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回顾德国「最想留」的女科学家,放弃高薪选择回国效力

2024-03-26科学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在【天下无贼】这部影片中,有一句台词十分经典,可能很多人还记得,那就是「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毫无疑问,人才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非常重要的资源,让每个国家竞相争夺。美国当年能够要早早地研制出原子弹,少不了德国科学家的帮助。如果希特勒没有迫害这些科学家,而是纳为己用,恐怕二战的胜利的天平会向德国倾斜几分。而随着苏联的解体,世界新格局开始形成,世界的冲突点变得很少。对于人才,国家的某些太过野蛮的手段就不能再用了,转而开始以利诱之,比如给予国籍,给予实验室,给予特权等等。这场没有炮弹的人才争夺战可谓是充满了火药味。而今天我们就要介绍一位中国的人才,她就是 庄晓莹

在中国,每年人们都会十分关注高考,尤其是各省的状元,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庄晓莹并没有在高考上表现得一鸣惊人,而是在大学之后才开始崭露头角。 在2015年,庄晓莹凭借着自己得研究成果,获得了德国大奖,而且奖金高达165万欧元的资助 。165万欧元,这可能是很多人一辈子都挣不到的钱,但是金钱没有迷住庄晓莹的双眼。她十分清楚地知道中国需要她,祖国需要她,而她也放弃了德国的高薪,留在了中国,为中国的科技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世纪90年代,当时的上海可谓是日新月异,很多大楼和建筑都是在那些时候建起来的,当时的庄晓莹正在学校里念中学。面对着上海快速的变化和发展,庄晓莹也暗暗下定决心,努力学习为自己心目中的目标而奋斗。那这个目标是什么呢?她的目标是在未来,自己成长的同时,也能够给自己的家乡带来成长。 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尽管家人反对,但是庄晓莹还是选择了土木工程专业,之后进入同济大学学习。

众所周知,有一些专业具有隐形的性别优势,而土木工程专业就在其中。可以说这个专业大部分都是男性,女性很少会选择土木工程,一方面是因为未来的工作性质,另一方面是就业方面可能存在性别歧视,但是庄晓莹不怕。也正是她这种勇往直前的决心,让她在面对迷茫和困难时没有退缩,也让她找到了她未来的研究领域。当然,庄晓莹的成功也离不开导师的帮助。

在硕士阶段,庄晓莹一度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她认为在工程设计方面碍于现实和前人的研究,已经没有多大的科研潜力了,但是她的导师朱合华并不认同这种说法。 她的导师来到庄晓莹的身边,为她擦亮了双眼,让她看到更深更远的景色——将数学中的方法应用到工程材料稳定性分析领域。 这为她之后的研究奠定了基调。

硕士毕业后,庄晓莹获得了英国的全额奖学金,前往英国深造 。在攻读博士阶段,她的论文引起了不小的影响,获得多项大奖和提名。 在2010年,庄晓莹完成了她的博士后研究,之后回到中国,成为同济大学的老师 。庄晓莹一边在为学生传道授业,另一边她也没有停下自己的研究。庄晓莹的授课十分有特点,她讲究全英授课,认为出色的英语能力能够让学生在科研的路上走得更远。而且她还邀请国外的有关专家前来授课,为学生提供一种国际化的视野。

在自己的科研方面,庄晓莹围绕纳米复合材料在工程领域的应用问题进行展开,并且运用数学和力学的知识,通过计算机对应用方案进行优化 。而她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不菲的成果。正是由于她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 在2015年,庄晓莹获得了德国的 索非亚-科瓦雷夫斯亚奖 ,该奖金高达165万欧元。她是获得该奖项的第七位华人,也是第一位工程领域的获奖者。

得奖之后,德国方面向庄晓莹发出了邀请,希望她能够留在德国,并会为她提供完善的实验室和科研人员,但是她拒绝了,同时也代表自己放弃了高新。不过 她选择了和德国合作,一起进行相关研究 。中国需要更多像庄晓莹这样既能走向世界又热爱祖国的人才。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而相对的,人才也应该更多。中国应该重视如何让更多的人才留在中国,为中国的发展做贡献。同时,随着中国的强大,中国在科研方面不能只要求更多的数量,也应该向更高的质量看齐,增强国家的核心科技竞争力,这样才能实现科技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