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科学无国界?钱学森侄子钱永健获诺贝尔奖,却直言不是中国科学家

2024-08-05科学

说起美籍华裔科学家,很多人脑海里的第一反应是邓稼先、钱学森等老一辈毅然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环境和科研条件的共和国脊梁,但是我们也都知道,这些共和国的功勋科学家并没有加入到美国国籍,在他们学成时,看到祖国百废待兴还是坚定的踏上了回乡建设国家的征程,今天我们要说的是那些加入美国国籍的华裔科学家们。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人种融合性极高的国家,美国人建国后,就不断地在全世界范围内大量吸收人才用以国家建设,但是对于人才的接纳,美国是有着极高的门槛, 主要是两点:第一,高净值人士,翻译过来就是特别有钱,能够对美国国内的建设和发展起到投资的作用;二是专业技术人才,在某一领域有绝对的话语权,对科研项目有主导能力。

举个例子, 在上世纪30年代,美国制定了一项浩大的工程,命名为「曼哈顿工程」, 这项工程是为了核武器的研究而存在为了这项工程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美国政府将3000多名纳粹德国的火箭专家吸纳进来,成为了美国国籍,这其中就包括爱因斯坦。

在二战后,美国人在全世界范围做着同样的事,来自德国的火箭专家冯布劳恩、来自印度的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来自俄罗斯的谷歌CEO谢尔盖·布林还有来自捷克斯洛伐克的1500名科学家,这些通已经成为了美国人。

在中国方面,有3.2万名各个领域的科学家先后加入到了美国国籍,这一数值甚至占全美科学家总数的15%左右,有重大科研成果的华裔科学家基本均是通过技术移民从中国走出去得到,在这其中, 有7位还以美国人的身份获得了诺贝尔奖。 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钱永健、高琨、陈省身、丘成桐,吴健雄像这些顶尖科学家已经全部加入到了美国国籍。

除了要求加入国籍之外,对于不想放弃原有国籍的高精尖人才,美国政府也有绿卡制度,也就是不需要加入美国国籍,也可以享受到自由出入美国的待遇。

像如今在科学技术领域有着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们,他们都会有个共同特点,基本都是美籍华裔,比如杨振宁、李政道等,在那个时代中还有一位值得一提,他是钱学森的堂侄,钱永健。

他的科研成果是关于绿色荧光蛋白的研究 ,而他本人也是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在大家向钱永健的堂兄钱永刚询问与他的关系和交情时,钱永刚表示对钱永健获得的科研成就表示祝贺,同时他也坦承与钱永健并没有什么其他来往,两人父亲在年轻的时候相互来往较多,当时兄弟两从上海交大毕业后,一起去了美国留学,同时还都是在航空研究。

在上世纪50年代,钱学森毅然回国,但是钱永健的父亲钱学榘考虑再三,还是决定留在美国。就此一别,这两位顶尖的科学家便各为其主。

在改革开放后的中美蜜月期,钱学榘曾带着家人回国探亲,但当时钱永刚只是知道并没有前去相聚。当得知钱永健获得了诺贝尔奖时,在中国家中休养的钱学森非常的高兴,也表示了祝贺。

在钱永健的童年中,始终贯穿着中美的敌对关系,当钱学森回国时,他才3岁左右,可能是由于家族遗传基因的强大,又或者是他本人天赋异人, 16岁时,他便以一篇关于「金属与硫氰酸盐结合」的论文获得了「西屋科学天才奖」。 20岁时就获得了哈佛大学物理和化学双学士学位,而他也前往英国继续深造。

毕业后,他也成为了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药理学及化学与生物化学两系的「双系教授」。 在21世纪,他便参与到了对「绿色荧光蛋白」的研究,并取得了重大突破,最终凭借这项研究获得了诺贝尔奖。

对于类似这些有着重大科研成果的科学家的流逝,可以说是非常心痛的,而现如今依然有大多数的高校培养出的大学生选择留在了国外,据统计, 清华大学每年在内地的本科招生大约4000人,每年选择出国留学的人数高达1000多人, 而在这其中有八成选择了留在国外,而这只是中国顶尖学府的一个缩影。

所谓国家层面来说,我们希望的是这些天之骄子能够通过学习扩充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水平,之后回国建设祖国,但是现实往往事与愿违。

作为人口大国,中国和印度每年流失到美国的人才是最多的,靠着在原来国家学习打下的基础,他们加入到美国之后,成为了各个领域的新鲜血液,再经过各种科研项目的学习,未来成为其所在领域的中流砥柱也只是时间问题。

有数据指出,在公认的63名著名的美籍华裔科学家里,有60位是从中国通过移民前往美国的,在这之前有45人在我国完成本科学业。而这些华裔科学家们大多数都是书香门第,换句话说,都是中国旧社会中的精英家庭,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拥有这种家庭背景的的人,在当时的美国其实也是顶尖的。

所以仅从这一点看,取得当前的学术地位其实与他们的家庭背景和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这些科学家们加入到美国国籍后,对美国在各个科研领域的贡献是巨大的,而美国得益于其移民政策,也逐步发展成为了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

在中国,通过数十年来的高速发展,我们也认识到了人才流失对一个国家来说是有多么重要,而我们也开始逐步的在这方面的政策中进行摸索。

前段时间,我国政府发布了【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公开征求意见】,这一条例的发布,迅速引发了全社会的激烈讨论,纵观网络,支持和反对的人各占一半,反对者大多认为经过几代人的发展,中国人民的创造能力已经不是当年的新中国了,而近年来国外的治安环境以及公民素质又是引发他们担忧的主要因素,对于破坏整体社会治安的不安定因素,他们是坚决排斥的,甚至有激进的网友喊出了「不要洋垃圾」的口号;

而条例的支持者们则持反对观念,他们相信政府会在这一问题上严格把关,对外国人永久留居的门槛进行细致的研究,允许外国人留居并不是泛指,这一条例的颁布更是对那些长期对我国科研、经济、社会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人的认可,按照逻辑来说,能够在以上领域取得成果的外国人,想必个人素质不会太差,而在这一方面整体对社会治安带来的影响可以降至最低。

最重要的是,支持者们还表示,中国自鸦片战争后就逐渐没落成了一个虚弱的国家,在那段历史时期,国家没有尊严,人民没有希望,长期受到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当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人将人民凝聚在了一起,让我们有了国家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但是由于新中国的起步较晚,我们与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在科研领域还有着较大差距,通过对专业性人才的吸收,是使我国在各个领域上能够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途径,毕竟一百多年前我国就已经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重要思想,当今的我们更不应该固步自封,复兴中华是一件艰巨又紧迫的任务,历史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所以在当今我多的发展中确实是需要借鉴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

原浙江大学高分子领域的著名教授郑强就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在当今社会,中国的老百姓把那些高校学生培养成了人才,结果那些人才都去了美国,对于这一点他在演讲中痛心疾首,随后他说出了至今流传网络的一段话,「 特别是科学,当它在为谁服务的时候,是有很深的民族烙印,在中国读的书,首先就是站在中国的土地上,读了书,成了才,整整要报答的是中国的人民」。

所以不存在科学无国界这样的说法,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们希望在国外求学和即将踏上求学之路的学子们,在学成之后,可以回来在祖国的建设中添砖加瓦,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还是那句话,可以追梦,但是一定要有赤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