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舆情分析师 徐芳
9月3日,红星新闻报道,山姆会员商店自有品牌矿泉水因被传为「生仔水」收获大量关注。在社交平台上,这款矿泉水频频出现在#备孕攻略##接男宝##好孕来#等话题中。都2024年了,还有人相信喝矿泉水就能生儿子?
以「生仔水」为代表的伪科学,可以看做是谣言的一种具体表现形态。大部分的谣言,被相关部门或者「谣言粉碎机」辟谣后,就不再传播,而伪科学的「生命力」似乎更顽强,不仅大量充斥在我们身边,还披着科学「马甲」让人放松警惕,稍不留神就会被误导。
为什么伪科学总有人信?
首先是精准命中受众心理需求。回想一下,在朋友圈、微信群转发最多的伪科学文章,大多是和身体健康相关的,比如血液有毒素需要清理等。可以说,健康是每个人最基本、最强烈的需求。伪科学精准命中了这一心理需求,人们关心则乱,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想法,造成伪科学被广泛传播。至于「生仔水」,背后也有少数人重男轻女的思想在作祟。而在「生仔水」的评论区,一些网友现身说法称赞「神奇功效」,这些留言被点赞到了评论区的前排位置,也让围观的网民接收到更多「亲测有效」的信息,忽略了那些客观、理性的声音,造成伪科学的进一步扩散。
其次是披着科学「马甲」迷惑度高。伪科学经常搬出看似经过多年实验、理论完备、令人信服的科学论断,还会加上援引科学论文权威报道、「砖家背书」等等。这种移花接木、断章取义的手法,也是造谣传谣常用的手段,只是一旦带上了「科学」二字,就大大增加了迷惑度和辨别难度。比如「生仔水」的说法,来源于「碱性体质更容易生儿子」。据报道,提出「酸碱体质理论」的创始人罗伯特欧阳,2018年就被判处涉嫌伪造学历、无照行医,其提出的伪理论也被推翻。今年年初,媒体曝光一些商家在农村推销一种高科技产品,宣称可以通过量子技术给农作物种子赋能。「量子纠缠」「细胞磁场调整」等术语,成了商家故弄玄虚、混淆视听的工具。
再次是商家刻意制造噱头炒作概念。披上科学的「马甲」后,一些商家开始大肆炒作这些伪科学、伪概念,借机牟利。最典型的如量子概念,新华社2021年曾报道,通过将量子力学原理与化妆品、农业、食品、服装、汽车等传统产业「嫁接」,全国各地已冒出2000多家各类「量子企业」,从鞋垫袜子到养生美容,再到医疗产品,可以说是层出不穷。再如「酸碱体质理论」盛行多年,市面上许多以此为噱头、打着「健康」外衣的产品应运而生,像生男生女药丸、更健康的酸性苏打水。更神乎其神的,还有电解质水、助眠饮料等等。所谓三人成虎,这些伪科学、伪概念大行其道,很容易颠倒黑白,造成公众认知混乱,不仅危害了市场公平竞争,更严重的,还给行业发展和信誉带来损害。
当真理还在穿鞋的时候,谎言就已经走遍了半个世界。伪科学的「总有人信」,反映出科普和监管工作有待加强。观察发现,伪科学多产生于一些比较「年轻」的领域,本身还有许多问题待探索、待定义,因此给了伪科学钻空子的机会,让网络上充斥着真真假假、不易辨别的信息。这时候,需要一方面加大官方科普知识的供给力度,为公众提供覆盖面更广、通俗易懂、乐于接受的科普知识,让伪科学原形毕露。另一方面要打击伪科学假宣传类账号,特别是以「科普」为名进行夸大宣传、虚假宣传,甚至行骗的行为。此外,像「量子助农」这种「一眼假」骗局能堂而皇之地上演,也说明市场监管、农业、科技等部门还要加强监管力度,联合执法,比如加大信息审核力度、规范信息来源标注、强化资质认证展示等等,将伪科学骗局消灭于萌芽。
对于我们个人,则要秉承科学、理性的态度,合理质疑,不盲从跟风网络热点,遇事多打几个问号,比如信息的来源是哪里、有没有科学依据、有没有实验数据、有没有常识性认知的冲突等等。搞清楚这些问题,再来下判断。遇到伪科学,还要敢于旗帜鲜明地较真、亮剑,转发扩散权威辟谣信息,向平台举报不实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压缩伪科学的传播空间,让伪科学无处遁形。
专题:东湖观舆