坏,这时希格斯机制就会失效。因此,在温度极高时,弱力的传播子就无法通过希格斯机制获得质量,弱力和电磁力就会完全相同。

让希格斯机制失效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让弱力和电磁力统一的临界温度下的能量值为100GeV。

目前人类最强大的粒子对撞机完全可以产生这一量级的能量,因此在粒子对撞机中,我们可以模拟出弱力和电磁力的合并。

如今,电磁力和弱力已经统一成为电弱理论,如果电弱理论再与强力统一,那就将升级为大统一理论。

因此,接下来标准模型需要完成的是强力的统一。统一强力的思路与电弱力的统一过程相同。

首先,强力的传播子是胶子,静止质量为0,以光速运动。这两点与电磁力相同,唯一的不同是强力的传播子被限制在夸克之间,无法脱离夸克。这就是所谓的夸克禁闭效应。此外,夸克之间的距离越远,强力越强,距离越近,强力反而越弱,因此夸克之间的距离越近反而变得越自由。这种现象称为渐近自由。

因此,现在统一强力的唯一问题就是让强力的传播子突破夸克的限制,变成与电磁力一样的长程力。

我们知道,构成质子和中子的通常是三个夸克,这三个夸克由胶子以光速运动的形式结合在一起,主要起到色荷中和的作用。

每个夸克带有不同的色荷,夸克的色荷可以理解为红、绿、蓝,夸克总共有36种,其组合方式众多,但无论如何组合,都必须保持色中和,就像三原色混合成白色一样。色荷只是夸克的一种抽象概念,夸克本身并无颜色,只是这种组合方式与三原色类似,因此进行了这样的比喻。

夸克色荷中和有两种形式,但无论如何都必须保证是白色,例如,三个夸克组合时,它们必须分别是红、绿、蓝。如果两个夸克组合在一起,那么另一个必须是反色,即反物质。例如,红夸克可以与反红夸克中和,这样也可以形成白色。

除了夸克带色荷外,胶子也带色荷,胶子的色荷在夸克之间不断传递,负责维持色荷平衡。

需要注意的是,真实的色荷平衡是一个动态过程,远比我所描述的三原色更为复杂。大家只需了解基本概念,便于理解即可。

色荷的概念在研究夸克的运动现象时极为重要,因此研究夸克的理论也被称为量子色动力学。

由于色荷平衡的需要,胶子被困在夸克之间。而夸克无法单独脱离出来,也可以理解为,脱离胶子的夸克无法找到色中和对象,因此只能束缚在一起。

如果持有「大力出奇迹」的理念,不断加大能量撞击夸克,应该能将胶子撞出来。

事实上,确实可以通过撞击将胶子撞出来,但撞开夸克的能量必须达到恰好可以形成新的夸克的水平。因此,撞击的结果就是,夸克被撞开了,但这些能量瞬间就会形成正-反夸克对,这两个夸克的颜色正好是正-反色组合,胶子又在新的正-反夸克对中传递强力。

这种新形成的正反夸克对就是介子。

这时你可能会问,正反夸克在一起难道不会湮灭吗?

其实,在一般情况下,正反物质相遇肯定会湮灭。

但在介子中的正反夸克不会湮灭,这主要涉及到手性对称性,类似于左右手的对称。

假设正夸克的手性为左手性,那么反夸克的手性就是右手性。如果手性对称成立,则正反夸克会湮灭。但一旦手性遭到破坏,正反夸克就不会湮灭,而胶子会因为色中和的需要,将正反夸克拉拢在一起,从而在夸克间产生结合能。

实际上,夸克的手性对称破坏不仅存在于正反夸克对构成的介子中,还存在于质子和中子中,这种手性自发对称破坏就在夸克间产生了结合能,这种结合能也构成了质子和中子质量的99%。

因此,在由可见物质构成的宇宙中,由希格斯机制对称性破坏创造的质量仅占总质量的1%。而剩下99%的质量则由手性破坏引起。

事实上,胶子无法脱离夸克,色中和只是表面原因,本质原因是手性破坏创造的结合能束缚了胶子。

根据标准模型的预测,手性对称性破坏与否仍然取决于温度。

目前的预测认为,如果能量达到10^15GeV以上,则手性对称性不会被破坏,那么夸克间就不会被胶子拉拢,夸克禁闭和渐进自由就会失效,胶子将以光速的形式冲出原子,这样一来,强力就变成长程力了,当然,能达到这样的温度,原子也就不存在了。

而要完成这样的实验,所需的能量是目前最强大的粒子对撞机的一千亿倍。

如果没有其他实验方式来验证大统一理论,这种实验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至于引力,我们先得找到引力子。假设找到了引力子,如果要验证电磁力、弱力、强力和引力的统一性,所需的能量将达到10^19GeV,这一能量也是普朗克能量。

其实,构建能达到普朗克能量的对撞机并不难,只需要将加速器的直径做到1000亿光年即可。

如果标准模型没有问题的话,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直接完成万有理论了!

事实上,四种作用力的统一主要是寻找它们的内在一致性。

这种一致性似乎都取决于能量,能量越高,四种作用力越趋向于相同。

只有在达到能量的极限时,所有基本粒子以及所有作用力都会趋于统一。

从这个角度来看,大爆炸理论还是相当可靠的。

宇宙大爆炸之初,温度极高,万物归一。

随着温度的降低,各种对称性开始自发破坏,从而导致基本粒子出现差异,并分化出不同的作用力。

因此,根据大爆炸理论的逆向推理,人类完成万有理论的希望还是非常大的。

但这仍然只是一种猜测,自然规律的神奇之处在于,用过往的理论预测未来,往往会发现更多的未知项,最终的结果往往与预期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