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耗时两年调查,湖南物种宝库再「添丁」

2024-01-07科学
视频加载中...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李成辉 通讯员 朱晋梅 省林业局 供图

湖南因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细心的小伙伴会发现,近年来,不少珍稀动植物在三湘四水频频「上新」。

2021年9月,湖南率先启动并历时两年完成了以全省122个县(市、区)为基本单元,覆盖全域的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本次调查涵盖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陆生野生脊椎动物、维管束植物、大型真菌)以及遗传多样性三个层面,以物种多样性调查为重点。

在此次调查中,我省发现新种侗掌突蟾、衡山角蟾、桑植湍蛙、南岳老鸦瓣、吉首黄芩、华中枳、紫背紫菀、酉水马铃苣苔、散生拟锁瑚菌、通道糙孢孔菌、变红拟锁瑚菌11种。

发现红胸秋沙鸭、川西缺齿鼩、斯氏缺齿鼩、短趾雕、三趾鸥、橙斑翅柳莺、戴菊、领岩鹨、白眶鹟莺、苍头燕雀、日本鹰鸮、棕胸蓝姬鹟、广西华珊瑚蛇、四川竹叶青蛇、岭南两头蛇、九连山角蟾、花坪角蟾、雨神角蟾、石门台角蟾、川鄂新樟、霍山石斛、玄界萌黄薹草、北京隐子草、光箨篌竹、南岭假婆婆纳、鄂西獐牙菜、星柱树参、红尾翎、腋花黄芩、直叶金发石杉、务川悬钩子、夏飘拂草等65个湖南省新记录种。

这些新种、新记录种,你见过吗?它们又是从何而来?省林业局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专家分析,新种就是除了现有存在的物种之外,某物种经对比、分析后被发现其基因序列不同于现已记录的任何其他物种,这个物种可能是在一个隔离的环境下,由某种原始基因经过基因频率改变、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之后出现的。也可能是它已经存在了很久,只是这次调查被发现。

据介绍,湖南省新记录种有以下成因:一是对于动物物种来说,因为原生存环境拥挤或者资源有限,物种种群扩散到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并在此适应新生存环境,该物种在除原有已记录分布地区之外的新地区被发现并记录。

此外,湖南省新记录种的发现并记录,说明当地的生态环境改善、江湖水质提升营造了该物种适宜的生存环境,积极地推动了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对于植物物种来说,可能存在该物种其实早已在湖南分布,只是以前没有被发现,本次调查被发现并记录,或者是该植物物种的种子从原分布地区被携带到新的地方而在新的地区发芽生根,在这次调查中被发现并记录下来。

当然,也并非所有的新记录都是好事。比如,某些物种属于外来入侵物种,这些物种生存繁衍能力偏强,并且有些物种还会释放不利于本地物种生存的影响因子,这会对本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吉首黄芩

集顽强与美丽于一身

属于唇形科黄芩属物种,是集顽强与美丽于一身的植物。该物种呈斑块状分布于阴湿岩壁上,虽然此生境营养物质匮乏且分布不均匀,但它依然生长旺盛。其花蓝紫色,总状花序呈梯子状悬挂于枝头,单朵小花的花冠上部呈盔状,下部呈碟形,煞是好看。虽植株体型矮小,但花色较为鲜艳,总能于不经意间映入眼帘,抬眼望去,成片的小花竞相开放,如梦如幻。

侗掌突蟾

叫声似虫鸣

这是一种栖息在海拔620至1200米的山区溪流的小型蛙类,两栖动物对环境敏感,是环境指示生物之一。侗掌突蟾是掌突蟾属,该属是物种多样性丰富,分布广泛的角蟾科主要类群。各地发现的掌突蟾新种叫声很特别,不像普通的蛙叫声,而是像虫鸣声。

通道糙孢孔菌

珊瑚菌的样,粗糙孔菌的属

属于刺孢菌科糙孢孔菌属物种。这是一种很有趣的真菌,长在地上,珊瑚状,但研究人员通过分子研究却发现,它与长在树上、垫状平伏生长的糙孢孔菌是一个属。这也让科研人员意识到,以前根据形态进行分类很容易犯错误,看上去相似的物种,可能亲缘关系相差甚远,而形态明显不同的物种也许就是亲戚,进而提高了人们对蘑菇物种的认识水平。

桑植湍蛙

不鸣不唱,雄蛙无声囊

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蛙科,通常在溪流附近活动,趾上具有吸盘,可以将身体固定在溪边石上。与别的蛙类不同,桑植湍蛙不仅不能发出声音,雄蛙甚至连声囊都没有。这是因为它们长期生活在山涧急流,水流的声音淹没了青蛙的叫声,使其叫声无法发挥像其他雄性无尾两栖类动物求偶繁殖的作用。

散生拟锁瑚菌

公园里采到的真菌新种

属于珊瑚菌科拟锁瑚菌属物种。听名字给人感觉产自深山老林。其实不然,这种菌子就长在大家身边。标本采自通道县城近郊的一个公园内,该公园生态环境优美,调查人员采集了二十余种菌子,其中就包括这一个新种。虽然当地老百姓不知其名,但也经常见到,个头在几厘米到十几厘米,只有几毫米粗。此类真菌长相犹如豆芽,民间又称它们为「豆芽菌」,有白色、黄色、红色之分,又称「白豆芽」「黄豆芽」「红豆芽」。

衡山角蟾

头上长角,身上带刺

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角蟾科,分布在衡山地区,头上长角,身、尾都长着密密麻麻的长刺,头后的一些角刺粗大锐利。主要以昆虫、蚯蚓等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

变红拟锁瑚菌

跨越两省认定的新种菌

俗称「红豆芽」,属于珊瑚菌科拟锁瑚菌属物种,可食用。湖南人采蘑菇基本不会涉及违法,因为目前国家公布的4个重点保护真菌物种在湖南都没有分布。早在2014 年,变红拟锁瑚菌的标本就在沅陵县城被采集到,但因为当时仅采到一号标本,不足以了解其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研究论文因此没有贸然发表。后来,科研团队又在陕西省汉中市采集到了该菌的幼体,并按时间先后,将沅陵采集到的标本作为模式标本,最终认定其为新种。

紫背紫菀

分类学中的鉴定困难户

属于菊科紫菀属物种,为典型的地方特有物种,并且菊科是双子叶植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科,为分类学中的鉴定困难户,但紫背紫菀面带紫毛,背面疏生毛,正面密糙毛,上叶披针形,此特征可与紫菀属其它类群相区别。紫菀属为药用植物家族,其中的紫菀为常用药材,根有润肺化痰、止咳的作用。

酉水马铃苣苔

配色明艳的小仙子

属于苦苣苔科马铃苣苔属植物。它们身着紫裙,围着毛披肩,排成「众」字形,两两成对,跃然于菱心叶片之上。远远看去,浓绿厚墩的岩毯上星星飒飒点缀着紫色,明艳动人。

南岳老鸦瓣

百合科「新丁」

百合科老鸦瓣属物种,叶较宽,有白色中脉,而老鸦瓣通常没有,叶狭窄得多;南岳老鸦瓣花药成熟时为紫色,而老鸦瓣花药成熟时为黄色;此外,进化分析表明老鸦瓣和该物种各自形成独立的进化分支,目前种群数量大,呈增长趋势。

华中枳

柑橘近缘野生物种,起源成谜

上世纪80至90年代,【中国植物志】作者在华中地区的湖北长阳、湖南永顺县等地发现有冬季不落叶的植株,学者们将其定义为枳橙或天然枳橙。吉首大学植物分类研究团队仔细研究了【中国植物志】提到的湘西北冬季不落叶的枳,发现它为小乔木,花萼和花瓣果实无短柔毛与枳有明显区别。

常绿的枳在云南富民有一种,即富民枳,但其果实却与枳一样具有短柔毛,也与湘西北常绿叶的枳有区别,基因组和地理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为了正其名,在吉大研究团队将其定名为华中枳,于2021年正式发表在权威分类学期刊Phytotaxa上。武陵山区并没有枳的天然分布,枳是上世纪70年代才引进的,显然它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就与柚形成杂交种并且长成了乔木,而且柚的分布或栽培区域也仅限于低海拔地区,可华中枳却只分布在海拔1000m以上的阔叶林中,可见华中枳的起源还是一个待解之谜。或许,它见证了某一重要的地质时期,如第四纪冰川,是冰川的残遗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